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回到明朝做仁君>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582节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582节

  第八五四章 年少轻狂
  要知道,这个是大军的捷报,自然不可能藏着掖着,所以捷报来的时候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营,所有人都知道李如松又立下了一个大功劳。
  跟报捷的人稍稍一打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打下了平壤之后,李如松马不停蹄的就出兵咸镜道,一万人的人马全歼了倭寇两万余人,再一次俘虏了倭寇的一个军团长。
  这功劳简直让李如松立地起飞。
  想到自己这些人在后面甚至连打扫战场的活都没有,这心里要是平衡就有鬼了。
  不能你们老李家吃肉,汤都不让我们喝吧?
  李成梁却没有丝毫的尴尬,目光扫过众人,面色黑如锅底,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太过分了!简直就是目无法纪!本帅让他驻守平壤城,他居然擅自出兵!这就是战场抗命!”
  “什么平壤城危机四伏,什么平壤城被两面夹击,在本帅看来全都是托词!”
  “自己置平壤城于不顾,私自率军出征,简直就是狂妄自大!”李成梁一边呵骂,一边气喘吁吁的说道:“简直就是家门不幸,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
  众人的脸色都古怪了起来。
  你这戏演得能不能再假一些?
  你平日里每次说起儿子,嘴都要咧到腮帮子上去了。那种夸奖和得意扬扬,是谁都看得出来。现在你说这样的话,你自己相信吗?
  你儿子这又不是打输了,而是一场大获全胜。你看看你家儿子,这一次皇帝肯定会重赏,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我们这些人连汤都没喝上,你好意思说?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就出现了一副极为尴尬的场面,李成梁发泄完了之后,居然没有人说话。
  李成梁瞳孔微缩。
  你们居然没有人上来劝我?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戏,看样子是演不下去了。
  李成梁也知道儿子这一次犯了众怒了。自己这样演戏,这帮家伙居然都不愿意配合。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一个个的全都等着自己给好处。
  李成梁继续愤怒的拍着桌子说道:“目无王法!目无王法!本帅要上疏弹劾他,让陛下罢免了他的先锋,把他下狱论罪!”
  “本帅身为他的父亲,任人唯亲。他犯了这样的错误,本帅也是责无旁贷!本帅马上就会上一份请罪的折子,请陛下治罪。”
  “大军即刻前往平壤驻守,本帅会上疏辞去大帅之位,等待陛下换一个合适的人员来指挥朝鲜之战。到那个时候,你们再跟着新的大帅建功立业吧!”
  “本帅愧对诸位!”说着,李成梁抱拳,一脸惭愧。
  众人的脸色顿时大变,有人向前走了一步,连忙说道:“大帅此言差矣。大帅这么说,卑职不赞成。即便有顶撞大帅之言,卑职也要说话了。”
  这人面容严肃,正气凛然的说道:“古人有言,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少将军虽然年少轻狂,可是他的能力有目共睹,纵横沙场一向所向披靡。”
  “此次对倭国之战,少将军身先士卒,可为我辈楷模。一路打下来先破沙河,后收平壤,这一次又全歼了倭寇两万人,谁敢说少将军武功不隆?谁敢说少将军不是能打的将军?”
  “在卑职看来,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了。大帅对少将军何其不公?少将军之能,在卑职看来并不在大帅之下。此一战,少将军判断非常之精准。提前出击,对战局和战机的把握都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
  “大帅不能因为他是您的儿子就有所偏颇,少将军这一战颇为经典,还为拥兵破袭之楷模,我等就应该多多学习!”
  “在卑职看来,这一战少将军不但没有过,反而有功!经过这一战,整个平壤都稳定了下来。自平壤城之西,朝鲜接入我军之手,再无倭寇之忧患,此皆少将军之功劳!大帅应该明白,何故苦苦刁难少将军?”
  周围的人闻言,连忙点头,大声说道:“对对!”
  “对对对!”
  “就是这样!”
  众人的脸色十分严肃认真,表示都十分赞成。
  不赞成不行啊,要是不赞成的话,李成梁就要撂挑子了。
  行百里半九十,我们下一步就要立功了。到了下一步到平壤之后,我们就有功劳了。
  我们想让你干的事就是你把你儿子按住,别让他再乱跳了,把功劳给我们拿出来。
  结果你要撂挑子,那我们还怎么办?
  换了大帅,谁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再说我们心里都有数,这一仗又不是打输了。如果打输了的话可能会受惩罚,打赢了根本就不会。
  而且李家父子深得皇帝信任,怎么可能因为这点事就动摇他们的根基?
  反而是自己这些人这么一闹腾,很可能会和李家父子决裂,甚至引起皇帝的不满。
  这种事李成梁心里也有数,他这么做无非就是逼迫自己这些人低头,同时也在侧面向大家表达了一种观点:我实在是不知道这个臭小子会这么干,不过你们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于是这些将领立马站出来给李如松说话,看起来是在和李成梁唱反调,态度还颇为不公正,说的话也不是很客气,但是谁都明白,这就是在拍李成梁的马屁。
  李成梁的脸上依旧有愤恨之色,大声说道:“你们不要为他求情!这个臭小子不给他一点教训,以后还不一定搞出什么事来!这一次你们谁都别拦着我,我一定要好好的教训他!”
  众人嘴角顿时就是一抽抽。
  刚刚你还说要向皇帝上奏,还说要把他押回去治罪,结果现在就变成了你要好好的教训他一顿了?这变化也太快了吧?
