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潜伏在大清> 第152章 科研机构

第152章 科研机构

  “哎!”乾隆尽量调整着情绪,好让自已看起来悲伤一些。
  “真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昨日后晌见他时,和常人一般无二。”
  “还说让他再到军机大臣上行走,帮朕分些劳,十七叔也欣然应允了的,谁知……谁知就这么去了!”
  “昨日还和十七叔说,以后日日能见面了,说话的时候尽有的。若早知如此,昨日该多和他说说话的……”情绪调整得很到位,他的眼眶湿润了。
  弘昼也不禁动容,他拭了一下泪,缓缓说道:“皇上也请节哀,修短有命,十七叔病了这许多年,这是他的寿数尽了。”
  乾隆也用帕子拭了泪,说道:“按礼制辍朝三日,让军机处和礼部拟出果亲王的谥号奏给朕看,传旨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去果亲王府吊唁,由你来主持治丧。”
  “赐陀罗经被并五千两治丧费用,回头命孙静和你同去果亲王府传旨,朕后晌也要亲往的。”
  “臣遵旨。”弘昼道。
  “老五,”乾隆接着道:“还有一事,十七叔深受先帝爷的爱重,可偏生他膝下荒凉,没有子嗣,这果亲王的爵位让谁承袭了才好?”
  精明的弘昼哪里敢拿这个主意?心里知道皇上问自已也只是走个过场罢了,他旋即反问道:“皇上可是已经有了人选?”
  “先帝爷的骨肉,只有弘曕我们兄弟三人,弘曕虽说只有七岁,封亲王也是早晚的事。不如就把他过继给十七叔,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如何?”
  “皇上圣明,此法最妥帖不过了。”
  “那就这样定了,如有要紧的事,让鄂尔泰、张廷玉他们奏进来,你和弘晓带着宗室里的人就忙着料理十七叔的丧事吧。”
  允礼一死,再也找不出来敢出面反对愉贵妃出任副总编纂的人了。
  养心殿东暖阁早已经收拾出来,布置妥当。学部的人每三天进宫来一次,同愉贵妃会议磋商编纂事宜。
  芷兰从翊坤宫出来走吉祥门进养心殿也很是近便,她根据要商议的内容,每次都带着一些学生来,在一旁记录,学习。
  开始,明安图还以为愉贵妃不过是《天工开物》看得熟了些,皇上让她参与进来,无非就是把把关,督促着进度而已。
  谁知道会议了几次之后,明安图及其他学者都惊讶的发现,愉贵妃对很多问题的见解远远的超过了他们这些专门的人才。
  学者先生们苦思冥想都琢磨不透的事情,到了愉贵妃这里,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她指点的研究方向精准又实用,这让课题研究少走了不知多少弯路。
  渐渐的,愉贵妃的名声在整个京师的学术界里传开了,众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很快明安图又觉出来,愉贵妃与他们会议的内容远远不止是编纂书籍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为学者们布置一个又一个的课题,并且给予具体的指导。
  任谁也能明白这是皇上的意思,而且皇上得了空,偶而也会来参与会议,却很少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不时的向愉贵妃投去赞许的目光。
  从此,明安图对愉贵妃更是言听计从了,每次都带着一群人来东暖阁会议、讨教,芷兰带来的学生开始只是旁听,后来也逐渐的参与进来。
  东暖阁几间屋子四面的墙壁上满是各种各样的挂图,靠墙转圈儿摆着几十个几案,上面撂着书籍,手稿等各种资料,还有各种材料的样品,研制出来的小样及五花八门的测量和计算工具。
  因与西暖阁中间隔着“中正仁和”宽敞的正殿,所以丝毫不影响皇上在西暖阁会议理政,批阅奏折。
  东暖阁俨然成了一个科研机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而热烈,有时候要几伙人在不同的房间讨论各自的课题。
  经常到了饭点儿还没结束,芷兰便吩咐御膳房备膳,大家吃完了继续。
  怕人多手杂翻乱了东西,也为了保密起见,太监宫女们乃至侍卫一律禁入东暖阁,里面的清理打扫都是翊坤宫的学生们来做。每次会议结束后就紧锁大门,有太监日夜在外面值守。
  因紫禁城里都是木结构的建筑,明安图严禁手下人员在东暖阁里用火,而是在西直门外空旷处专门寻了一个场地,用来做火药及相关课题的研究试验。
  这个地方正好在他去园子里的必经之路上,路过时去看一下也很方便。
  潘启年后来陛辞过,就带着人手去天津了。
  料理完允礼的丧事,这天头晌,西暖阁的御前会议已经进行了一半。
  “各省设都察司这事其实不难做,”乾隆道:“原本就有十三道都察御史,裁撤了之后,就在原址挂起来都察司的牌子。”
  “原来没有都察御史的省份,省里有闲置衙署的就地利用起来,没有的由省里先拔银子建起来,回头同户部分司核销。”
  “没有现成衙署的,也不能等着建成再设,先与巡抚衙门合署办公。”
  “总归一句话,军机处行文到各省之日起半月内,各省都察司的牌子必须挂出来,吏员必须到衙理事。”
  “衡臣你们同吏部、都察院议一下,按照下设各机构所需,除去原有留任的,其余的补足,克期到任。”
  “有一宗要记着,有在废止捐纳之前已经捐了功名,候补实缺的,一律不能补进都察司里去!”
  “这些人,尽量的补个清水衙门的闲差,没有这样的缺,就接着候补。”
  “都察司的牌子挂起来简单,选派吏员也不难,难就难在这些吏员们穿上了顶戴袍褂,八面威风的从京里下到地方上,晓不晓得自已该做什么?”
  “心里想的是如何办好朝廷的差事,还是怎样用手里的实权换成银两!”
  “从京师到省里,都察院不再只是弹劾、建言,对贪墨渎职的官员,有缉拿人犯,收监羁押,查办案件之权。”
  “案件查实之后,将案卷及一应证物、赃物移交大理寺审谳定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