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深层心理学> 第二十八节 散章—恐艾和恐狂犬问题

第二十八节 散章—恐艾和恐狂犬问题

  我在前面说过,恐艾滋和恐狂犬症患者,之所以因为一次危险遭遇,极端恐惧自己感染致病病毒。是因为他太过妥协和退缩的人格,平时总是要以外人的不幸,来衬托自己的快乐。
  一旦不幸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获得对等的恐惧。
  如果现实给予他较好的条件和环境,他的人格暂时不再需要退缩;可想而知,他就会获得超常的恐惧。(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推理)
  所以,在他感觉越幸福的时候,这种担忧和恐惧就越强烈。
  如果他们本身有心理疾病,他们甚至会感觉以前那些心理疾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仿佛在一瞬间完全消失了;似乎再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他们甚至渴望那些心理疾病再度出现,以此转移和消除对生理疾病或者死亡的极度恐惧。
  通过对上面这种恐惧心理的比对,如果大家仔细了解了前面的章节,
  就会发现:这与S男家中突然闯入陌生人,危胁到母亲和她的生命;而他的本能意外受阻;无力反抗;几乎是完全吻合的。
  前面所有的心理分析,最终回归到S男面对死亡危胁时的心境。
  也由此印证了:我在前面有关“呼吸”的章节中,所阐述的——母子的身心是想连的,孩子本身的身心也是相连的。
  (正因为如此,恐狂犬和恐艾者,极端担心连累到自己的家人。)
  所以,身体和心理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唯独在身体受到死亡挑战时,心理疾病才能够完全消失。
  抑郁的时候,他感觉度日如年;可突如其来的身体死亡危胁,他又渴望生命无限长久.
  但如果面对这种死亡危胁挑战失败,心理疾病又会回归。
  所以,恐艾和恐狂犬是有严格的记忆基础的。
  不能简单地判定他们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太过夸张。
  因为所有复杂的心理问题全部调动并集中于此,容不得他们有一刻的逃避.
  所以,有些心理疾患者在经过深层地心理分析后,几乎所有问题都已得到解决。
  唯独偶尔会突然闪过"死亡"地强迫意念,转瞬即逝.
  那是因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被他集中还原到最初和母亲面对死亡危胁时的记忆.
  最后的问题仅仅是用"本能"而不是"过早防卫",消除"死亡恐惧"的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他感觉即便有这种短暂地"死亡强迫",也比以前抑郁的时候要好太多;是一种本质地突破。
  以前即使没有这种症状,他也感觉这一辈子注定完了,没有希望了,只能苟活着。
  但现在他却完全没有这种绝望和厌世了。
  回到主题:
  但如果把恐狂犬和恐艾完全归于心理因素,可能会引来大家的质疑。
  因为患者确实曾经做过一些危险举动,是有可能感染病毒的。
  唯一的办法是送去医院检查,而不是通过心理调节来解决他们的恐惧。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恐狂犬和恐艾者又是极端恐惧去医院检查的。
  也许大多数人会责怪他们太过矛盾,无法理解。
  但是,即使是如此矛盾,也是合理的。
  如果大家了解了前面“自然生长”此章,就可以了解:一个害怕关注有关自己的负面消息的人,表面上是他太过退缩,不自信。实际是他的潜意识对自己十分自信,根本不想去关注那些东西。只是受外界的暗示,形成意识;导致潜意识和意识的冲突。
  同理,恐狂犬和恐艾者害怕去医院,也是潜意识地对自己的绝对自信——不会感染病毒。
  也许,这还是心理上的。
  那么他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还是需要医院的检查啊!心理医生是没办法断定的。
  但我想说的是:未必。
  此话怎说?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共餐,与人拥抱、握手……,是根本不会担心自己感染艾滋或狂犬病毒的;也根本没必要去医院检查。
  即使是稍微危险一点的举动,他们也同样不会担心。
  因为他们的潜意识有一种防卫机制,可以判断:在这些情况下,是不可能感染病毒的。
  同样的,心理疾患者也有心理防卫机制。只是他们对外界的危险性极端夸大了。
  所以,常人认为不足为患的,在他们看来是异常恐惧的。
  但请不要试图用安慰的方式抚平他们的恐惧。
  因为你的话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外在暗示。
  患者之所以异常恐惧,也是因为外在的暗示。
  如果依靠这种暗示,患者永远会徘徊在恐惧与轻松之间,无法自主。
  只能依靠患者本能的心理机制来判断。
  何谓患者本能的心理机制?
  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恐狂犬和恐艾者之所以害怕去医院检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讳疾忌医,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相信自己没有问题;但因为本身的心理机制变形了,再加上外在的暗示,而把自信变成了害怕,所以非常矛盾。
  但那种潜意识的自信是不会变形的,和常人相信共餐和握手不会感染一样。
  潜意识的本能机制因为能够规避风险而自信;也因自信而能够规避风险。
  等到他们必须得去医院的时候,他的恐惧和矛盾同时也不复存在,而保持一种近乎无意识地朦胧。(这也是曾经最健康时的一种记忆。)
  这样,心理健康依旧会保持,而不会受生理的牵扯。
  心理疾患者那些看似盲目和错误的举动,都深深蕴藏着本能的防卫和判断机制。
  只是因为压抑太深,而异常恐惧。
  所以,只需要明白这种潜意识的本能机制便可。
  如果不是通过心理疾患者本能的判断,而是依靠外界的引导,消除他的恐惧.
  是无法令他根本改变的.
  心理疾病仍然不会离开他.
  因为根据前面"记忆的空洞"那章所述:患者极端担心身体上的疾病,而忽略了当下的快乐和常态.会在当下留下一个记忆空洞.日后的生活,他的记忆会来弥补这个空洞.造成人格的退缩,诱发心理疾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