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什么样的卷子能让伯父您为难,晚辈倒有些好奇了。”
  “我去书房将那两张卷子拿来,正好你帮我参谋参谋。”
  其实说这话时,在林则然和那个第十名的权贵子弟中,王华已经有所偏向,只是他没意识到罢了。
  宫令箴亦没觉得有何不对,此时的科举,以察举制为主,科举制为辅。特别是地方的院试和解试,取士水分很高,很主观,几乎取决主考官个人喜好。
  “这不会让伯父难做吧?”
  “这有何难做不难做的还记得当年你是秀才科头名出身,阅他一个小明经,绰绰有余。”
  此时的科举,分常科和制乎,而常科又分六科,其中以秀才科难度最大,等第最高。其次是进士科,再次之是明经科。明法、明算、明书三科属于专科。
  秀才科主要考治国方略的策文五道,方略策在当时又往往为考生所最惮忌。因为方略策要求考生不仅要精通时事,还要引经据典;不仅要学识精博,还要思辩明晰;甚至还要求文采斐然,理义精当。难度之高,几乎让考生闻之色变。答得不好,容易给阅卷官指手画脚之嫌。
  秀才科在当时资源文学见识落后于世家豪门的寒门学子中无疑难度太大。而世家子弟以举察为主,多半走明经科。读书好争气一点想谋个好出身的就考进士科,极少有人敢去啃秀才科这块硬骨头。
  偏偏他宫令箴就去了,还取得了那样一个成绩,实在让人感叹。
  “伯父,为避免有失公正,先将两份卷糊名。”宫令箴主动提出这样的建议。
  “哪用这么麻烦!”
  王华咕哝,可等他将两张卷子拿出来之时,确实是糊了名的。
  宫令箴仔细看了两张卷子,很快便认出了哪一张是林则然的。其实也很好认,权贵子弟的文章大多文风华丽,而林则然出身农家,多少都会带了一些朴实的土气。
  “伯父——”宫令箴扬了扬手中的卷子,语气惊叹,“这样的人才,只能排在此次解试的第十第十一?太原府果然是人才济济。”
  王华一看,他手中的卷子正是林则然那份。
  如今这两份卷子,就如同两份菜肴,一盘香味四溢,摆盘也好看,就是干货有点少,点缀有点多;另一盘呢,朴实无华,味道尚可,却能填饱肚子。
  宫令箴的选择让他意外,王华还以为他会选择世家子弟那一卷呢。
  要知道他当初弃明经科就秀才科,实则是以‘虚’出身,世家子弟,没有经略过地方,何谈治国方略?但他就能将他肚子里的那点干货摆弄成满汉全席的感觉,合了皇上之意,引来皇帝连番赞赏,这就是本事。
  宫令箴当时如此横空出世,惹来了不少大臣的非议,认为如果这样的文章被皇上钦点为头名并赋官从七品(秀才科登第赐正八品),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坏头。
  十六岁的从七品啊。
  但皇上对他着实欣赏,一力镇压反对之声。
  “伯父,我是很欣赏这张卷子的考生的。近些年,无论是解试还是京试,花团锦簇的文章还少吗?”
  王华睇了他一眼,笑得意味深长,花团锦簇的文章成为主流,也不想想是谁开的头,现在正主却嫌弃上了,那些学了他的书生上哪说理去?
  宫令箴脸皮厚,只当没看见他的笑,当初他以那样的方式获取出身,那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很好不是吗?他押中了,一入官场便是从七品的出身,这几年更是凭着政绩功绩升至四品,又有谁能复制他的升迁之路呢?同期的生徒不少人还在七八品的位子上慢慢熬着呢。
  “咱们大梁目前需要的是像伯父这样脚踏实地的人才,而非空有想法的虚幻之士,大梁的百姓没那个资本为他们的理想买帐。这一点伯父久居地方,定然深有体会。”
  倒也不是说世家子弟不堪,只是这林则然难得。毕竟要说读书,世家子弟更有优势一些。加上世家子弟的父辈们都是身居要职高位,耳濡目染之下,见识见解气度都会比贫寒人家更胜一筹。
  只不过因为脱离民众生活,答时务策时想法过于稚嫩,泛于表面,反倒不如林则然这类的可取。
  当然贫寒学子也有自己的缺陷,比如格局过窄,看问题的局限性比世家子弟更甚。但这些寒门子弟的毛病在林则然身上却不如何体现,加上他擅于扬长避短,这不,这回的明经科倒将他给显了出来。
  想不到她家的哥哥竟也是个心思深的人呢,宫令箴借着喝茶的动作掩住了唇边的笑意。
  “是啊。”一时间,王华心有戚戚焉。他虽然是举荐出身,但二十多年经略地方的经历,让他对花团锦簇的文章常常一笑而过,更欣赏务实的学子。
  “这张卷子的学子,目前看来至少有为能吏的潜质,颇有些当年伯父的影子啊,”
  王华眼睛一亮,“你也看出来了?”
  想到这两年,他这伯父在太原府的动作,宫令箴有些了然。他这伯父,对林则然也是起了爱才之心吧。之所以对林则然的名次在第十第十一之间摇摆,怕是前十的背景都很强,林则然一个寒门学子比不过啊。
  不过,好风凭借力,送他上云霄。现在想来他这伯父应该已经有了决断了吧。
  话不必说透,点到为止刚刚好。
  两人又说起京中一些事,稍晚,宫令箴便告辞了。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晋阳县学, 方琰杨昶都有自家马车来接, 林则然和他们道别, 因为不顺路, 拒绝他们载他一程的建议之后, 背着书篓不紧不慢地往外走。
  他刚步出县学大门就遇到了来寻他的戴良。
  “戴大哥,你怎么在这?”
  林则然注意到他眼下淤青, 面容憔悴, 精神似乎不是很好, 陡然一惊。
  “我正巧来寻你, 方便吗?”戴良勉强地笑笑, 他看了一眼他背着的书篓, 也看出来他这是归家的装扮。但此刻他也顾不得了。
  “前面有家茶楼,咱们去坐坐吧?”林则然提议。
  戴良摇头,“去它旁边的酒楼吧。”他想去酒楼, 一醉方休。
  林则然看出了他心情不好, 遂依了他。
  到了酒楼,林则然将书篓放下,店小二先上了一壶水, 他顺手倒了两杯。
  戴良抹了一把脸,叫了两斤酒和两三道下酒菜。
  “戴大哥,是不是发生事了?”
  “也不知道怎么和你说, 近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撞邪了, 诸事不顺, 上头交待下来办的差事都办得稀稀拉拉的, 不尽如人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