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底层逻辑> 第4章 专注是稀缺品:如何变得更加专业?

第4章 专注是稀缺品:如何变得更加专业?

  很多人认为,只要完成足够多的事情,工作效率就提升了。非也,非也。你的时间、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慢慢做好一件事,胜过毛毛躁躁地做一堆事。
  做好一件事就很厉害了
  1
  有一次参加分享会,我上台前有点紧张,一直在备忘录里写一会儿要分享的金句。结果主持人一介绍,我脑子一热,就把备忘录里的金句全部忘记了。
  好在那次分享还算成功,我临场发挥得不错,频频爆出金句:“不听老人言,开心好几年。”“一定要优秀到让前任点赞我朋友圈动态的程度。”
  走下演讲台之后,我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准备喝口水。这时,一个男生走过来,我感觉他很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他主动跟我打招呼,我挠挠头,努力回忆。“你是……”
  他说:“吕白老师,你不记得我了吗?你的每一场演讲我都来听。你上一次演讲时,我还给你送过纸巾呢。”说完,他掏出纸巾朝我挥了挥。
  “啊,我想起来了。”上一次演讲的时候,因为太紧张,加上场地人多,比较热,我全身都汗津津的。幸好一位朋友上台送了一些纸巾给我擦汗,要不然那天我就出糗了。没想到他这次也来了。
  我说:“哈哈哈,还好今天室内不热。”
  又调侃了两句之后,才进入主题。他说:“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疑惑,我现在有好多目标,不知道先实现哪个目标才好。”
  我没说话,给他拿出纸和笔,让他把这些目标全都写下来。
  他很快就写好了,说道:“吕白老师,你是不是想跟我说,写下来之后,实现起来才会更有动力?”
  我摇摇头,让他将目标分好类。
  这时候,他又说:“哦!我明白了,你是想告诉我,把目标分好类,这样才能更有规划地一步步实现它们。”
  看他将目标分好类之后,我才说:“圈出你认为重要的三个目标。”
  他照做了,圈出了三个他认为重要的目标。
  他还想说什么,被我给阻止了。“我让你圈出重要的三个目标,不是为了让你排序,而是……”
  他说:“而是什么?”
  “而是让你这辈子只实现这三个目标,把其他的都丢掉。”
  他有些疑惑。
  我便给他讲了我的故事。
  2
  我以前也认为,年轻人要有抱负,目标越多越好,一个个去实现它们,这样会很有成就感。
  但是后来一位前辈在饭局上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不要好高骛远,人这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很厉害了。”
  我忽然领悟,回到家立马给自己做出职业规划,然后再将规划拆分。最终,我成了现在的吕白。那时候,我也很纠结:我到底是选择成为亿万富翁,还是作家,还是一个普通人?
  我选择了当一个作家。
  因为我深知,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这一辈子不可能完成太多的事情。如果目标太多的话,很可能一个都实现不了。相信你也不甘心只是实现了目标而没有收获。
  我看过一本书,叫《人的自我寻求》,刚开始我很有感悟,但当我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发现,人的一生是一个自我寻求的过程。完成了一趟旅行,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人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那才是你灵魂深处真正的欲望。当你真正选出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时,你会有一种感觉:我本该属于这里。
  3
  其实,这与前文提及的“二八定律”是同样的道理,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想做的那件事情上,并把它做到极致就好,某一段时间内只为这一个目标服务。
  当你实现了自己选定的目标之后,你就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种感觉是任何人都给不了的。
  所有的不甘,都源于心存梦想;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源于惦记着回响。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在年轻时深受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这奠定了他一生都坚持的人文主义艺术风格。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说出了那句流传于后世的话,即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米开朗琪罗也曾纠结、困惑,世界上还有好多目标等着他去实现,但他选择投身艺术创作。抛开艺术创作,米开朗琪罗只是一个疯狂的完美主义者。
  米开朗琪罗的所有成功,都应该归功于他的完美主义。
  将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到极致,就够了。
  思维落地:一次只做一件事
  其实,观察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便可以发现,对公司和组织有价值的事情实在太多,你有必要搞清楚这些事是什么吗?
