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343章 招揽恩科士子

第343章 招揽恩科士子

  皇上开恩科开制科的恩旨,因为各地驿站已经裁撤了,所以,只能由各地锦衣卫代劳传达。
  当陕西大西面的定安站的百户接到这个恩旨后,不敢怠慢,立刻拿上绣春刀,去县衙找寻县令通知。
  锦衣卫来县衙,当然没有人敢怠慢,也不管老爷们有空没空,直接登堂入室。面对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百户赵宽,知县陪着小心的询问:“上差来陋衙可有什么公干?”
  赵宽就将恩旨拿了出来:“皇上定于五月,开恩科制科,为国选材取士。”
  对于这样的来意,这个县令当时如释重负。
  “所以,本官特意过来通知你,向你所辖县区,所有合乎条件的举子生员以及能工巧匠发放。”
  就这一句话,立刻又让这个县令亡魂皆冒。
  现在的状况是,县令的政令不出县城四门,因为,现在整个县城外,已经是杆子流寇的天下了,县令要是敢出城半步,必死无疑。
  不过面对皇上的圣旨传达,面对锦衣卫的督促,县令可不敢违抗,于是眼珠一转,替死鬼张口就出:“这是本县教谕职权所在,下官现在就将教谕喊来。”
  强牺 kenshufang.com 读牺。本县教谕倒是有些文人书呆子的风骨:“这是本官责无旁贷之事。”但转眼就提了条件:“只是还请百户大人辛苦,和我一起出城,向那些举子和能工巧匠们宣扬圣上皇恩。”
  我出城,我得拉上护驾的。
  赵宽一笑:“不必那么冠冕堂皇,我们是皇上亲军,将皇上交待的事办好,是我责无旁贷,收拾收拾,我们走吧。”
  赵宽带上所有的锦衣卫力士校尉,保护着这个老教谕浩浩荡荡的出了城。这支队伍不但有锦衣卫的大旗,更多了一个崭新的牌子,上书几个大字:“安定县教谕出行公干。”
  各个朝代,不管是流寇杆子还是盗匪,都不对驿递和加急使者下手,在大明,又加了一个锦衣卫,当然,原先的东西厂除外。
  不对驿递和加急使节动手,当然有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之外,之所以也不对锦衣卫动手,一是锦衣卫和杆子流寇有着共同的敌人,贪官酷吏,大家算是同志。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锦衣卫惹不得,惹不起。
  在这个大明,有一个集团,也只有一个集团最团结,不是东林,他们最喜欢的是窝里斗,踩着同伴上位。最团结的就是锦衣卫。你杀了一个锦衣卫,你就算彻底的桶了马蜂窝,那帮家伙会追你上天入地,使用各种明的暗的办法,和你不死不休。尤其是那种层出不穷的暗杀手段,简直让你防不胜防。而一旦落他们手里,你绝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自杀。所以,大家不管多豪横,尽量不招惹这个麻烦。
  而杆子流寇最不招惹杀戮的就是文人,除非罪大恶极。一旦遇上,枭雄们要礼贤下士,百姓们要避路道左,不敢直视的。
  从百姓看到路上带字的纸片必须捡起,称呼若不如此就瞎眼的规矩上,就足可看出,百姓对文化的尊重程度了。
  所以,赵宽出行,不但打出了锦衣卫的大旗,也打出了教谕出行的牌子,用这两个办法,以获取安全。
  一路上,不时有人窥探这支队伍,但等他们确认了对方身份之后,也就都消失不见了。在队伍来到第一个镇子的时候,算是一路平安。
  这次恩科是不限定必须举人才行,而是将条件降低到了秀才。这个镇子里,就有俩个秀才,也是这个镇子的骄傲了。
  教谕直接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四合院,站在外面大声询问:“王庆一在家吗?”
  随着喊声,一个苍老无力的妇人回答:“是哪位光临?”随着门扉开启,一个苍老的老妇人出现在了门内。当看到门口一群人,倒是吓了一跳,而当看到站在门口的老教谕,当时就要下跪。
  老教谕一把扶起客气的询问:“王秀才怎么没在家?”
  老妇人就凄苦的回答:“家里已经没有了隔夜粮,去镇子东头的同窗李守一家中去借一点。
  一个秀才,混到了需要借米下锅,在这大明,已经不算稀奇。原先的朝廷恩养的钱粮,早就没了,投献在他名下的百姓田地,也已经撂荒。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也就没有了生计,能坚持活到现在的,已经算是奇迹了。
  “他什么时候回来?”
  正在询问的时候,身后就响起了一句有气无力的回答:“学生见过恩师。”
  回头的时候,正看到王庆一和李守一,拿着一个空空的布袋,并肩站在那里给教育施礼。
  老教谕就一皱眉:“怎么?没有粮食吗?”
  这候.c om 章汜。王庆一苦笑摇头,李守一羞愧难当。
  老教谕长叹一声,看向了赵宽。
  赵宽明白,毫不犹豫的在怀里拿出了一块碎银,递了过去。
  结果王庆一面露厌恶之色,拒绝接受。倒是李守一接过来,连连感谢,然后将这块碎银子交给了老妇人:“伯母,先买一些米吧。”然后对王庆一道:“恩师和诸位大人来到你家门前,难道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王庆一看了一眼锦衣卫赵宽,然后对着老教谕道:“恩师请入内。”
  赵宽也不见怪,不请自来的进了屋子。
  虽然家徒四壁,却有一摞摞的书籍,整个堂屋更是干净整洁,只有两张椅子,老教谕坐了,赵宽就直接站在那里。
  老教谕开门见山的道:“皇上在今年的五月开恩科,你们两个符合条件,现在就向这位百户大人,填写你们的籍贯,姓名相貌,立刻赶路上京。为师这里先恭贺二位能够得中,能够为本县父老再争光,为皇上效力。”
  然后赵宽介绍道:“这一次的恩科,皇上是主考,我家大人是副考。不考八股经义,只考策论和治国理财之道,两位可要准备。”
  听到这话,王庆一不由皱眉,李守一立刻欢喜无比,连连感谢皇恩浩荡,然后李守一填写了表格,看看王庆一似乎还在犹豫,当时毫不客气的帮着填写了。
  制大制枭。赵宽拿起两个表格看看无误,就拿出了两锭银子,两贯铜钱:“这里是两份银钱,每人5两一贯,这是我们锦衣卫指挥使大人,体恤诸位的困难发放。五两安家,一贯留着路上零用。其他吃住,都有我们各地锦衣卫负责,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上路。”
  然后对教谕问道:“这里可有能工巧匠?”
  老教谕就皱眉道:“能工巧匠倒是有,只是识字的却没有。”
  赵宽一笑:“这个倒是无妨,我家大人早就预料到了,因此,只要里正乡老五人联名推荐,准许携带一个识字的参考。”
  老教谕欢喜的站起来:“那我们走吧。”于是两个人就走出了院子,和王庆一李守一挥手告别,去了下一个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