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123节

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123节

  后来发现港城的上流社会,似乎对明星有着极大的宽容,还有不少女明星借此嫁入豪门,薛明丽就立下了要当最红火的女明星的宏愿。
  那富二代还迷恋她的外貌,见她对当明星有兴趣,也很乐意出手捧她一把。
  毕竟被自己养着的是个光鲜亮丽的女明星,总好过是个偷渡来的大陆妹,后者好说不好听。
  在那位富二代的牵线搭桥下,薛明丽凭借着出色的外貌还有一口流利的外语,以及还算不错的歌喉和表演天赋,成功入选了赵氏艺人训练班。
  有人捧,自身又长得好,天赋也不错,薛明丽在训练班自然很快出头,没多久就演上了电视剧。
  虽说并非一上来就是女主角,却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龙套,而是有着不少台词和镜头的女n号。
  有了不错的起点,薛明丽又是个善于抓住机会的,倒是很快又被她演上了女配角。
  并且凭借着这个角色,小红了一把。
  在薛明丽走红之后,那富二代就忍不住炫耀的心理,在一次二代们聚会的时候把薛明丽带了出来。
  二伯家的小堂哥宋运程跟那富二代刚好认识,便在聚会上结识了薛明丽。
  在二代们的聚会上,薛明丽看着一圈儿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发现宋运程的家世比富二代更好,长相也更英俊,没忍住还试图勾搭了一下。
  宋运程虽然是个咸鱼富二代,眼光却非常挑。
  对薛明丽这种不安分,满是野心的女人根本就看不上,对她的暗送秋波视若无睹。
  眼见勾搭宋运程不成,薛明丽虽然有些不忿,却也知道适合而止。
  免得被富二代发现她背着他勾搭别的男人,把在她身上的投资收回去。
  她好不容易才挣扎出泥潭,可不想再跌落回去过苦日子。
  薛明丽看着镜子里身着古装,仙气飘飘的自己,简直美得不行。
  心中也愈发庆幸,幸好当年自己在发现亲妈想要偷渡港城时,及时跟了上去。
  不然自己现在怕是还在内地苦苦挣扎,哪能活的如此光鲜亮丽。
  内地的政策越来越宽松,她也是知道的,只是沉迷在港城灯红酒绿中的薛明丽,暂时却还没有要回去的想法。
  她打算等自己大红大紫,混成了真正的大明星后,再回去内地。
  到时候不仅要跑到当初把她赶出家门的舅舅一家跟前炫耀,还要去找丢下她不管,去了首都的亲爸。
  要让他知道,即便没有他,自己也能活的很好。
  薛明丽的雄心壮志,薛安桢是不知道的,从宋运程口中得知女儿还在港城好好活着后,他便快速转移了话题。
  林知言发现老师脸上的笑有些勉强,就知道他心里肯定不太好受。
  薛明丽当了明星,老师或许还不在意,但对于她被男人包养一事,必定是膈应又难受的。
  薛安桢面上若无其事,心里却叹了口气。
  虽说早就决定不会再多管薛明丽,可那终归是他的亲生女儿,是薛家的血脉。
  他们家族的人向来活的堂堂正正,从来没有像薛明丽这样自甘堕落的。
  想到早已不在世上,却最重家族风骨的父母,以及为国捐躯,英年早逝的大哥,薛安桢心中愈发难受,只觉得自己给薛家丢了人。
  要不是他当年被爱情冲昏了头,娶了表里不一的潘如萍,也不会有后来的一切。
  再或者在女儿出生后,他多管教管教一下女儿,而不是让她被潘如萍教养长大,她也不至于变成这样。
  只是千金难买早知道。
  为免薛明丽将来再干出什么丢人的事,彻底败坏薛家的门楣,薛安桢只能找林知言帮忙。
  让林知言请他堂哥宋运程看顾一下薛明丽,别让她到时候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丢人事。
  宋运程虽然不喜薛明丽,也惊讶于薛明丽竟然是小堂弟老师的女儿。
  不过看在小堂弟的面子上,这点小忙还是愿意帮的。
  索性对方的要求不高,只要拦着薛明丽,不让她太过堕落就行,倒也不费什么功夫。
  林知言要忙着研究,并没有太多时间陪着这位小堂哥游玩,好在对方是个自得其乐的。
  首都医药研究所跟国药公司合作推出的两款中成药制剂,上市没多久,就凭借着极佳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获得了群众极大的好评,拿到了不错的销售额。
  有了这次的开门红后,首都医药研究所后续根据中医药配方,研究推出的各类中成药,就开始被国内各大医药厂商争抢合作。
  不到两年时间,中成药在国内药品所占的比例,就提升了三成,甚至有部分还销到了海外。
  只是还不等医卫部门的领导为这点成绩感到高兴,就发现了另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
  在国产药品所占比提升的同时,针对各类疑难杂症需要进口的西药也在不断上升,每年所耗费的外汇更是十分惊人。
  这些进口西药在治疗疑难杂症上效果确实不错,但药价大多昂贵。
  除了一些富裕的人家能吃得起,普通国人根本就承受不住如此高昂的药费。
  有些家境差的病人在得病后,往往只能放弃治疗。
  就算那些家境比较富裕的,只要家里出了个需要常年服用--------------/依一y?华/进口西药的病人,也大多会因病返贫。
  此时国内的经济状况还非常差,国家财政异常拮据,在医疗保障上根本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
  对那些买不起昂贵西药,只能无奈放弃治疗的病人,政府实在有心无力。
  医卫部门的领导,自然也无法忍受国外那些极度贪婪的医药厂商狮子大开口。
