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回到三国当皇帝>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招贤令和招贤馆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招贤令和招贤馆

  现在他都把女儿嫁给了李琛,荀家别的人还能做其他选择,但是他已经别无选择,只能为李琛着想了,于是最终荀策才答应,由他来主持招贤馆,为李琛负责遴选有用之才。
  但是有一点,他们翁婿之间起初是意见相左,原本荀策认为,既然是招贤馆,所招人才,必须要以贤德为最重要的选拔条件。
  但是李琛却严重反对只选贤德之人,因为现在太多名气很大的所谓大贤亦或是名士,实际上根本就是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空有贤名却一事无成,就比如现在的孔融。
  孔融乃是孔子的后代,在东汉末年名气极大,从小就十分聪慧,而且有孔融让梨的传说,而且孔融的学识也确实很不错,但是实际上孔融长大出仕之后,仗着他的名气还有出身,除高谈阔论之外,并没有多大的能力。
  但是因为他的名气太大,连董卓都不敢动他,生怕得罪了天下士人,于是便把孔融给打发到了青州的北海郡当了个北海太守。
  前段时间有人从北海传出消息,说孔融到了北海走马上任之后,面对着汹涌的青州黄巾,却一筹莫展,只是自顾读书,亦或是聚众宣讲儒学,称只要教化了那些贼人,便可让青州黄巾贼服从王化。
  这简直让人笑掉大牙,面对汹涌贼情,靠着讲经想要解决境内的黄巾贼,让他们服从王化,这根本就是胡来,仅从这一点上,李琛就没背地里少笑话孔融,这件事李琛也曾经跟荀策交流过,荀策也觉得孔融的作为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这么大一个名士,但是却做出这等荒唐之事,简直有损他的声望。
  所以李琛就以孔融为例,坚持选材不能仅以是否贤德为标准,贤德之人确实有他们的好处,放在合适的位置,当先生没问题,但是不代表贤德就有能力,所以选材当以能力为先,哪怕贤德不足,也可以重用。
  现在他要的是能真正做事的人,而不是选贤树榜样用的,是要让选出的人才,到下面去为他干活的!
  荀策起初还不太同意李琛的意见,觉得为官者当以德为先,要是不贤之人当了官,岂能当好官。
  李琛对于荀策的反驳是当不当清官,并不在德行如何,而是在监管,只要监管到位,不给他们贪墨的机会,并且给他们晋身的空间和渠道,那么就不怕他们不好好当官。
  对于在任上好好干的人,还趁机贪墨之人,自有法来管他们,抓住之后人头落地便是,监管才是更重要的。
  最后翁婿之间在争论了好一阵子之后,还在调理身体的卢植听说了他们的争论,于是也参与了进来,卢植这次支持李琛的想法,现如今乃是用人之际,出身德行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力。
  如果没有能力,即便是出身再好,德行再好,也没有任何用,他们只能成为尸位素餐之辈,按照李琛的话说比较粗俗,那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李琛这话一出口,立即便被荀策和卢植教训了一顿,但是回头想想,却感觉李琛这句粗俗到了极点的话很有道理,没有能力的人,德性再好,占着官位也做不出什么事情,反倒是还可能耽误事,占着茅坑不拉屎这句话,好像非常形象,拿来形容这些有德无才之人,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荀策和卢植不禁暗地里为李琛这句粗俗的话哑然失笑!
  在卢植的劝说之下,荀策终于放下了他的想法,答应李琛他在主持招贤馆的时候,当以能力为重,不问出身,也不问德行以及名气。
  其实主持招贤馆这件事,还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许靖,许靖当年可是和从弟许劭共同搞出的月旦评,这两个人都颇有识人之能,看人非常准,点评的基本上可以说都十分到位,往往可以一针见血的点出这个人的优劣。
  只可惜现在李琛把许靖给派到了下邳为相,根本无法回来主持招贤馆的事务,于是他只能把这件事交给了岳父大人荀娇。
  另外李琛还告诉荀娇,人无全才,每个人各有所长,只要一些人某些专长出众,一样也是难得的人才,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那么他们就能做出不错的成绩。
  就比如枣祗,在屯田事务上见长,实际上学识并不算很出众,可是让他负责屯田事务,枣祗做的风生水起,把屯田事务推进的很令李琛满意。
  再比如马芳,学识也并不算好,但是为人刚正,为官清廉,不惧权贵,放在监察百官的位置上,也非常出众。
  所以李琛请荀策在帮他选材的时候,更多留意前来应募之人在哪方面比较有能力,完全可以因才施用!
  李琛在发布招贤令之后,将招贤令命人誊抄了很多分,并且派人将其传到其辖地的所有县,公开张贴在县城的城门处,并且着令各县继续誊抄,务求将这份招贤令发到各乡亭,让所有他治下之民都必须知道。
  而且这份招贤令不单单只针对他治下的区域,而且对于外地的才俊也照样有效,只要有才就可以到谯县招贤馆应募,通过遴选和荀策等人的考核,便可以从低级的吏员做起。
  部分才能出众之人,甚至可以直接授给某地的守令或者守长,亦或是守尉等职,起点要高不少,只要能通过一年时间的试用期,考核合格,就可以转为正式的县令或者县尉等职。
  招贤馆不单单只招纳文官,而且还招纳武将,孔武有力善武之人,亦或是精通兵法之人,同样也可以应募。
  这批人应募之后,会由李琛专门指派人员对他们进行考察,其中身强体壮勇武过人者,直接编入军中,作为低级军官进行培养,入军既为甲士,而不是从普通兵卒做起。
  在古代的军中,其实士卒是有区别的,士者,乃是披甲精锐,也称之为甲士,属于正规军之中的精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