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科幻未来>超级科技领航者> 第381章 悲剧的超级火箭

第381章 悲剧的超级火箭

  自从人类发明了火箭,人们对火箭的运力就没有满足过,一直想要更大的运力,也就让火箭越来越大。
  从一开始卡车就能拉走的火箭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霸火箭领域的土星五号,人类走上了巨型奇观崇拜的路子。
  事实上土星五号并不是美瑞肯设计过的最大火箭,在那个疯狂进行太空竞赛年代的火箭设计图纸上,还有比土星五号更加狂暴的火箭。
  这个庞然大物有150米高,直径23米,巨大的土星五号和它比都相形见绌,它们放在一块对比,简直像是一名壮汉和一名营养不良的孩子。
  它的名字就叫“海龙”。
  海龙火箭的运力达到了惊人的566千米圆形轨道单次550吨,这运力大约为土星五号超重型火箭的4倍。
  有巨大的运载能力就有巨大的起飞重量,所以起飞重量约为18000吨的海龙火箭就成了到今天为止,有完整设计论证的所有火箭中质量和运力最大的超级火箭。
  加注燃料后18000吨重的超级重量甚至不能让在它陆地上直立,所以它必须由船厂像建造潜艇一样水平建造。
  它内部巨大的推进剂储罐可以为火箭提供浮力,可以让它浮在水面上由拖船拖拽至发射地点,也就是风平浪静的某海域。
  它的一级引擎喷管上装了一个超大的压载水舱,这种压载水舱注水后可以让它在海水里立起来。
  海龙火箭一级直接在海里点火,在震死一堆海洋生物之后,火箭一级就会把二级送出水面,然后二级火箭外壁上的四个小引擎点火稳定火箭垂直上升,直到整个箭体脱离水面。
  别看它这么巨大,看起来很笨重,其实和用完就扔的土星五号相比,它还安装了充气气囊减速的可回收系统。
  一级火箭采用了球形燃料储罐,能嵌入二级引擎喷口里节省空间,脱离二级箭体后会张开充气气囊减速。
  它的二级火箭引擎其实没有专用的喷口,等一级火箭脱离之后,包裹一级火箭的“箭体”就是喷口。
  箭体往外扩,扩成喇叭口,就是引擎喷口了。
  等二级火箭喷射完了,它会采用载人返回舱常用的钝头设计抵挡再入大气层时的热量,等再入大气层之后张开充气气囊减速。
  第一级火箭和第二级火箭的回收都是溅落在海水里,然后用船拖回火箭工厂进行维修,最后重新使用。
  当时它的设计团队认为大幅度增大火箭载荷只是锦上添花,复用火箭箭体才是降低发射成本的最重要因素。
  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个想法很正确。
  对了,海龙还有一个降低成本的方式,那就是它不用建设专门的发射塔,因为建了它也站不上去,它直接在海里发射就省了这一部分资金。
  但是……
  别看海龙火箭这么牛批,以为它多先进似的,实际上它才是真正的傻大黑粗,确定可以用当时的技术造出来。
  加注燃料之后,它的重量会达到18000吨,但它的一级火箭却不是用多个引擎堆起来的推力,它只用了一台引擎。
  所以海龙火箭的特点就是引擎喷口比燃料罐还大,非常巨大!
  这台引擎省去了几乎所有对“效率”这个词的考虑,单纯通过“量堆叠”提升推力的方式让海龙火箭第一级的单引擎有接近36000吨的推力!!
  它丧心病狂的推力比土星五号第一级所用的f-1引擎推力大了50倍!
  第二级单引擎推力也达到了6400吨,是土星五号第二级所用j-2引擎的60倍!
  不过因为极其简单的引擎结构,让它的推力巨大的同时也极其浪费燃料。
  注意,不是使用,而是浪费。这候 ba o la i xsw.co m 章汜
  所以它注满燃料之后才会有18000吨重,这里边有一部分燃料是供它“浪费”用的。
  好在它估算的研发和发射成本很诱人。
  当时的每公斤运输价格约为67美元,折合现在约每公斤575美元。
  这是非常吸引人的数据,毕竟马一龙研发的猎鹰回收火箭终极运输价格目标才每公斤1411美元,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也不算便宜,次数多了才开始下降。
  实际上,海龙火箭这个吸引人的每公斤价格就是基于240次发射计算的。
  但是哪怕按照航天飞机最初的设想,海龙火箭每个月发射一次,这也是长达20年的发射预估。
  可是在太空竞赛期间都没有任何一个项目需要这么频繁的发射,唯一有可能接近的只有同时进行空间站建造和火星探测任务,但是显然美瑞肯宇航局是不可能有资金同时进行这两个项目的。
  甚至后边美瑞肯因为陷入雨林战争的泥潭,连阿波罗18和19号载人登月计任务都取消了,更没有资金来投资火星探测任务。
  同样商业发射上也没有类似的需求,哪怕现在人类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质量最大的卫星也只有几吨重,根本用不上它几百吨的超级运力。
  后来人们算了算,如果海龙火箭大幅度降低到每年发射4次,其价格会飞涨到每公斤5776美元,约等于现在的46000美元。
  这价格很离谱,要知道当年航天飞机退役时计算的每公斤运费才18000美元,这都是那个的两倍还多了。
  而航天飞机退役的原因之一就是价格不仅没有预期的降低,反而越来越贵。
  海龙火箭比它还贵,这怎么用?
  事实上海龙火箭的论证团队还忽视了另一项本来可控的因素,那就是燃料成本。
  海上发射虽然能省去辅助建筑的建设建设的运营费用,但也意味着没有了存放燃料和氧化剂的大型储罐。
  而且水的导热率要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率,所以海龙火箭的液氧和液氢不能在码头加注,要不然拖到发射地就蒸发的差不多了。强牺 baolaixsw.com 读牺
  海龙火箭的燃料罐并没有什么太高级的保温装置,一切从简。
  加上液氢又不是容易运输的燃料,在论证海龙技术的年代,专门的液氢运输船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当时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发射地“就地”电解海水生成液氢和液氧。
  但是那种方法极其耗费时间不说,还极度耗能,一般船只根本无法供应那么多能源。
  所以当时技术团队也承认海龙火箭若想发射,就必须跟上一艘核动力航母进行辅助,因为只有核动力航母的核反应堆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液氢和液氧的生产。
  这……
  这种放弃燃料利用率而追求极限推力的设计,虽然搞了原始的回收系统,但还是恰好成了海龙火箭的“七寸”,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因素,海龙火箭最终是停留在了纸面设计图上。
  哪怕它是个超级巨无霸。制大 制枭
  哪怕从设计来看,它真的能飞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