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潜伏在大清> 第232章 宋之富裕

第232章 宋之富裕

  乾隆突然转了话头:“潘启,朕问你,你家乡福建的田土兼并情形如何?”
  “回皇上,”潘启道:“闽浙、广东这些地方因这几年朝廷驰禁通商,贸易繁荣,很多赚了钱的人都回乡造屋置地,是以田土兼并的情形较内地犹有过之。”
  “既然如此,那朕再问你,”乾隆道:“历年来各省都有地主佃农之间因订立次年租息争执不下而生出纠纷,或是地主夺佃,佃户不从,以致大打出手闹出人命的。”
  “可是朕前几日让刘统勋查了一下,闽浙、广东几地这两年此类的案件却很少发生,较之前些年下降了七成还多,你道是为何?”
  “回皇上,以臣此次在乡里的所见所闻,因为城里好讨营生,乡下好多人都弃农进城从商务工去了,在城里做个小商小贩也强过给人种地。”
  “乡下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佃户抢着租地种了,地主们能找到人来种地已是不易了,自然不敢过于计较租息,更不要说夺佃了。”
  “说到根子上了!”乾隆赞许道:“看到这个情形,你可曾想到了抑制田土兼并,缓和主佃矛盾的更好办法?”
  潘启是何等聪明的人,经皇上一提点,立时明白过来:“皇上的意思是说,等全国的工商业都兴旺起来了,农村的劳力就会大量涌入城里从商务工。”
  “种地的人少了,地主就会减租减息引着佃户来种地,这样主佃矛盾自然就少了。”
  “有钱的人见到地里的出息日益减少,每年仍旧要按亩数一分不少的纳税,还要到处寻人来种地,也就没有那么多人揣着火炭儿样的心来大量购置土地了。”
  “或者有地多的干脆把土地发卖了一些,这样地土兼并的趋势也就缓和下来了。”
  “呵呵呵,”乾隆见他一点就通,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心情不禁大好,笑道:“吴镜湖分管着工、商两部,你主管着商部,这里就差陈世倌了,议着议着就说到你们的差事上来了。”
  “世人道宋朝重文抑武,积贫积弱,以至割地纳贡也没逃过靖康之耻,其实重文抑武也还罢了,说它积贫积弱却是大谬。”
  “南宋就不说了,就是北宋的疆域比汉朝都差了很多,更不要说跟唐朝相比了。”
  “可是它的富裕程度却远超汉唐,都城汴梁比之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就是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现下都比不了人家!”
  “宋朝的国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国家民众却依然富庶,为何?”
  “因为它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个鼓励经商的朝代,商人地位高得可以和士大夫比肩。”
  “宋朝不仅重视国内商业,还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海外贸易,和当时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通商。”
  “自宋以下的朝代,又重新回到重农抑商的老路上来,把百姓都死死的拘在乡里,没有别的出路,只能从土里刨食。”
  “从土里刨食的人越多,土地就越金贵,有钱有势的人就会争相占有,田土兼并也就愈演愈烈,没了地的农民就越来越多的成了佃户。”
  “佃户们生怕没了生计,都赔着笑脸,抢着租地主的地种,本来是应该保证百姓吃饱肚子的土地竟然成了奇货可居。”
  “地主们于是就豪横起来,越发的欺压盘剥佃农,直到把人逼得三餐无继,卖儿鬻女,揭竿而起也是早晚的事了。”
  乾隆说得有些口渴,端起茶盏来喝茶,潘启见是个话缝,感叹道:“皇上的远见卓识,入木三分,臣听来真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乾隆没理会他颂圣的话头,接着说道:“六百多年过去了,今人总该强过古人才对。”
  “我们不止要鼓励经商,还要大力发展工业,多花些银子兴修水利,治理河渠。”
  “等到农部设立起来,第一件要务就是仔细的核查全国的田亩,把那些隐匿的田土全都查出来,登记造册。”
  “以后再有敢隐匿田亩的,一经查出即视为无主田,收归国有。”
  “有一亩田就必然要征一亩的税,等到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经商务工了,地主得花越来越高的价钱雇人来种田时,就会有些人将土地发卖。”
  “到时田亩交易日益增多,每次交易户部都要收一笔税款,这不也是进账?”
  “皇上,”吴波道:“谷贱伤农,若地里的出息越来越差,大家都争相弃农进城,把地撂荒了,亿兆人口的吃饭也是要紧的。”
  “这个你不必担心,”乾隆道:“务工经商也不是人人都会,人人都愿意做的。还有那不愿卖地的地主,就必然要想方设法的改进农具,用畜力代替人工,以降低种地的成本。”
  “到时农部再研究出一些提高亩产的办法,培育出一些高产的种子,那些用先进的方法种粮的人就会把地越种越精,人尽其才,地尽其利。”
  “这样的人来种地依旧是有利可图,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粮食的产量也一样有保证。”
  “在必要的时候国家再进行适当的干预,遇到丰年粮食出产的多了,就多收储些以稳定粮价,防着谷贱伤农。”
  “遇到灾年粮食减产,再将收储的粮食发卖出去以平抑粮价,让大家都吃得上饭。”
  “所以说,只要没有大量的农民被压榨盘剥,适当的田地兼并不一定是坏事,可以提高种粮的效率。”
  “还能够把大量的劳力从农村转移出来,既可以大力促进工商业的发展繁荣,还可以迁移去海外新的疆域,这盘棋是不是就走活了?”
  吴波道:“这样一来,就会倒逼着地多的人多下些本钱,想方设法的降低成本提高亩产,确实比一家一户都有个几亩地,累死累活的勉强维持生计强多了。”
  “这下你们俩更该知道自己身上差事的份量了吧?万不可懈怠,也不必太过瞻前顾后,要既快又稳的把工商业繁荣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