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抚宋> 第1249章

第1249章

  谢鸿身子斜靠在车壁之上,道:“若非看好他,我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巴巴地抱紧他的大腿呢!此人是我见过的最让人惊叹的奇才,对于军事涉猎极深,搞经济更是一把好手,但更让叹服的是此人在长远布局之上的深谋远虑,当然,他在政治之上也相当的成熟,绝不会将个人感情凌驾于政事之上,头脑相当的清醒。”
  鲁宛点头道:“的确,他把谢督您一下子捧到如今这个位置,又把刘良臣给弄去了闵浙,便是明证。您现在看起来风光无比,可也是坐在一大堆火上被烤着呢!往朝廷上看去,除了少数人外,只怕大多数人都看您不太顺眼吧!而刘良臣如今在闽浙,必然也是举步维艰,想要打开局面,非得依靠首辅在闽浙的势力不可,如此一来,您二位就完全成为他的附庸了。”
  谢鸿哈哈一笑:“你分析得也对,不过,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鲁兄,如果我不这样做,你觉得,我能在新成立的朝堂之中占有一个什么位置?”
  “只怕没位置!”鲁宛实话实话。
  “这就对了。有所得,必有所失。”谢鸿伸手拍了拍鲁宛,道:“别想着十全十美,什么事儿都想占全,最终就是什么也得不到。”
  鲁宛笑了起来:“我反正跟紧谢督您就行了,首辅隔我太远,高攀不上。”
  “这你可错了!”谢鸿道:“这一次不管是安置难民,还是在城里大搞卫生,建设东司,堆肥肥田,都合了首辅的意思,用不了多久,你便会高升的。而且很大概率,会被调离两江去别的地方任职的。”
  “啊?”鲁宛一怔。“离开这里?”
  “在这里,你只不过是一县之令,但离开了这里,以首辅用人的不拘一格,指不定直接就把你提拔到一州知州的位置。”
  “这不可能,怎么可能一跃数级?”
  “你已经一跃两级了,一下州知州,六品便够格了。但想任上州尊长,则还要再立功勋。”谢鸿道:“只要你有说得出嘴的功劳,咱们这位首辅,便敢大力擢拔使用。你看看我就知道了,以前不过是一州知州,刚刚跃过五品这个坎,可夺下了徐州将其献给朝廷之后,现在如何?岂止连升三级?”
  “徐州位置何等关键!可以说,朝廷拿下了徐州沿线,便进可攻,退可守。至少在淮河流域这一片,是占据了战略主动的,这等奇功,自然要破格重赏。不像我,只不过是做一些日常工作而已。”
  “眼下不就是有一个立功的机会吗?”谢鸿含笑看着鲁宛道。
  “今天所说的,都是军事上的,我对军事,可是一窍不通!”鲁宛道:“顶多替大军筹措一些军饷粮草,还能干啥?”
  “非也非也!”谢鸿连连摇头:“首辅需要你来筹备粮草吗?不需要。现在首辅最想做的是什么?”
  “那自然是整军!”鲁宛道。
  “对,整编南方禁军,裁撤厢军!”谢鸿道:“如果你能想出办法来让这件事情顺利得到解决,岂不是奇功一件?”
  “这我能有什么办法?”鲁宛苦笑:“这是砸人饭碗的事情,以前我只能想法设法地增加饭碗,再努力把锅里的饭多做一点,着实不敢砸人饭碗。”
  谢鸿摩挲着手炉,道:“把这件事,跟这一次的军事行动结合起来,办法不就出来了吗?”
  鲁宛眨巴着眼睛细细一思忖,忽地恍然大悟:“多谢谢督提醒,我明白了。”
  “你开了这个头,必然会有很多人效仿的,至少在我两江地区,这件事情将会很快地得到解决!”谢鸿道:“这便是大功。”
  “可光一个两江完成了,并不见得其它地方就会效仿啊!”
  “这便是首辅的高明之处了!”谢鸿道:“一场大胜,将会让首辅头上的光环更加地耀眼,也会让他的声望更上一层楼。在朝廷之中,会更加地说一不二。如果说贵州、云南等地不具备示范性的话,那么两江的改制成功并且取得战场之上的胜利,便能让反对者无话可说了。”
  “首辅做事,总是在一件事情之后,隐藏着好几个目的!”鲁宛叹服:“这份本事,让人叹为观止!”
  谢鸿呵呵一笑:“而且到时候他们不动的话,那首辅只怕就会下狠手了,会调集南方各路禁军、厢军上前线了,既然他们赖在军中不走,给了机会也不走的话,那就让他们在战场之上自然消亡。”
  鲁宛打了一个寒噤。
  所谓的自然消亡,当然是将这些人送上战场。
  到现在为止,江宁新宋所打的几场大仗,主力都是贵州军、云南军以及两广军队,再加上吕文焕范文顺的襄樊军队,而江南军队,还真没有上过战场去与敌人交手过。
  便是这个原因,江南军队也无法拒绝。
  当兵吃粮,上战场抵御敌寇,北伐收复故土,这都是让任何人挑不出半点毛病来的操作。
  只不过现在萧诚还不想下这样的死手,毕竟人不是韭菜,割了一发还能迅速长一发。
  “贵州也好,云南也好,还是两广也好,其实都差人!”萧诚看着罗信,道:“而在江南诸地呢?人口密集,田地基本上已经被开垦完了,但凡好一点儿的,都已经有主儿了。失地的这些人,要么沦为打零工渡日,要么就被编入了厢军,更有甚至成为了一些所谓的游侠。这一次的整军,如果能让几十万厢军中的绝大部分,自愿迁移到西南之地去,一来会让江南的治安更好,朝廷的负担更轻,也能让西南之地得到充实,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明明是大家都好的事情,可现在,施行起来,却是举步维艰,很难推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