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医汉> 医汉 第261节

医汉 第261节

  可见东西不是好用就行,还得有影响力足够大的人去打破“常规”。
  一县之内可以是县令, 一郡之内可以是郡守, 想要举国上下都接受, 那当然得是天子。
  倘若没法接触到这样的大人物,那么找些有名气的人物来引领风潮也是可以的。
  比如苏轼在儋州, 哪怕是被贬过去的,也能给当地带去许多改变。
  再比如袁枚在金陵,那也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文坛风流人物,他家小仓山房印刷的书每次一出来都能被抢购一空。
  可见影响力越大的人越能够破旧规、改旧俗,引领众人接受新鲜事物。
  有时候许多东西并不是寻常人不想或者不需要,而是寻常人没办法突破那些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壁垒去接触乃至于接受它们。
  就像维多利亚女王公开使用前的无痛分娩技术。
  是它不好吗?是产妇不想用吗?
  并不是的。
  只是她们根本接触不到——就算她们有幸接触到了,也有许多人因为种种理由不允许她们使用,就像早期有些人不允许产妇使用产钳助产一样。
  霍善把这番见闻给李长生讲过,李长生给他说起“楚王好细腰”的典故,这里头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只要上面接受了,再不合理的东西底下的人都会争相效仿。
  更别说本来就有益于民生的好东西!
  霍善听了半天,听出一个结论:他家皇帝姨公,大汉最大的活动广告牌,想打什么广告找他准没错!
  制香这种依赖人力的手工业只是前菜,以后要依靠刘彻打广告的时候多了去了。
  霍善麻溜说道:“您喜欢的话我可以给您多送一些,保证您每天都能点不一样的香!”
  刘彻补好了牙,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此时听霍善这般大方地说要给自己送东西倒有些不习惯了。他睨着霍善说道:“你小子是不是在打什么鬼主意?”
  霍善矢口否认:“没有的事。”
  他凑过去和刘彻说起他太子叔诅咒他太守干到头了,和刘彻商量着让他再干几年,他还有许多事没做呢。
  刘彻挑眉:“你想求这么大的事,就用几根香讨好我?”
  霍善闻言觉得刘彻和他太子叔一样不可理喻,不由气鼓鼓地说道:“我又不是光拿俸禄不干活,怎么能说是我求您呢!”
  他分明是在为大汉的繁荣富强做贡献,倒叫刘彻说成是他来求人了!
  刘彻觉得霍善那不服气的小模样儿有趣至极,抬手捏了捏他凑近的脸蛋,乐道:“那你这回怎么这么大方,要给我送那么多不重样的香?”
  霍善语塞了一下,才振振有词地说道:“当晚辈的孝敬长辈,难道还需要理由吗!”
  刘彻道:“行吧。”
  那语气,那神色,看起来明显不太信的样子。
  霍善好气。
  门再打开时,霍去病就看到自家娃气呼呼地迈开腿往外跑。
  现在霍善渐渐长大了,愈发不爱被人抱了,霍去病也没把他捞起来,而是拦下他往里看去。
  刘彻在里头笑得挺欢。
  几人再次坐下闲聊起来。
  主要聊聊南边的安排。
  刘彻心情确实很好,两越的反复一直让他不太高兴,要是这两片地没用也就罢了,有用的话他还是不介意安排点人手去归拢一下。
  闽越多山,在后世素有“兵家不争之地”的戏称,因为当地土人真的很难相处,山路也确实很难走。
  南越、西南夷乃至于桂阳诸郡也有不少这样令人发愁的地貌,不能怪秦始皇南征百越以后又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着实是这些地打下来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索性随便给他们立个王、封个侯让他们自己管着去。
  既然两越都要求内属了,顺便把西南夷一并收拾好也只是顺手的事。也不求他们纳多少赋税服多少徭役,只要能按朝廷的生产计划产糖和种茶就差不多了。
  按照霍善此前的说法,这些地方不管是种甘蔗还是种茶树都颇为相宜。
  相对于许多需要精耕细作的作物,甘蔗和茶树都是糙一点也能养活的。
  至于粮食问题……从前他们能自己自足,现在应当也没问题,这个就先不作考虑了。
  重点是要先把茶叶种起来,想办法推广到周围的游牧民族中去,争取能早日开启茶马贸易。
  茶马贸易也是霍善提出来的,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一般人肯定觉得很不靠谱。
  偏偏刘彻本人也是个天马行空的人。
  只要你的计划讲得足够好,我就考虑让你放手去干!
  刘彻私底下用一些维持着草原习性的匈奴人验证过他们是否对茶叶有需求,很快便发现确有此事:他们鲜少发展种植业,日常饮食往往都是肉和奶,茶叶于他们而言不是锦上添花的饮子,而是改善饮食结构的良药。
  这说明只要手头有茶叶,搞茶马贸易是可行的。
  霍去病带着人在南边到处溜达,就是去找有没有现成的茶树或者适合种茶的地方。这三年他不仅把南边摸了个底,还让人把能种的地方都给移栽了茶树过去,命新招上来的兵原地驻扎开垦军屯。
  收拾两越还真只是顺便的。
  等茶叶赚钱了,自然有人绞尽脑汁想去两越种茶。
  霍去病一五一十地把南方开发计划的进展汇报给刘彻和卫青听,霍善在一边尝尝这个吃的、尝尝那个喝的,只在涉及江夏郡事务的时候跟着讲上几句。
  瞧着全程都在吃吃喝喝个没完。
  看得卫青忍不住在小会议结束后把他拎起来掂了掂。
  再去摸摸他的肚皮。
  ……然后大为震惊。
  这么多吃的喝的塞下去,怎么都不见鼓起来的?!
