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龙战长空> 第一一三五章 十五艘航母

第一一三五章 十五艘航母

  现实世界中,随着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太平洋舰队也和庞大帝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一样陷入困境,着实度过了一段艰难坎坷的沉沦时光。
  时间回到一九九六年,曾经编制有大小数百艘作战舰艇、总吨位在一百多万的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却经历了一场堪称浩劫的溃灭灾难,曾经在编的两艘1143型载机巡洋舰“明斯克”号与“新罗西斯克”号刚刚被以废钢铁价格出售给了韩国大宇重工集团,其余大中型水面舰艇也因军费紧张、保养不善而纷纷提前退役,就连重中之重的核潜艇部队也难免大受波及,装备及训练程度完全就是一落千丈。
  以龙云的模糊记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太平洋舰队实力最衰弱的时候,大型水面舰艇的数量居然只有区区十余艘。
  十几艘大型舰艇,乍一看去,这个数字也许还算凑合。
  然而在这一表象之下,如果刨去濒临报废、长期大修(说是“大修”,往往进了修理厂就再也出不来)的几艘战舰,整个太平洋舰队也派不出十条可以投入远洋战斗的巡洋舰、驱逐舰来,舷号“011”的1164型导弹巡洋舰“瓦良格”号,加上四艘1155型、两艘956型驱逐舰,就是整支舰队的全班人马,这样一幅阵容,不要说对抗宿敌美国海军,就连东邻日本海上自卫队都有所不如。
  总而言之,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现实世界里的情形大概如此。
  不过现在呢,平行世界里的苏联仍然存在,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情况自然就与现实世界很不一样。
  置身于冷战时代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面对jmsdf和美军第七舰队,苏联四大舰队中排名第二的太平洋舰队一直没有放缓建设步伐,哪怕在两大阵营对抗局势缓和、裁军谈判时时进行的时候也是如此。
  从整体环境上看,尽管从八十年代初的巅峰跌落下来,红色帝国的经济情况一度并不怎样乐观,然而在海军元帅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的领导下,红海军还是新建了大批战斗舰艇来充实力量,虽然在苏联五大军种中的排名依然是最后一位,然而和冷战初期完全被西方封锁包围、根本没有能力进行远洋决战的那一支海上力量相比,如今的苏联红海军已经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作战力量,在全世界也仅次于美国海军,和第三名英国的距离更是远远拉开。
  具体到太平洋舰队,隶属于远东战区总司令部的这一支海洋力量,在平行世界里的一九九六年,拥有包括1143.5“第比利斯”、1143.6“瓦良格”在内的两艘“重型载机巡洋舰”,和早先服役于此的1143.3型“新罗西斯克”号载机巡洋舰,1143.2型“明斯克”号则在前一年调往北方舰队,接替行将退役的1143型首舰“基辅”号。
  不管怎么说,也就是一共三艘航空母舰,大概先这样算吧!
