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八零年代回国建厂> 八零年代回国建厂 第20节

八零年代回国建厂 第20节

  “啊!我知道了,原来是她!艾薇·摩根!麦芒自行车,麦芒手表!”一个女同学指着路边报亭封面,李麦芒的照片惊呼。
  这篇文章报道的就是麦芒手表厂在秋交会斩获三千多万外汇订单,配的照片是记者抓拍的李麦芒在秋交会上意气风发的模样。
  这篇报道他们都看过,这位女同学在看到李麦芒的时候,总觉得有点眼熟,自己好像在哪见过,直到再次看到报纸才恍然大悟。
  知道自己刚刚给这样的人拍照,大家都是很激动,李麦芒作为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她的事迹刚被报道,就引发过大家的广泛讨论。
  身上buff太多,每一点都值得单拎出来让大家讨论半天的。
  今天抓到这么个特大新闻,大家也没心思继续采风了,都想尽快把照片洗出来,然后趁着去送照片的机会,能问李麦芒几个问题最好了。
  “何年,你今天没跟我们一起出去真的是亏大了,你猜我们碰到了谁!”
  照片洗出来,已经来不及当天给李麦芒送去了,他们就回宿舍,等着明天送,拍照和冲洗照片的男生回到宿舍,边摘围巾边跟室友说话。
  “碰到了谁?”
  “李麦芒,艾薇·摩根!我们还给她拍照了呢,你看。”
  他从书包里掏出来几十张照片,大多都是李麦芒和罗小田的照片,她们拍了整整一卷照片。
  彩色的胶卷相机将李麦芒的美貌和张扬完美的记录下来,尤其是人群的对比。
  相比大多数人依旧穿着暗色的衣服,李麦芒大多数衣服比较鲜亮,哪怕是颜色比较暗的衣服,也会用其他亮色的配件搭配。
  今天她穿的就是一件卡其色的风衣,下身黑色阔腿牛仔裤,上身是绿色马甲叠穿在绿色的衬衣外面。
  胸前挂着一副大墨镜,手里拎着的黑色包包上绑着一条丝巾,这丝巾在晋省的时候她通常是围在头上的,到这里才绑在包包上。
  风衣是在羊城买的,上衣是在市里定制的,因为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衣服款式,很多李麦芒真的不想买。
  这样的一身穿搭,在这个年代,走在大街上,比潮流模特还潮流模特。
  白何年拿起一张照片,将照片里的人,跟他记忆里报纸上的艾薇·摩根对应起来。
  “哎!跟你说话呢,你最近怎么回事啊?”
  室友推了白何年一把,他才回过神来,装作镇定的样子说:“这照片能给我一张吗?”
  “不行,明天我们要去给艾薇·摩根送去,她就住在友谊宾馆,大家还想着能不能请教她几个问题呢。”
  相比于李麦芒的中文名字,他们更愿意用艾薇·摩根来称呼她,李麦芒,这个名字太土气。
  “你们要去给她送照片!我能一起去吗?”白何年捏着照片的手有些泛白。
  男生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主要是现在宿舍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了,他觉得留白何年一个人在宿舍也挺无聊的。
  第二天,李麦芒她们正在吃饭的时候,有服务员过来跟她说,有几个青大的学生说跟她约好了今天见面,问她有没有这回事,是否让他们进来。
  “对,我们是约好的,让他们进来吧。”
  几个人浩浩荡荡的进来了,还多了几个李麦芒昨天没见过的,很明显,不止一个人带了朋友过来。
  “坐,你们吃饭了吗,要不要给你们也来点?”她们吃饭的桌子是个大圆桌,还有不少凳子。
  “我们吃过了,学校食堂有饭菜。”尽管国庆节学校也放假了,但是这时候的大学,学生们来自五湖西海,交通又不方便,外地的学生都不会回家,甚至有的学生寒暑假也不回家。
  所以,哪怕是这个时候,学校食堂也会照常供应饭菜,只要有饭票就行。
  李麦芒加快吃饭速度,三下五除二就把早餐吃完了,服务员过来把餐具收走。
  桌子擦干净之后,他们把照片取出来,用纸袋装着的照片,厚厚的一沓。
  李麦芒打开,一张张仔细的看,看完一张递给罗小田一张。
  “你们的技术真好,比我拍的好看多了。”不得不说,专业的事还是要让专业的人做。
  “过奖了。”
  “这个要多少钱,我把钱给你们。”说着,李麦芒从包里拿出钱包,她按照送去照相馆的价格,数出来四张十块钱。
  “不用不用,我们不是来要钱的,如果可以的话,方便我们问几个问题吗?”
  “钱还是要收的,彩照冲洗价格不便宜,你们还都是学生,应该也没多少钱,这个价格我都觉得是不是给你们少了,毕竟拿到照相馆冲洗的时间要更久,收着吧。
  想问什么问题尽管问,能回答的我尽量回答。”李麦芒把钱推过去。
  为首的人看看大家,最后还是收下了钱,李麦芒说的没错,哪怕学校有暗室,材料钱他们还是要出的,价格不菲。
  他们是摄影协会的成员没错,家里条件大多也都可以,毕竟条件不行也玩不了摄影。
  只是一入摄影深似海,从此金钱是路人,他们也紧紧巴巴的。
  至于问的问题,来的路上大家商量过,要筛选一些,一些没什么意义的问题就不要问了。
  “你为什么会选择回国创业呢?”
  “很简单,我非常看好华国的改革开放个华国未来的发展前景,这个时候在华国创业,是最好的时机。”
  “你的意思是说,觉得华国将来会比漂亮国更好,所以才选择回来的吗?”