  霍善瞧见他舅公一脸的不敢置信,当即骄傲地表示自己消化能力特别强,吃进去的东西一点都不会浪费!
  李长生其实也关心过这个问题,观察了很久以后只能归结于他不仅白天好动,晚上在“梦里”还得到处跑。
  按照后世的说法,哪怕只是动脑子也得消耗不少能量,这吃进去的东西可不就得高效消化才够支撑他古今中外到处溜达(进修)吗?
  卫青见霍善确实没吃撑,便也不再纠结这件事。
  倒是刘彻在旁嘲笑道:“去病也不是个能吃的,怎么养出个小饭桶?”
  霍善不满地纠正刘彻的说法:“我才不是饭桶!”
  他一本正经地跟刘彻分辨起来,说是饭桶只装饭,他还要吃肉、吃菜、吃点心、吃水果,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他都要尝一尝,怎么能说他是饭桶呢!
  刘彻哈哈大笑,只觉这娃儿果然伶俐可爱,光是听他讲话就逗趣极了。
  他问道:“要不要在宫里住几天?”
  霍善道:“我和师父说好了,见过您以后就该回新丰县去的!”
  刘彻心情正好,并不为难他,点着头说道:“也行,你也算是当大官了,都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是该回一趟的。这样吧,你先回去看看,回来以后再住宫里来。”
  霍去病:“……”
  为什么这人把抢别人家孩子说得这么理所当然?
  霍善对于住哪里倒没有太大的执着,开开心心地告别刘彻出宫去了。
  出了宫就是满长安城给熟人送自己带回来的土特产。
  他也不管对方贫富贵贱,只要是熟人他就送,不熟的……压根就没想起来。
  到第二日一早,霍善又带着一车车礼物浩浩荡荡地往新丰县方向走,要去见见自己熟悉的乡亲。
  二柱他们早就得知霍善要回来,早早就从庄子那边跑出来爬矮墙上等着,连霍小黑、霍小白都被牵了出来等待三年不见的主人回归。
  霍善隔得老远就见到人了,招呼着马儿跑快一些,一到地方就开开心心地跳下马,跟同样跳下矮墙的二柱他们抱在一起。
  昔日小伙伴挨个抱了一圈以后,二柱就给霍善起讲起自己的新名字,说自己和哥哥现在都不叫大柱二柱了,而是叫赵仁和赵义,都是从先生给的字里挑的,他们学得最好,挑得最早!
  霍善也为他们高兴,表示等赵义他们再长大几岁就跟他出去干大事。
  虽然他自己从小遍地跑,但他也很清楚像他们这个年纪是不适合到处奔波的。
  赵义也知道这个道理,点着头保证自己会继续好好学习,绝对不会丢了霍善的脸。
  赵仁话比较少,只拿出自家养的蜂蜜问霍善要不要尝尝。
  他们爹现在的养蜂本领已经远近闻名了,不少外县的人都想过来跟他们学呢!
  霍善听后倒是有些意动,虽然南方的制糖作坊已经初具规模,但蜂蜜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用蜜来源,而且蜂蜡的用处可不少。
  他如今长了几岁,已经知道世间的收益大多伴随着风险。养蜂也一样,吃得了这个苦的人就入行,吃不了这个苦的便别吃这口饭便是。
  霍善分了一圈礼物,才把二柱爹找过来商量南下推广养蜂技术的事。
  要是他们一家也跟着去南边,不仅二柱爹的养蜂本领能发扬光大,他和二柱兄弟俩平时也可以一块玩啦!
  听霍善这么一邀请,二柱爹立刻应道:“只要阿善你有需要,我们跟着去哪都行。”
  他们夫妻俩比谁都清楚自己如今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更清楚自己的孩子跟在霍善身边以后会有什么样的造化!
  事情都商量好了,霍善便在自家庄子上闲住了两天,一天到晚跟昔日小伙伴们捉鱼摸虾或者组团踢球。
  直至刘据派人捎口信过来说张骞回来了,他才解除快乐的儿童模式返回长安。
  张骞在大汉逼得匈奴退至漠北以后再次自请出使西域,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到现在才回来!
  而且这次张骞不是自己回来的,他还带着乌孙使者一起过来。
  刘据在江夏郡那会儿时不时听霍善念叨几句张骞,听闻张骞抵达长安以后便第一时间派人知会霍善。
  第241章
  霍善屁颠屁颠跑回长安, 成功被他爹和他太子叔偷渡到张骞觐见现场。
  刘彻当然也是知情的,霍善早几年就提了一嘴说要经略西域,这会儿大汉最了解西域的人出使回来了,让霍善和太子过来长长见识也无妨。
  怀揣着封侯野心入宫准备给刘彻讲述西域见闻的张骞, 踏入殿内后瞧见的就是刘彻带着太子, 霍去病带着个娃,旁边还有个卫青。
  张骞:?
  他回长安后也曾听闻霍去病找回个孩子, 这孩子还很得圣心, 又是让刘彻给他封侯又是让刘彻给他封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