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淘宝大唐> 第五十四章 国债

第五十四章 国债

  魏征说道:“那也不行,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向百姓增加税赋了,臣愿意卖掉全部家产,捐献给朝廷。”
  今天的事情重大,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和魏王李泰都参加了朝会。
  蜀王李恪说道:“父皇,儿臣以为,魏大人的意见是对的,儿臣愿意捐献出自己的俸禄,支援朝廷。”
  魏王李泰一看,这个表示忠心的好机会,怎么能够让蜀王李恪独占呢?他说道:“儿臣不仅愿意捐出俸禄,而且,从今天起,不再吃肉,节约每一文钱,捐献给朝廷。”
  这两位王爷一出头,他们的死党也都纷纷跟着表忠心,大殿上更加混乱。
  户部尚书高静明说道:“大家静一静,你们的好意朝廷心领了,可是,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呀。
  就算大唐所有的官员都捐出俸禄,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你们想想,大唐数十万将士,不仅要发饷,还要吃饭,战马也要吃草吃料,所有的衙门都要运转,其它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臣建议,朝廷下定决心,加征税赋。”
  魏征说道:“那也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正在这时,河东道(山西一带。大唐共分10个道,比现在的省要大)的求救邸报到了。
  上面写着:“黄河上游,冰棱堆积,河水漫过堤坝,14个县受灾,请朝廷拨款赈灾!”
  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祸不单行呀!
  唐太宗李世民的脸都青了。
  他望着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子李承乾说道:“太子,你有什么主意?”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不赞成增加赋税,也不赞成官员们捐款。
  增加赋税会引起百姓的反感,甚至有可能激起民变。官员们捐款,衷心可嘉,可是,大臣们捐款了,基层小吏就不敢不捐,由于官员们家境不同,条件差的人占大多数,很多人就会心生不满,从而耽误朝廷的正事,甚至导致他们去盘剥百姓。
  再说了,高(静明)大人说得对,杯水车薪不解决问题。”
  蜀王李恪看到太子李承乾反对自己的捐款提议,心中不爽,他问道:“你既反对官员捐款,又反对增加税赋,你倒是说出办法来呀?”
  李世民也问道:“太子,你有什么办法吗?”
  李承乾向大殿的门口望望,说道:“儿臣暂时没有办法。”
  他这一说,大家都对他很失望:你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也没有自己的主张,比起蜀王李恪、魏王李泰来,是有些差距。
  唐太宗也有些失望,他的脸色阴沉,说道:“各位臣工,大家再议一下,看看还有什么办法?”
  接踵而来的灾难,令满大殿百官们都十分压抑,就连魏征也不吭气了。
  李世民看到大家都不说话了,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么,就按照蜀王李恪和魏王李泰的提议,百官带头捐款。同时,开征临时赋税。
  望大家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百官一齐说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说道:“既然如此,散朝吧,大家回去抓紧落实。”说着,就站了起来。
  太子李承乾说道:“请等一下。”
  李世民问道:“太子,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承乾一边向大殿外面张望,一边说道:“父皇,请稍等一下,儿臣也许能想出办法。”
  李世民不耐烦地说道:“好啦,等你想出来,再来禀报吧。散了吧。”
  值班太监喝道:“退朝。”
  李承乾一脸的哭丧像,脸色由红转白。
  李恪和李泰一脸的嘲笑。
  正在这时,有人喊道:“等一下。”
  正准备离开的百官停下了,李世民也停下了。大家都把目光击中到了大殿的门口。
  太子看到来人,脸色一下子由白转红了。
  来人是梁王李愔!
  唐太宗看到李愔,不知怎地,心中忽然有了一丝希望,最近,自己这个顽劣的儿子,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李世民重新坐下、大臣们也重新站好了。
  李承乾看看李愔,李愔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李世民问道:“什么办法,快说。”
  李承乾说道:“儿臣想好了解决办法,具体由梁王李愔操办,下面,就由他向父皇汇报吧。”
  李愔说道:“儿臣受太子委派,为朝廷借到了一笔款子,现在,已经到位了。”
  户部尚书高静明忍不住插话,说道:“有多少?”于此同时,李世民也问道。两人的声音同时发了出来。
  “铜圆、黄金。白银,总共……”说道这里,他故意大喘气,停顿了一下。
  这下,把人们都急坏了。李世民恨不得上来抽他一巴掌。
  “价值500万两白银!”李愔说道。
  “什么?”大殿上一派哗然。
  “还有,后续可以借到更多的钱财。”李愔继续雷人。
  户部尚书高静明急切地问道:“利息几何?”
  “年利一年期5厘,两年期6厘。”李愔说道。
  “太好了,不贵。好,好!”高静明说道。
  李世民强忍住下去拍自己的儿子一巴掌的冲动,问道:“怎么回事儿,详细说来。”
  原来,李愔对霍弋父子讲了朝廷的困境,提出借款的事情,告诉他们这是提高商人地位的一个契机。户部不仅会付给他们利息,同时,凡是购买国债(借款)的商人,总额在一万两以上的,可是佩戴和享用从7品官员的服饰图案(略有区别),以及颜色。
  购买国债两万两以上的商人,直系子女享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也就是可以做官了。
  购买国债在10万两以上的商人,朝廷会给他们颁发爱国商人证书,特别突出的商人,朝廷赐给他们大唐义商的称号。
  不足万两的散户,也有政治上的相应待遇。
  这种借款,从经济利益上来说,霍弋父子有点吃亏。民间借贷都是一厘以上的利息。可是,他们更看重的是李愔给他们开出的政治上的条件。
  霍弋父子大喜,立马决定购买25万两银子的国债。并答应帮助李愔进行宣传。他们的影响力很大,加上李愔开出的条件的吸引力,很快长安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商人,多达3140户商人,都认购了国债。
  李愔收取了定金,就等着朝廷同意后,给商人们出具加盖了户部印章的国债券。
  李愔讲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望着唐太宗,等候他的指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