  为了不被对方一直摁着宰,便开始向这两年做出了不少成绩的首都医药研究所下达命令。
  要求他们针对那些急需昂贵西药治疗的病人,开发出有类似治疗效果的国产药。
  其中又以治疗和控制肿瘤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最为紧要。
  如果有了相应的国产药,哪怕在治疗效果上比不上西药,在今后跟那些西药供应商进行药价谈判的时候,也能扭转国内全面处于劣势的局面,逼迫对方降低进口药的价格。
  接到上级部门下达命令的首都医药研究所,当即成立了新药研究小组。
  林知言作为研究所里最年轻的研究员,这两年在开发中成药制剂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因此直接被不拘一格的老领导破格提拔,让他担任研究小组的副组长。
  比起他们这些研究思维受到局限的老一辈研究员,接触过世界最新医学前沿,总时不时蹦出灵感,让他们研究进程异常顺利的林知言,早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老一辈的研究员向来以能力服人,并不讲究论资排辈。
  既然林知言的在药物开发方面的天赋比他们高得多,他们自然对他心服口服。
  哪怕被个小年轻压在头上,由他领导他们,众人也没有任何异议,有的只是满心期待。
  期待在林知言的带领下,他们能尽快开发出针对肿瘤等疑难杂症的国产药物。
  给那些正处于绝望中挣扎的病人们,带来希望的曙光。
  在治疗疑难杂症的国产药物研发上,研究小组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虽然期间也遭到了一定的困难,但在林知言结合古方药方的改进下,只花了不到一年半,就相继攻克了下来。
  首都医药研究所开发出的几款国产药,虽然在治疗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上,不如西药那般快速和强劲,对身体的伤害却是要小得多。
  经过后续的一系列临床试验,确定这几款国产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且副作用极小,众人不由欣喜异常。
  有了可以替代的国产药,对于进口西药的需求,国内自然降低了不少。
  国外的几大医药厂商,很快就发现华国用于治疗某几种疾病的进口药订单在快速降低,当即派人进行调查。
  等发现是华国首都医药研究所开发出了可以替代进口西药,且对人体伤害更小,副作用更低的国产药,不由气极败坏。
  要知道华国人口众多,这些年在医药发展上又极其落后。
  自从改开后,他们可是凭借着手上的药物专利一举打入华国市场,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获利极丰。
  本以为以华国医药研发的落后,他们还有很长的红利期,哪知道对方这么快就研究出了相应的替代药。
  现在华国还只是研究出少少的几款替代药,可既然有了开头,谁能保证对方不会研究出更多的替代药?
  一旦被华国研究出来,他们这些昂贵的西药还怎么卖给对方?
  不过以他们对华国人的了解,这些华国人的专利意识不强。
  几家不甘心丢失华国市场的外国药商,脑筋一转,就打起了歪主意。
  谁知道去专利局一查,才发现这几款国产药,早就被华国机构注册了国际专利。
  本打算弄到一些国产药品,对其成分进行破解研究,然后再当成自己研发的药物进行生产的外国药商们,只能悻悻罢手。
  对于外国药商们的节操,林知言向来是充满了不信任,因此早就防了一手。
  早在药物研发成功不久,进行临床试验的时候,林知言就安排人注册了国际专利。
  虽然注册了专利,对方真要有心,依旧可以破解成分进行仿制,可该注册还是得注册。
  作为专利规则的制定者,那些西方国家向来还是比较遵守专利法的。
  毕竟近现代的各种专利,还是西方掌握得更多。
  如果他们带头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那对于受规则限制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反倒是好事。
  这些外国药商,哪家手上不是掌握着几十上百种药品专利,自然不会如此短视。
  之前他们想仿制华国那几款国产药,也不过是以为对方没有注册专利。
  在发现已经注册了专利后,他们当即就打消了仿制的念头。
  不然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不受专利限制的仿制药彻底泛滥,遭受损失最大的还是他们。
  经过此事,主持了此次国产替代药研发的林知言顿时名声大噪,大名在国际药商之间很快传播开来。
  得知林知言前几年还在阿美莉卡的学校当过交换生,据说当时表现的非常优秀,阿美莉卡的两家药商不由十分愤怒。
  阿美莉卡各界向来对国外来的留学生人才非常关注,对天赋高的留学生,更是会想方设法的吸收。
  他们这些医药公司跟各大高校都是有合作的,包括霍普大学的医学院,都是他们常年的合作对象。
  这些合作可不仅仅是医药研发上,在留学人才的过滤选拔上,大学教授们更是他们设下的第一道关卡。
  那些跟公司有合作的教授,往往会把自己手上的那些有天赋的留学生,推荐给他们公司。
  按理说像林知言这样有天赋的外国学生,也会登上他们的人才吸收名单才对,怎么还会出现漏网之鱼?
  对于没能把林知言这样有医药研究天赋的人才留在阿美莉卡,而是放任他归国的教授们,药商们没了好脸色。
  被药商找上门质问的约翰卡鲁教授,则十分无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