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银鞍白马度春风> 银鞍白马度春风 第48节

银鞍白马度春风 第48节

  今天开始要停个两三天写第二卷 ,给第二卷存稿~应该是……周三回来?
  第二卷 预告
  我们阿璃会继续按照人设嚣张横行,最后风风光光地回长安!令羽也又要出来啦~
  第一卷 留下的坑:长安的女尸,杨氏的案子,还有江南道乱局,都会在第二卷有进展!
  第51章
  “阿爹, 你在做什么,什么时候才能陪我玩?”萧璃坐在永淳帝的腿上,探头往桌案上看。桌案上摆着一摞奏折, 永淳帝手里还拿着一个,上面密密麻麻的字, 萧璃几乎全都不认识。唔,不对, 她认识‘水’字,还有‘天’字。
  “阿爹在看奏折。”永淳帝温和的声音从萧璃头上传来。
  “为什么要看奏折?”萧璃继续问。
  “嗯, 阿璃这个问题问得好。”永淳帝温和的声音带上了一些笑意, 他故作思考, 然后说:“为了可以让百姓过得更好一些。”
  萧璃眨眨眼睛,不是很明白百姓是什么。
  “阿璃要知道, 大明宫外,长安城外, 还有很大很大的世界, 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他们终日劳苦,早出晚归, 就是为了能活下去。”永淳帝轻轻抚摸萧璃的头发,说:“而我们萧氏子孙,身上的责任便是让他们可以稍微好一些地活下去。”永淳帝用很简单的话给萧璃解释着。
  “这为什么是萧氏的责任?”萧璃每日都有万千个问题要问。
  “这……”萧政苦笑了下,说:“我也想知道, 姑祖母为何要打这个天下下来。”这般千疮百孔, 百废待兴, 萧氏几代人努力, 才勉强有了个好点儿的模样。安稳了没几年, 南诏又要打仗。
  萧璃还想继续问,可是父皇的身影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母后,身着普通的常服,就站在她身边。
  “阿璃,你要记住,不要轻视任何人,哪怕他看起来微如草芥。”母后一手牵着她的手,一手接过尚宫递来的录簿,一边柔声对她说:“虫豸犬豕尚有心,何况是人。这许多事,成于人心,败亦于人心。”
  萧璃似懂非懂得点了点头,然后拉紧了母后的手,随着她走过大明宫的花园,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或是打扫,或是静候的宫人,最后来到了父皇专门给她开辟出来的演武场。
  到了这里,母后松开了她的手,拍了拍她的脑袋,说:“霍师父在等着你了,好好习武。”
  萧璃松开皇后的手,迈开小短腿哒哒哒往演武场里面跑,跑了几步忽然停住,回头看向母后。林皇后就站在原地,微笑着看着她。
  “等我练完了武,可以吃桂花糕吗?”萧璃歪着脑袋问。
  “可以。”林昭眉眼弯弯,对女儿笑着说道。
  “那阿娘等我!”
  “好,阿娘等你。”
  ……
  萧璃睁开眼睛,入眼的不再是她在长安公主府的雕栏玉砌,而是个朴素到堪称简陋的营帐,灰扑扑的。
  萧璃坐起身,将搭在榻边的褐色短打穿好,又低头在脚腕上系铅块,最后在手腕和小腿缠好布做防护之用。除了铅块,其余皆是南境军上下统一的军服。现下不是战时,盔甲那种贵重的军备通常不会下发,平日里练兵时也都是穿着这种常服。
  营帐里有一盆冷水,穿戴好以后,萧璃走到水盆前撩起几捧冷水泼到了脸上。冷冰冰的水打在脸上,萧璃冷的一激灵,人也清醒了。
  掀开帘子走出去,外面已是晨光熹微,火头军已经开始生火造饭。萧璃一边揉着眉心,一边往演武场走去,抬着菜经过的火头兵见到萧璃,纷纷打起招呼:“小将军!”
