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深层心理学> 也是拼了

也是拼了

  迫于生计,一本理论性、学说类的作品,硬是写出了2o多万字,而且还在继续。笔趣Ω阁Ww『W. biqUwU.Cc
  但即便再散,也保证始终不会偏离主题。
  生计确实重要,但心中那份追求完美、和谐、逻辑的理想,也始终不会向现实妥协。
  偶尔会有一种温和的矛盾:书中的理论本是偏重于人性中朴素、理性的一面;而有时我又幻想能获得十万点以上的打赏。
  但无论如何,一个人在追求理想、事业时,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明白自己的动机。
  到底是有感而,还是刻意迎合?
  自问至少在写第一卷的时候,基本是本能的自然推动。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自我感受,还是观察他人,人是极难克服物质和精神认同的诱惑的。
  但我至少能做到时刻清醒,不会陷入太深。
  比物质和认同更难拥有的,就是自由。
  很多时候,与其说急需物质上的充裕,还不如说渴望自由。
  只有有了物质,才有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环境,选择自己想做的事。
  但真正的自由,只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而不依赖于外界,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也是快乐的根本所在。
  就目前而言,我也只是在努力接近那种最然的自由。
  所以,最后的结论还是需要各位不吝激励。
  有时我在想:幻想性、娱乐性的作品,能获得十万、百万、甚至千万点的打赏,那是因为那种代入感与读者心中的偶像(原形是母亲)产生了共鸣,人性中维护偶像地位的因素骤然膨胀的结果。
  能与母亲产生共鸣,别说巨额财富,就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但毕竟模仿的“母亲”,永远只是模仿,不是根本。
  而此书的含义却是恰恰相反--就是要让那种膨胀的因素回归平静与朴素。
  但我为什么还会产生那种膨胀的想法呢?
  我甚至还在计划写一部玄幻,想像能获得空前的收获。
  也许,唯一的答案就是:人的感性和冲动并没有错,错的只是这种冲动找不到归宿。
  有了归宿,才能不断重新拥有起点。
  宁静也要致远。
  就像一个人,可以幻想自己无所不能,但不能因为受到挫折就伤人伤己,而是永远保持这份然的、无条件的自信。
  最后,无惧天马行空碾压教材式枯燥的现实,仍然幻想各位能多多打赏,共创百万,甚至是千万巨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