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化危机(2)
这种内卷化,在中国多次出现,最典型的就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收缩。
收缩之后的大唐,很快失去西域,如果内卷化仅仅意味着边界收缩倒也没什么,但问题是这种内卷,会将矛盾和冲突全都裹紧来,内部出现不断的冲突和矛盾,比如战乱。
其实汉朝也是如此,内卷之前,是生机勃勃的扩张时期,内卷之后,是不断的内乱,农民起义,军阀割据。
西方的古罗马也是如此,当在英国止步于苏格兰高地,修建城墙防备北方的凯尔特人,在欧洲止步于莱茵河之后,扩张停止,古罗马的矛盾开始转向内部,然后内部政变不断,蛮族叛乱。
内卷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摧毁一个帝国。
如此多的不同文明的帝国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其实这就已经是规律了,深层受到经济学里的边界效应影响,当帝国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向外扩张的边际效应变成成本增加而收益减少,扩张自然就停止了。
李慢侯知道这种情况,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苗头,他以为东藩和朝廷的海外竞争,会持续很多年。
李慢侯思考了很多,但他发现,面对这种规律,他无能为力。他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对于中国来说,在大多数时期,外部并不具有吸引力,因为中国人总是能将自己生活的土地建设成最好的土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什么动力让他们对外扩张呢?难道中原和江南不香吗?强牺 zhuiyo.com 读牺
尤其是对于精英阶层来说,哪怕底层百姓因为生存空间压力,不得不海外谋生,精英阶层也不愿意去,他们能在国内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今的情况也是如此,李慢侯通过制度化,迫使大量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精英去海外历练,但他们历练的目的全都是为了回国建功,而不是留下海外输出文明。
一旦这种强迫式的制度遭到破坏,精英阶层势必停止出海,开始在内部进行斗争,内卷化必然发生。
李慢侯活着,这种制度能够延续,可他一死,必然会废弃。因为东洲的李靖割据,中国的统治者无论是赵氏,还是李炎,都不可能继续为东洲输送人才。也许依然有穷人移民,可是精英阶层的对流将会结束。这候 zhuiyo.com 章汜
李慢侯发现,他能做的,可能就是尽量多活一些年头。这种无力感,让他更加不想过问政事。索性下了江南,跟老情人公开住在了太湖别院隐居。
此时各方角力的主角,虽然不知道这种危机的可怕,但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苗头,其实他们也别无选择。
李靖治下的汉人越来越多,经过淘金热五年的积聚,他成功安置了四万户汉人。这些年轻的汉人夫妻家庭,又普遍生养了下一代。受到这些汉人移民的影响,二十多万番人进步很大,已经没人用生番称呼他们了,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熟番。
其中一些熟番精英,已经开始涌现出来,他们学会了说汉语,甚至读书、写字。极少数开始跻身东洲权力中心。
番人族群之中,也开始出现一个亲汉阶层。他们是汉海都护府统治的受益者,主要依靠军功跻身上层家族。
这些人的数量非常多,多到已经可以影响整个苦河下游平原的番人部族,因为他们的人数占据了十分之一还多。他们是一批被征发送到漠北作战的东洲铁骑,最高时编制四万,如今持续下降,只剩一万了。
近三万,在东洲服役长达八年的番人骑兵陆续回到东洲,重新回到他们的部落里,他们带回来的军事经验,武器装备,都让他们成为毫无争议的勇士。他们成为村落保长的有力竞争者。
只是这些勇士,打仗经验丰富,可是除了打仗,没有其他手艺。其中很多学会汉语,没有沟通障碍的勇士,都被李靖吸纳进入王府武直中,这让他亲自掌握的嫡系武装规模,扩大到了一万,再多就养不起了。
一万嫡系精锐,装备精良,配合默契,在东洲地区几乎是无敌的。
控制的人口增多,番人日渐驯服,军事实力强大。李靖的基业越发夯实,他现在也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过于依赖征服者家族了。但他跟征服者家族的联系,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普遍和紧密。
以前只跟密河李氏联姻,因为密河李氏最强大。上次北伐接触了七火部南下威胁之后,短短三年时间,李靖迅速跟苦河中南部十几家豪强联姻,也跟第七都、玛雅城地区的土豪联姻。但十二都其他地方的土豪,哪怕主动跟他结交,也没建立起强大的关系。因为交通实在不便,翻越哭山的现状,让李靖根本不指望东洲西海岸土豪势力能为他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第七都和玛雅城地区不同,这里控制着汉海大道。如今的汉海大道,已经修建了铁轨。这些铁轨,本是矿区的矿车轨道,非常节省马力。以前铁很贵,现在很便宜了,山东的钢厂都开始直接炼钢,虽然规模还不大,对铁矿的品质要求比较高,但普通生铁价格低廉,足以用来铺设轨道。
只是这种轨道交通,需要稳定且巨大的货源支撑,否则根本不划算,因此只在要道才能修建,否则就会赔钱。事实上,哪怕到了蒸汽火车时代,无法得到稳定且固定货源的铁路,依然会破产。当洛克菲勒不再将石油交给斯科特(卡内基的老板)的铁路运输的时候,这家大型铁路公司就破产了。制大 制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