  萧璃点点头算是回应,然后走进了演武场。走到兵器架旁边,拿起一把红缨枪,上下看了看,然后猛地刺了出去。
  秦义来到演武场的时候,比武场那边已经围了不少将士,他走近一看,见被围在中间的正是萧璃。
  她手拿最重的那柄红缨枪,刚刚一个横扫千军,把他手下一个颇有些功夫的参军给掀翻在地,扫出了战圈。
  周围的将士见参军被打败,纷纷发出了哄笑声。
  萧璃将红缨枪重重立在身侧,额上晶莹的汗珠顺着脸颊淌下,她随手擦了擦,然后说道:“下一个!”
  “我来我来!”一个将士打赢了其他跃跃欲试的兵将,挤到了最中间,正想对萧璃放几句狠话,冷不丁地看见人群外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的自家将军,狠话一下就憋在了嘴里,上不去下不来。
  “将……将军。”将士磕磕绊绊地说。
  众兵将们闻言,纷纷回头看去,刚刚还热火朝天的比武场瞬间就凉了下去。
  “晨训已经结束了?”秦义背着手,冷冷问。
  “……”他们不敢回答。
  “知道没结束,那还不快去?!”
  “……是!”众将士们如蒙大赦,赶紧作鸟兽散,可他们的耳朵跑得不够快,因为他们紧接着听见自家将军冷酷的声音:“训练翻倍,然后才可用朝食。”
  “是!”众将不敢抱怨,连声称是。
  顷刻间,刚才还算得上拥挤的比武场已经变得空荡,只余萧璃一人还站在原地。
  秦义看着萧璃,微微皱眉,问:“又做噩梦了?”
  萧璃隔着衣服轻轻摸了摸颈间的玉坠,对秦义摇摇头,说:“是个好梦。”
  秦义眯了眯眼,走到兵器架旁,抽出一根长木棍,回头对萧璃说:“我陪殿下打一场。”
  当霍毕和范烨完成了各自的晨间练习,来到演武场想比试一番的时候,就见到演武场里的将士们都在偷偷往比武场那边儿瞄,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两人正好看到萧璃被秦义一棍子打得趴在地上,本应该握在萧璃手里的红缨枪飞落在远处,校场尘土飞扬,萧璃趴在地上,喘着粗气,脸上一道灰印儿一道汗痕,像个落水的花猫。
  霍毕与范烨对视一眼,向两人走去。
  *
  长安城,绣玉楼
  又是一年科举时,绣玉楼也满是出来交际的士子们。顶楼上最好的那个包间里,王绣鸢托着腮,透过栏杆往下看去,抱怨道:“哎,怎么一个好看的都没有。”
  “王绣鸢,这快两年过去了,你怎的还这般肤浅?”崔朝远一收扇子,敲在王绣鸢的脑袋上,说。
  “已经快两年了吗?”王绣鸢捂住脑袋,没去理会崔朝远,反而看向在一旁默默饮茶的谢娴霏。
  谢娴霏懒得出声,只随意点了点头。
  “阿璃已经走了快两年了哎!”王绣鸢绝望道:“她是不是在南境玩得太疯,已经忘了我们啊,为何还不回来?”
