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夫子剑> 第 50 章 何为道

第 50 章 何为道

  王虚和木头人来到夫子山半山腰的一个库储点,把夫子院特有玉牌递给了管事,管事见是夫子院要的东西,倒也没有怠慢,很快就按清单上所列把一应物资准备妥当。
  虽然大部分的东西都挂在了木头人的身上,可即便如此,王虚的双手和双肩也被占了个满满当当。
  夫子山上有多个物资储放点,由于其他各山、各谷在山下都有生意,所以夫子山上的日用物资都是由山下供给。
  夫子山上住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七十二贤人都在练虚境以上,住在夫子山的上半部分,而三千弟子则是住在夫子山下半部分,皆是练虚境之下的弟子,七十二贤人是夫子门的骨干力量,主管夫子门的各项事务,而三千弟子也各有主业,其余的六山、九堂是夫子门的分支所在,而八谷则是由所有弟子共同经营。
  自欧阳先生和颜回之下,分了工、商、农、医、政、军、教、律、礼、书十部三十个主事,由三十个贤人分别主事,七十二贤人之下是三千弟子,三千弟子之下是各个分支,组成了庞大而又严谨的夫子门。
  夫子山的半山处地域十分的广大,几乎所有的核心机构都建在了这里,只是夫子山上有清规律例,虽然人口庞大,但是却很少有喧闹的情况,倒是处处都能见到一派书香和静谧的和谐景象。
  王虚和木头人缓缓的顺着石阶向云雾的深处走去,两人看似闲庭信步一般,实则脚下生风,脚底虚浮于石阶之上,却是速度极快。
  也许是这样的苦力干得多了,他也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负重登山的运动,有时还会精力过剩一般和木头人进行赛跑,很快两人就回到了夫子院。
  夫子院虽然是只有一进院落,可这面积可是真的不小,西边的两层小楼最大,那是欧阳先生住的地方,南边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一幢两层坐西向东的竹舍,是颜回住的地方,北边种着各种奇花异草和名贵树木,数条小径间或相连,夫子池的北边有个五层高的藏书楼,藏书楼的顶端有个欣长的避雷针,藏书楼坐北朝南面向夫子池,而夫子池的南边对着藏书楼的地方有一棵巨冠大树,树的下面有一个八角木制凉亭。
  夫子院的地面全部是由青石铺成,夫子院的东北角坐东向西的两层小楼是文绮和雪儿的住所,而东南角坐南向北的两层小楼则是王虚的住处,木头人被雪儿拉去看守仓库了,而仓库和厨房都在夫子院的东北角,只不过是坐北朝南的一层建筑。
  木头人简直就是一个专业的火夫,厨房的灶台也是机关的设计,做饭的时候木头人把储存的真气通过灶台的机关直接放火,而且灶台也有储备真气的能力,有时候只用木头人放把火就可以让灶台持续燃烧,而灶台里的真气则是需要木头人来补充,由于木头人能直接转换天地精气,所以基本不用考虑能源的问题,当王虚看到这些时,他也有点无法理解了,这怎么可以比天然气还先进,于是也只有感叹造化之神奇了。
  天气晴好,王虚回来后就在东边窗前背靠着木几望着窗外发起了呆,木头人悄无声息走了进来,用手指在木几上敲了几下把王虚惊醒。
  王虚回头看了一眼,木头人手里举着一个金属牌子,上面用毛笔书了几个大字“在凉亭用餐”,看着娟秀流形的字迹,一眼就能认出就是文绮的杰作,王虚回了一声知道了,木头人就带着那块牌子走了出去。
  有时候木头人会直接送餐过来,但也有的时候,文绮就用这种方式来通知大家。
  王虚来到凉亭时,欧阳先生和颜回已经入坐了,文绮和雪儿也坐在了另一边,而木头人则提着食盒静静的站在一旁,众人之间还留有一人座位,王虚走过去拱手行礼落坐。
  吃过饭后,王虚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向众人辞行,说是要下山去游历一翻,而众人对于王虚的选择也没有异议,欧阳先生叮嘱了一翻后,王虚独自下了山,他没有带木头人,他怕雪儿她们没有了木头人会不习惯,所以就把木头人留了下来。
  王虚一路向南,经过了墨山,却没有见到墨门,心道这墨门还是老样子,总喜欢把自己隐匿起来,没有墨门弟子的带路,外人是很难找到它的所在。
  王虚拔涉在高山密林之间,一直向南走,他想去看看高原上的大佛国,和大佛国南边的牛柏国。
  越往高处走,天气就越冷,他不得不运行起真气来抵挡这天地间无情的寒意,在快到高原之时,王虚几乎快变成了一个野人,胡须欣长头发篷松,由于环境的恶劣,就算他已经很注意形像了,可还是看起来很邋遢的样子,犹其是身上还裹着好几块兽皮缝在一起大外衣,越发显的苍桑无比。
  夜幕降临,空气湿寒,王虚找了一处洞穴,升火取暖打坐,静静的看着冉冉燃烧着的火焰,慢慢的陷入了恍惚之中。
  比起最初对截拳道的困惑,在王虚的心中却埋藏着一个更大迷惑,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道就只是一阴一阳这般简单吗,这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地方。
  何为道?他曾经在道德经中看过,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虚而不屈,动而欲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他胡乱的想着,这就是他所知道的对道的描述,可是那个问题依然还在,一阴一阳之谓道,真的只是一阴一阳而已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哲学思想不假,可人的认知不就是建立在哲思之上的吗,如果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正确的,那么其他的描述又算什么,是道,还是不是道。
  难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就可以一语道破一切之道吗,还是说一切道法都在这一阴一阳之中。
  一阴一阳之谓道……
  王虚反复的念着,竟似睡了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