  “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未来的四五十年里,华国很快就能展露她的风采,重新找回荣光。”
  他们这么多人在这里说话,很快就吸引了其他的人前来围观。
  能够进友谊宾馆的,大多是外国人,以及负责接待他们的人,包括翻译、记者。
  等到李麦芒开始大谈华国未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再提问问题的就不是这几个青大的学生了。
  “你怎么看待亚洲四小龙和樱花国?”八十年代,说起经济,华国还真排不上号,别说全球了,单单亚洲这块地方一堆国家都能压她一头。
  “宝岛和香江,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一个中国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另外两个地方,对于国际依赖性过强,最后成为国际,败也国际。
  至于樱花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李麦芒话里话外都是再说其他国家在华国面前不值一提,就差贴脸开大了。
  这里也有其他国家的人,樱花国、香江……都有,听到她的这番话,只是轻蔑的一笑。
  主要是,李麦芒,一个年轻小女孩,在他们看来,能有这样狂妄自大的想法,不是蠢就是被人忽悠了。
  如果今天坐在这的是那个忽悠李麦芒的人,他们还有兴趣辩一辩,李麦芒的话,他们就一笑而过。
  “这个小女孩太有意思了。”
  “华国居然也有这么狂妄的人吗,他们不是一向很谦虚的吗?”
  “她可不是华国人,她是标准的漂亮国人,漂亮国人不是一向这么张狂吗。”
  说起张狂的漂亮国人,所有人深感认同,这就怪不得了。
  人群聚集的快,散的也快,本来以为会有什么高见,没想到就是白日梦。
  李麦芒也很无奈,她真的是实话实说啊,等到之后他们就明白了,尤其是对樱花国的评价。
  这一语双关,她自己都觉得自己太适合演讲了。
  现在是八三年,再过两三年,日本经济泡沫开始显露雏形,与此同时楼市泡沫破灭,自此,经济陷入长期低迷。
  如果有樱花国的人能听懂她这句话的意思,说不定还能在泡沫出现之前极限收割一笔。
  人群散去,青大的学生们才得以继续问自己的问题:“您会选择青大的学生进您的企业吗?”
  “当然会,我非常欢迎大家加入我的企业,事实上,我们工厂目前还在扩张阶段,各方面人才都非常缺乏,尤其是高精尖人才,你们能加入,那真是蓬荜生辉。”
  这时候的大学生,那是实打实的人才,别说青大的大学生,就算是大专的学生,那也真的是有一技之长的。
  甚至有些好的大专学生,并不比普通大学生差。
  可惜后来大学扩招之后,学生水平反而日益下降,学校的老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带这么多的学生,恶性循环。
  送他们离开之后,李麦芒还没回宾馆呢,之前的一个学生急匆匆跑过来叫住她。
  “你好,李厂长,我是刚才跟你见过面的青大学生,我叫白何年。”
  “你好,你是还有什么事吗?或者是有东西落下了?”这个男生她记得,长相是几个人里最帅气的,戴着土土的眼镜也遮不住的帅。
  刚才的时候,他一直在人群后面没有说话,也没有问问题,不知道这会儿怎么突然拐回来了。
  “是这样的,我明年六月就要毕业了,学校会给我们分配工作,但是我更希望能进你们工厂学习先进的技术,我知道,如果等分配的话,大概是轮不到我的,所以我向你自我推荐一下。
  我在青大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家是苏省的,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已经嫁人,如果我能进你们工厂,完全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厂建设中。”
  他的自我介绍有些杂乱,甚至可以说是想到哪说到哪,这很正常,这年代,大学生毕业都是包分配的。
  不像后来,毕业即失业,这时候,毕业立刻就能获得一份非常优秀的工作,走上国家岗位,甚至是直接进入公务员行列。
  青大的学生,出来都有光明的前途,在李麦芒看来,来他们工厂确实是有些可惜了。
  “你有没有认真想过,你将来很可能会走上更高的位置。”
  白何年摇摇头:“我认真想过了,麦芒电子表厂对于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我不抓住机会,将来可能会更惋惜。”
  “现在距离你毕业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如果毕业的时候你依旧想来我们工厂,欢迎你随时过来,到了工厂报上你的名字,我亲自带你入职。”
  得到李麦芒的保证,白何年才笑出来,然后又说:“那我寒假的时候可以去你们工厂参观一下吗?”
  李麦芒有些诧异,他未免对他们工厂太过好奇了,虽然诧异,却还是答应了下来:“可以,不过要早点来,过年那段时间工厂放假,可能没人。”
  “收到!我一放寒假就直接过去,那寒假见。”说完,白何年转身离开,走的时候还挥手跟李麦芒告别。
  虽然觉得怪怪的,李麦芒也挥手跟他告别。
  第24章 回家的人
  《是理想家的畅谈还是实干家的预言!》
  《华国,下一个经济强国?》
  很快,在李麦芒踏上火车的时候,首都不少报纸的头版头条都登出了她的这番话,基本上都是激励的话,要么就是中立,批判的话基本上看不到。
  这很正常,如果李麦芒是个乡村企业家,她说这样的话,会让大家觉得他的眼界太窄,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坐井观天说出这样的话。
  但是李麦芒本身就是从漂亮国回来的,对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那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在两个国家都生活过,更有话语权。
  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角度来说,没有人比她更适合讨论经济。
  配的照片是她当时坐在圆形餐桌前的场景,也不知道是哪个记者当时抓拍的,两边围绕着各类人群,所有人的视线都在她的身上。
  看起来就像是导师和她的学徒,又看起来像最后的晚餐,全凭个人看法。
  李麦芒上火车之前也买了几份报纸,用来在火车上打发时间,现在坐火车,除了看窗外的风景、睡觉,什么也干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