  很多“身兼数职”的人在写下自己每个月要完成的事情时甚至感到震惊,可能有20多件事都在其职责范围内。而这些事情真的重要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平均分配,那么每件事最后的完成效果也只能平均,而你会变得越来越平庸。
  1.请你写下自己平时负责的具体工作内容,并从中找出对你而言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2.然后再选出三件事,把这三件事作为工作的重点。
  你有理由相信,你对公司或者合作伙伴的贡献,90%都来自这三项工作,它们才是重要的。而你所做的其他工作,其实都是辅助性或补充性的,这些工作你完全可以交给别人去做,或者少做一些,甚至完全不做。
  专注才能让你更专业
  1
  有一段时间,我工作的时候,部门里的同事一会儿跑来让我确认事情,一会儿又问我某件事要如何执行,而我还需要盯着其他项目的进度。我正在做项目A的时候,忽然要处理项目B的事情,处理项目B的事情时,又有人来面试。一天下来,我分身乏术,疲惫不堪,而且还感觉没什么产出。我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做。
  那时候我感觉自己注意力特别不集中,做某个项目的时候,即使没人打断,也没办法保持专注。直到后来,我看到某书中说道:“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恍然大悟,开始给项目分配时间,上午只做项目A的事情,把事情解决完了再说,下午再专注于项目B,有面试的话就提前跟我约时间。从此以后,我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了,事情也能一点点推进,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其他事情。
  后来我发现,其他人也跟我之前一样有这样的困扰,我的助理经常说:“感觉集中不了注意力,总是做着A事情,B事情又来找我了。”
  我跟她说:“不专注是因为你太贪婪,想同时完成A事情和B事情,这样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
  她说:“可是,活那么多,做不完就会很着急啊。”
  我回答她说:“要去做好一件事,而不是做坏很多件事。”
  贪婪是很多初入职场的人的通病,其结果可能就是一件事都做不好。
  2
  有一位高中同学约我喝酒。他上高中的时候,就经常偷偷溜出去上网,不好好学习。我以前跟他关系不错,便去赴约了。
  酒过三巡,我夹了一口菜吃,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问他:“最近过得怎么样?”
  他点点头道:“唉,别提了,也就那样吧。”
  我以为他现在过得不好,便想着怎么能帮助他。饭桌上,我一直在想怎么婉转迂回才能保护他的自尊。
  后来我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他现在成了一名职业电竞选手,经常去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奖金拿到手软,就连偶尔开个直播都能拿到数十万元的打赏。
  吃完饭,我们俩抢着买单,他掏出手机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车钥匙,于是我就让他付了钱。
  我说:“你现在混得还可以啊。”语气中带着羡慕。
  他说:“那时候学校里的所有人都觉得我不务正业,就你还愿意跟我玩。”
  我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回:“就是每天玩游戏呗,玩着玩着就玩出了成绩。”
  但其实并不是他说的这样简单,我看到他的手,右手拿鼠标的食指和中指都磨出了茧,左手几个手指上也都是厚厚的老茧。
  说实话,他成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真的只专注于一件事。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柯林斯讲过一个“日行20英里[2]”的故事。1909年,美国人到达了北极点。1911年10月,有两队探险家同时瞄准了南极点这块处女地,他们分别是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两队同时分两路出发,竞争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最后是阿蒙森队先到达。
  阿蒙森队一直坚持持续推进的原则,好天气不会走太远,以免筋疲力尽,坏天气也不会停留,保持着进度,每日的行程控制在15~20英里。而斯科特队是看天气确定路程,天气坏时就不走了,天气好时就多走一些路程。最终,阿蒙森队甩开斯科特队很远,先到达南极点。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对抗各种干扰,人们往往选择以更快的速度工作,以便完成更多的工作。但这样就要承受更大的工作负荷,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工作质量。
  3
  很多人认为,只要完成足够多的事情,工作效率就提升了。非也,非也。
  你的时间、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慢慢做好一件事,胜过毛毛躁躁地做一堆事。
  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因为做了很多事而成功,而是因为做对了某些事而成功。有些事你不必做,有些弯路你也不必走。
  有人说:上天给了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优秀,越专注!
  在如今这个复杂纷扰的世界,专注已经成为成功者的秘诀。
  思维落地:做好明确的时间划分
  RescueTime[3]首席执行官乔·赫鲁斯卡认为,切换工作任务的次数越多,完成的工作量反而越少。在日常工作中,你可以做一个很简单的改变,即做好明确的时间划分。
  1.如果你是职场新人或学生,你需要约人聊一聊你的问题,那你最好提前准备好你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案,然后提前和人预约,把问题一次性解决。大家最害怕遇到的是做一步问一步的人,除了有些专职辅导老师以这种方式计费,对于其他人,你都应该尊重他们保持时间完整性的权利。
  2.如果你是领导,你的员工可能会向你寻求帮助,那么你最好设定一下你的“开放时间”(open time)。这样,你既能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务,也能兼顾公司管理。
  3.减少无意义的会议讨论。在开会之前,给出会议目标及解决方案,在会上针对方案进行讨论,而不是拉着一群人,名为“头脑风暴”,实则互相聊天。尊重别人的时间。
  而这些对时间的充分利用,都离不开专注。希望我们都能培养出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的行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