  李成梁心里也明白,就坡下驴才是最好的选择,再僵持下去很麻烦。
  他大声说道:“你们不必多言,马上派人传令过去,让他就地驻扎在平壤,不允许再有任何动作。我们也快速行军,马上赶过去!”
  第八五五章 济州岛的戚继光
  众人见到李成梁一脸严肃,知道也就到这儿了,连忙躬着身子说道:“是,大帅。”
  李成梁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也起去吧。”
  闻言,众人全都散去了。
  这份捷报同时被送到了沈阳城,直接就到了朱翊钧的手里。
  翻看着捷报,朱翊钧抬头看了一眼前面的地图,在地图上面比划了一下,脸上若有所思。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明捷报频传,并且并没有费什么太大的力气。继续向前的话,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阻拦。朝鲜山地虽然多,但接下来会面对一段相对比较好的地形,大军可以长驱直入。
  现在的进程虽然和历史不一样,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场战争前期也很顺利。
  倭寇也不傻,反而还非常聪明,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明可能会继续长驱直入,倭寇不会再和大明硬碰硬了,甚至会采取大退的方式来换取生存空间。
  倭寇不会这么退去,但也不会平白的往里面扔人命,他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和明军决战。
  在原本的历史上,倭寇就是这么干的,他们选择的这个地方就是碧蹄馆。
  碧蹄馆位于后世首尔西北部的高阳市德阳区碧蹄洞,是前往王京的必经之路。明军想要乘胜追击,攻破朝鲜王京,一定会经过这里。在原本的历史上,倭寇就在碧蹄馆打下了埋伏;李如松轻率冒进,结果损失惨重。
  对于李如松这一仗究竟损失了多少人,朝鲜、明军和倭寇都有着不同的记载,后来还搞出了一个清史稿的记载,说明军这一战损失了两万多人。
  而究竟损失了多少,没有人知道。不过朱翊钧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在原本的历史上损失了这么多人马,这一次绝不可能。无论历史上李如松损失了多少,这一次都要减少损失。
  现在李成梁主持这一场大战,相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不知道现在另一个战场怎么样了?
  想到这里,朱翊钧转过身,对不远处的陈矩问道:“戚继光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
  “回陛下。没有。”陈矩连忙低头。
  自从戚继光出发之后,就给陛下来过几份情报。距离上一份情报到达沈阳城也不过过去了三天而已。
  显然陛下是有些着急了。
  陈矩低着头也不说话。
  朱翊钧也知道自己有些着急了,叹了一口气,把戚继光上一份送来的情报又拿了出来,随后走到地图前,在一个位置上重重地点了两下。
  戚继光的大军自从到了这一片海域之后,就找到一个地方占据了下来,这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一座岛——济州岛。
  明军占据了济州岛,在这里搭建了一个后勤基地,将大部分物资和运输船都放在这里。岛上还有水,也足够明军饮用,这里成为了一个永久性的基地。
  搭建防御阵地,驻扎步兵,戚继光采用的办法就是稳扎稳打,甚至他也明白自己要做的是截断朝鲜倭寇的后路。
  朝鲜那边的战事越激烈,倭寇去的人越多,戚继光这么做的意义就越大。
  消灭有生力量才是目的,不是夺回土地。
  所以到了济州岛后,戚继光也不着急,每天就是准备自己该准备的阵地,甚至连战壕都挖出来了,做好了守卫岛屿的准备。
  在朱翊钧看这份情报的时候,戚继光正站在济州岛的峭壁上。
  此时的戚继光顶盔冠甲,身后的大红披风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老将俞大猷在他身边站着。
  两人眺望着海面,面色轻松。
  俞大猷问道:“你还要等多久?”
  “不着急,不着急。”戚继光笑着说道:“朝鲜那边送来了情报,倭寇还在不断运兵。那我们就等一等,等他们运完了再说。”
  俞大猷冷笑了一声说道:“你就直接打过去就好了,先拿下对马岛,何必在这里做这种姿态?朝鲜那边的倭寇不够,你不会提前在倭国登陆吗?”
  “先在倭国开辟一个战场,占领一个地盘,这样后续进攻倭国也能有一个前哨,我觉得是很合适的做法。”
  戚继光有些无奈的看着俞大猷。
  你说的是很好,这种做法也无可挑剔,甚至效果比原定的计划都要好。
  可是你这么干的话会得罪人的,得罪的是那些朝鲜的辽东兵。那些人在朝鲜瞪红了双眼,你这么快就给人家截上,人家没有功劳了,能不恨你?
  况且陛下当时定的是在朝鲜歼灭倭寇,尽可能的以朝鲜为主战场,把倭寇吸引过去。
  在朝鲜作战,和在倭寇本土作战,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在朝鲜造成的杀伤越大,以后攻打倭国就越容易。
  这个口子就不能听朝鲜人的什么“尽早封上”,一定要把它放开。朝鲜人的催促,根本就不用管,只要倭寇在增兵就不用搭理。
  什么时候倭寇准备撤军了,自己再上去,那就是皆大欢喜。打倭寇一个措手不及,同时让辽东的那些人也感激自己,帮他们封堵了倭寇的后路,又实现了皇帝在朝鲜歼灭倭寇的愿望,这才是一举数得做法。
  俞大猷瞪了一眼戚继光,没好气的说道:“你不用这么看着我,我明白你在想什么。如果倭寇在朝鲜的人太多了,这一仗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如果辽东那些人失手了,很可能会把帽子扣在你头上。”
  俞大猷这些年跟着朱翊钧的身边,没少见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初的他了,他也明白了朝堂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戚继光闻言,捋着胡子笑了,一边笑着一边说道:“您老能看到这一步,当真是不容易!不过您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