  “确实,这两年南诏全无调兵遣将的痕迹,照理说,陛下该让阿璃回来了吧?”吕修逸开口说道。
  “阿鸢,你兄长何时到?”谢娴霏放下茶杯,问。
  “哟,倒是难得见到阿霏对一个男子这般期盼。”崔朝远挤眉弄眼。
  “你若不期盼,大可现在离开。”谢娴霏懒得多说话,眼神都没给崔朝远一个。
  崔朝远……崔朝远自然是不会走的,今日他们来绣玉楼可不是为了给阿霏捉婿,是专门等王绣鸢的兄长,刚回长安不久的大理寺少卿王放的。
  当然,这事儿,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那时离萧璃去南境刚过了一年,没了长乐公主,长安城的热闹都少了许多。而且,也不知是因为山高路远难以传讯,还是因为别的什么,这一年也没有萧璃的什么新鲜事儿传到长安。
  本来以长安百姓和达官贵人们对萧璃的了解,这位公主即便去了南境也不会消停才是,没想到竟然真的安安分分一年没闹出什么幺蛾子。
  同样的,一年没扣公主的食邑,就连荣景帝都有了那么一点儿不习惯。
  而就在全长安都以为公主长大懂事了的时候,一个是破惊天的消息,由黎州别驾送进了长安。
  黎州别驾送来的,是十八个当处以极刑的犯人的卷宗。
  按照大周律,凡事涉大案,须处以死刑的案子,其案宗皆需由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三司审核无误,返还地方后,方可处刑。
  这往往每年,每个州府送上的案卷都不算多,几乎没有一次超过一手之数的,更别说一次送了十八个。
  要知道,各州县官员,为着政绩考量,也不会想要治下出现很多重犯。这一下子十八个,新鲜的死刑犯,不管放在哪个州府都是大事。
  三法司以为遇到了什么大案,赶紧派人一起审核卷宗,这一审核才发现,得,也没什么难的,十八个案犯都是山匪,罪行累累,证据确凿,不太有冤案错案的可能。
  再一细看……三司的人一起打了个哆嗦。
  案卷里,黎州别驾似乎是特别怕上官漏看错看,特地拿朱砂写就一行大字:长乐公主殿下率黎州军二十人,灭山匪八十一,俘一百零三,经调查,其中一十八人罪大恶极,当处以极刑。
  彼时就在现场审核卷宗的王放看着那‘二十人’,再算算八十一加一百零三是多少……当时腿就软了。
  事涉公主殿下,三司不敢擅专,正好第二日就是大朝会,三法司的头头们一夜未睡读完卷宗,第二日于朝堂上陈述给荣景帝听。
  满朝哗然。
  这一时间,大朝会失去了往日的安静肃穆,朝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觉得长乐公主不愧为萧氏皇族,承其先祖之勇,果然不同寻常。
  有的朝臣不信竟然真的有人能以二十敌近两百,总觉得有什么猫腻。
  还有人疑惑为何好端端的,公主要去剿山匪,这里面可有什么隐情。
  大殿里嘈嘈杂杂,吵得荣景帝头大。
  这往日里,若是三司对地方递上来的卷宗存疑,通常会派人前去调查了解。
  荣景帝被朝臣吵得头疼,干脆大手一挥,让大理寺派人前去调查。大理寺卿回去拿着大理寺内部的官员名单从上到下看了一遍,觉得王放大约是唯一能被公主殿下给点儿薄面的人,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王放的头上。
  上官交代了任务,王放能怎么办,只能在妹妹期盼的目光下一边收拾行囊,一边趁她不注意把王绣鸢偷偷塞进他行囊里的,要‘给阿璃带去’的话本零食丢出来。一边丢,一边心酸,据说南地多蚊虫烟瘴,阿妹不想着心疼即将远行的兄长,一心惦记着阿璃。
  王绣鸢:阿璃启程时那般洒脱豪迈,怎的到了你这里就婆婆妈妈?你还是不是我亲兄长?
  王放:很好,我也很想去问问阿娘你是否为我亲妹妹。
  这边王放刚拖拖拉拉地启程,黎州又送来了一马车死刑犯的卷宗。
  三法司聚首去看,好家伙,这黎州别驾也不知道受了什么打击,还是已经放弃挣扎,上表文书字句连换都不曾换过,唯一不同的,只有那山匪的寨名,绞杀山匪人数,俘虏山匪的人数和公主所率领人数……其余几乎全部相同,通篇仿若模板。
  这下朝臣们都有点儿呆,没等讨论出要不要再派个官员去黎州了解情况,黎州别驾就又又送了卷宗上京。
  三司的人略过完全相同的文字叙述,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山寨名和人数,确定了公主殿下又去剿第三个寨子了。
  行吧,三司的头头们又一次聚在一起商讨,最后大理寺卿拍板,直接快马传书王放,告诉他务必理清经过,不用急着回来了!
  接到信时,脚程颇慢的王放连长江还没渡……
  王放:虽然现在还不知道黎州的情况,但我有预感我没法回家过年了。
  要知道,王放渡江时,也不过堪堪四月而已。
  作者有话说:
  沧海比预计的早更新啦!哈哈哈哈快表扬我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