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汉道天下> 第582章

第582章

  土地带不走,就算有些浮财,坐吃山空,又能坚持多久?要想恢复元气,至少要等三代人。
  杨阜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我习惯了凉州的天地,祖宗坟茔也都在凉州,还是不去了。”
  “你想好了?”
  “想好了。”杨阜郑重地点了点头。“既然朝廷都不放弃凉州,我们凉州人又岂能放弃凉州?”
  这个问题,他们私下里已经讨论过很多次,权衡利弊,还是觉得留在凉州比较好。天子巡视凉州一年有余,现在还在武威,对凉州的重视显而易见。杨修也说了,朝廷会损有余而补不足,对凉州会有很大的支持,让凉州百姓的生活与关中差距不大。
  既然既然,他们又何必冒险,不如等一等再说。
  杨修大笑,转头看看杨阜,满意地点了点头。“义山说得好啊,凉州人不能放弃凉州,凉州才有希望。否则的话,就算朝廷花再多的心思,凉州也必将为羌胡所据,届时关中也不能安。”
  “明府所言甚是。”
  “秋收将至,山里的羌胡很快就要下山了,汉阳虽然不直接与羌胡相接,却不能置身事外。义山,你是凉州从事,凉州牧不在,你要担起重任,做好增援陇西的准备。”
  “好。”杨阜爽快的答应了。
  杨修这句话,等于让他代行凉州牧的责任。虽然他不可能真的成为凉州牧,但有了这个表现的机会,他就有机会立功,优先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是杨修给他的机会,也是对他配合的报酬。
  说话间,王唯、姜叙等人赶到,纷纷勒住坐骑。杨阜与姜叙四面相对,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姜叙会意,转头看看赵昂,挤了挤眼睛。
  第四百七十二章 新势力
  秋收将至,杨修带着掾吏们巡视郡内,适合耕种的河谷地更是重中之重。
  比起放牧,农耕能以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河谷地往往是户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豪强大族竞相争夺的地域。
  除了耕种,河水也能为磨坊、纸坊、铁坊之类的作坊提供水源、动力,对财富积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领了河谷地,再小的家族也能迅速变强。失去了河谷地,再大的家族也会迅速衰落。
  凉州民风剽悍,为了争夺水源,以家族为单位的械斗常有发生,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灭族的惨剧。反正凉州汉羌杂居,出了事,推说是羌胡入侵就是了,外地来的太守、县令长也不敢多管,免得自己也被灭了。
  凉州刺史是公认的高风险。关东州郡拥兵而起,割据一方的时候,凉州还是本地人说了算。
  杨修刚来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不怎么出城。直到韩遂平定宋建,凉州牧韦端见驾被留,贾诩从宫中挑选了二百凉州子弟,建学员营,他才渐渐施展手脚,开始巡视郡内各县,了解情况。
  几个地方看下来,他心里大致有了数。
  比起关东州郡世家、豪强主要控制了仕途不同,凉州的大族仕途艰难,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更为看重。土地本来就有限,当有限的土地被大族占领之后,普通百姓的生存更难,很多人不得不将抢劫作为副业,甚至是主业。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甚至连亲兄弟都不放过。只要有人愿意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愿意挥刀砍向任何人,哪怕手里的武器很简陋。
  哪有什么轻生死,只是生存太难。如果能勉强活下去,谁会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
  这也是凉州兵乱频发的原因之一。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解决土地的分配,让普通人能够活下去,不至于铤而走险。
  这当然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所以杨修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办法,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换取他们放弃对土地的执念。与此同时,他又执行了另一个办法:同意无地的百姓迁入关中,以减少对土地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大族不肯轻易迁徙,普通百姓却非常愿意迁入关中,哪怕成为军户,需要当兵。
  成为军户,为朝廷而战,总比成为大族部曲更强。
  在杨修的软硬兼施之下,杨阜等人选择了和朝廷合作,和杨修合作。
  达成协议后,第一项举措就是拥有土地的大族按土地的多少缴纳赋税,为秋防提供粮食,而不是向本来就没什么余粮的百姓征粮。
  粮食是大族提供的,但作战的主力却不是大族的部曲,而是普通百姓组成的郡兵。
  杨修否决了杨阜等人集结各族部曲为军的建议,坚持按朝廷既有制度,从普通百姓中征兵。他亲自负责,郡丞王唯等人积极配合,利用太守巡视的机会,就将征兵的消息发到各地。
  冬天正是凉州人最难熬的时候,听说官府不仅供饭,立了功还有赏赐,百姓们很踊跃,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应征的人数远超预期。
  杨修从中精挑了三千人,日常训练交给姜叙等人,自己负责起了教化。
  这是他的经验,早在华阴之战时就得到了验证。
  除了安排王唯等人教将士读书识字,他自己也坚持每天巡视诸营,与普通将士交谈,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对将来的希望,并宣传朝廷的凉州政策。
  平定宋建之后,参战的郡兵陆续返回,带来了不少消息。大部分百姓也听说天子巡视凉州,但他们之前并不觉得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所以也不太关心。此刻见天子近臣,四世三公之后的杨太守如此平易近人,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了朝廷的存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