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汉道天下> 第1525章

第1525章

  刘协将灯笼还给小桥。“你若喜欢,就请他多写几幅,留着把玩。”
  小桥又惊又喜。“真的可以吗?”
  “应该可以吧。”刘协问跟过来的钟繇。“你这两天有安排了吗?”
  钟繇笑道:“除了去拜访魏陶,尚无其他安排。陛下与贵人若是觉得臣之书画还过得去,臣求之不得。当初在陛下左右侍候笔墨,可是臣此生最怀念的时光。”
  刘协哈哈大笑。“你现在可不是当初的黄门、尚书,岂能以笔墨为事。这样也好,你就在这里住几天,说说这几年的经历得失。”
  “唯。”钟繇躬身领命。
  能留在行在,随时与天子见面,对他来说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周忠为钟繇高兴之余,又有些遗憾。看天子的态度,钟繇这次怕是要被重用,不可能再去司空府了。
  得到了钟繇的同意,刘协随即安排小桥去为钟繇准备住处,并通知尚食监多准备几个菜,他打算留周忠、钟繇吃饭。
  小桥很开心,蹦蹦跳跳地去了。
  周忠看在眼里,欲言又止。
  ——
  天竺客栈。
  韩融站在院子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眼中充满好奇。
  他是第一次来江南,对江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卑湿、蛮荒等词语中,看到眼前这些与中原人相比明显矮一些,黑一些的南方人操着半生不熟的官话,引用着未必贴切的典故、诗文,他既想笑,又觉得欣慰。
  在他看来,这些南方人就像是刚刚进入学堂的孩子,虽然幼稚,却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为温文尔雅的士人。
  当这样的人遍地都是的时候,零陵就不会再被人视作蛮夷之地,而是文明之乡。
  “元长,真的是你啊。”一个老者从里面快步走了出来,用力一拍大腿,又惊又喜。
  韩融定睛一看,认出是老朋友刘熙,只是比他记忆中的刘熙更苍老了,而且面皮也黑了很多。
  “成国,我们有多少年没见了?”韩融上前,托着刘熙的双臂,感慨万千。“你看看,我们俩都老了。”
  “世间富贵贫贱多不平,唯有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刘熙哈哈一笑,指着身后的一群年轻人说道。“这都是我的弟子,有些你认识,有些从来没见过,待会儿让他们自己介绍。走,我们进去说话。”
  韩融欣然答应,与刘熙手把手,进了后院。
  刘熙住的是个独立的院子,很宽敞,让人很难相信是在客栈里。刘熙住在正堂旁边的室中,前面是书房兼讲堂,后面是卧室。
  书房里摆满了书稿,案上、地上都是,连走路都要小心。
  韩融笑道:“成国,你可这是坐拥书国,封地万里啊。”
  刘熙哈哈一笑。“说起来,这也是拜士威彦兄弟所赐。如果不是他们照顾,我也不可能十余年如一日,可以不问世事,潜心学问,积累下几篇小文。”
  他拉着韩融走到书架前,指着一堆堆用青囊包裹的文稿,如数家珍。“这是《孟子注》,这是《谥法》,都是刚整理好,准备付印的。这是……”
  “这是《释名》,我刚刚见过了。”韩融从书架上拿起一册带着墨香的新书,翻开看了起来。“我知道成国在此,也是因为这部书。你知道吗,一个米肆的小姑娘,居然拿着你的书读,着实让人大吃一惊,没想到一向被视为蛮夷之地的零陵还有这等好学的风气。”
  “中原人自大惯了,长江以南皆是蛮夷,燕山以北皆是伧夫。”
  “不是燕山以北,是大河以北,包括幽冀人在内。”韩融纠正了一下刘熙,两人相视大笑。
  这是一种中原士大夫之间才有的默契。
  两人说笑了一阵,刘熙感慨地说道:“我多年不问政事,但是还要为士威彦兄弟说句公道话。虽然他们割据交州,不肯向朝廷称臣着实不智,但这些年稳定地方,让那么多中原逃难来的人活下去,还是有功的。元长,你们汝颍人在朝在野的力量都很大,又是士威彦的师门所在,可不能置之不顾啊。”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一针见血
  韩融摆摆手。“这件事稍后再说,你还是先向我介绍一下这些年轻俊彦吧。要不然,我们两个老朽说得热闹,却让他们站着,多不合适。”
  刘熙打量了韩融一眼,有些失望。
  韩融故意岔开话题,显然是不赞成他的观点。
  他虽然学问好,门生多,但入仕的却没几个,能在朝廷说上话的更是一个也没有。得知韩融来访,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机会终于来了,没曾想韩融却是这样的态度。
  按捺着心中沮丧,刘熙请韩融入座,先介绍了韩融的身份,特地强调了韩融曾随天子西迁,经历了几年苦难,是德高望重的老臣。
  他的弟子们心领神会,一一上前见礼。
  刘熙的弟子也大多是中原人,包括汝南人程秉、沛郡人薛综、南阳人许慈等等。程秉与韩融十几年前就认识,不过当时韩融尚未出仕,而程秉也是刚刚求学,未窥门径,两人并没有直接交流。
  时隔十几年后再见,韩融已经是官至太仆的退隐官员,而程秉也是学问精熟的学者。
  趁着韩融夸奖程秉学问长进的机会,程秉再次提及士燮,希望韩融能为士燮说几句公道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