  航空兵平台的情形大致如此,太平洋舰队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同样数量众多,不仅以1164型导弹巡洋舰“乌克兰”号为旗舰,此外还有1164型的四号舰“塔吉克”号、五号舰“白俄罗斯”号,三艘1134.2型“卡拉”级巡洋舰和总计二十三艘956、1155型驱逐舰,两栖作战舰艇的数量也很多,完全可以支持一场远洋决战、或者战役级别的两栖攻势。
  海面上的舰艇,所有人全都看得见,不过在现代海洋的决胜场上,要组建一支攻防兼备的远洋舰队,水面下的潜艇力量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一方面,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建设,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潜艇实力同样可观,包括971型攻击型核潜艇、877em型常规潜艇、659、679型巡航导弹潜艇在内的水下舰队,一共有数十艘的可观规模;除此之外,弹道导弹潜艇的数量也不少,不过这些战略武器平台在海战中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被保护起来。
  除此之外,和一般人认识中的水面、水下力量相比,红海军的岸基航空兵实力同样可观,大量tu-16、tu-95以及更新锐的tu-22m3轰炸机,组成若干轰炸/侦查机团,作为海上战役突击力量而存在,在有效作战半径内可以发挥强大威慑力,对水面目标的威胁甚至超过了导弹舰艇和巡航导弹潜艇。
  一边听中将的阐述,一边翻看手上的汇总材料,龙云大概给太平洋舰队算了一笔账,他当然看得出来,平行世界里的红海军实力十分强悍,远非现实世界中九十年代的俄罗斯联邦海军能够企及。
  不过呢,和纸面上的数据相比,一场战役推演的结果显然更接近真实,想到这儿龙云就收摄心神、开始认真研究将军同志讲解的“太平洋远海对抗推演”流程,他虽然并非海军出身、对现代海战和海上力量的博弈也没什么概念,不过既然是战争,在某些方面必定很有一些共通之处,经过讲解,他也弄明白了推演的流程,而非仅仅是一个枯燥的最后结论,虽然这结论让他也有点难以接受。
  “战役推演”的过程,其大背景被设置在远东战争爆发后一段时间,恰恰就和现在的情形十分吻合。
  至于战役的主要意图,红色帝国这一边,是为钳制、消灭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确保东方国家集团在远东方向的战略安全,下令太平洋舰队按计划前出至千岛群岛以东,用封锁美日海上交通线的方式引发一场远海较量。
  对这样一种战役假设,本身不见得和现实情形吻合,事实上舰队司令部、战区总司令部里一直有不少人士持谨慎态度,认为红海军不应贸然与美国海军进行远洋对抗;不过所谓“推演”,本来就是为了搞清楚一旦有事时的真实结果,所以接下来的一系列推演、计算过程就基于此,最后得到的结论却有点让人提不起精神,那就是“如果远洋战役爆发,即使在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内遂行战斗,红海军也无法有效歼灭美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本身却可能蒙受较为严重的损失”。
  对这样一种推演结论,作为旁观者的龙云并不清楚过程,虽然过程资料就在手边,他现在最关心的却还是结果本身。
  倘若推演过程足够细致,大方向也没错,那么这一结论还是有相当可信度,哪怕看上去是有一点令人沮丧——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建设,庞大苏维埃联盟的海上力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作战舰艇总吨位更反超了美国海军,然而一方面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红海军的四大舰队在战时几乎无法相互支援,另一方面,海洋上的对峙从来都是“赢者通吃”,当年的英德海军军备竞赛就是如此,哪怕第二强国只在总体实力上略有不及,面对世界头号海军强国,也一样无法取得对等的战略态势。
  不过,既然提到了海上实力,龙云就借助一片灯光继续翻阅材料,平行世界里的红海军情况他已基本清楚,那么美国人的情况又如何呢?
  这一问题,此前和平行世界中维克托*雷泽诺夫的战斗毫无关联,龙云也一直都没关注过,他只知道这个世界里冷战一直在延续,那么相应的,美国人就不可能像现实世界里那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为红色帝国的一朝解体而放缓海上力量的建设与发展。
  带着这样一种判断,查看过手中资料,龙云先从代表美国海上霸权的航空母舰开始观察,他很快就部分验证了自己的推测。
  当然,幸运的讲,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看一看平行世界里的情况,正如龙云所猜测的那样,既然冷战还在继续,维持庞大海上力量、借此掌控全球海权的美国就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虽然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西方关系一度升温,然而在表面上的缓和背后,双方的军事建设却一点都不会放慢节奏,“只有手握大棒,才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说话”,人类世界的终极法则也许就是如此,这显然并非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时代所能违背。
  原则大概如此,具体到航空母舰这一标志性的海上进攻力量,平行世界里的一九九六年,美国海军仍然保有十五艘重型航空母舰的庞大规模,其中包括 “福莱斯特” 级三艘(cva-60、61、62),“企业”级一艘(cvn-65),“小鹰”级四艘(cv-63、64、66、67),以及最新型的“尼米兹”级七艘(cvn-68~cvn-74),这样的装备规模,在世界上仍然首屈一指,航母数量比其他所有国家的现役数加起来都多,质量上那就更不用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