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425节一堂六部

第425节一堂六部

  长期以来,华夏古代历朝历代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皇权和相权之争”。皇帝是一国之君,皇帝一人之下、全国万人之上就是丞相(也叫相国、宰相等),由于皇帝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必须把很多政务军事交给丞相处理,往往导致丞相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比如曹操,再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使得丞相完全有可能把皇帝架空(比如诸葛亮),甚至取而代之(比如曹操)。于是,皇帝和丞相的关系十分紧张,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皇帝担忧丞相,丞相害怕皇帝,最终形成了“皇帝和丞相都感到不踏实”的恶性循环。有鉴于此,孔明采取了“多相制”,他在汉东王府下属创立“政事堂”,总揽汉东行政事务,由于汉东不是一个国,所以不能设置“丞相”职务,改为“参政尚书”,简称“尚书”,如果得封这个职务,就等于是“汉东国”的丞相了,但是,参政尚书不止一人,共有数人,如此,便是“多相制”,几位参政尚书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平级,特别设立“尚书令”职务,负责处理日常政务,执掌政事笔,几位参政尚书轮流出任尚书令,每人执掌政事笔一个月,这样,就没有哪个参政尚书独大了。
  每位参政尚书配有两名副手,称为“参政侍郎”,分为“参政左侍郎”和“参政右侍郎”。
  孔明的这套“多相制”大受赞誉,因为它很好地解决了“皇权和相权之争”,丞相不止一人,相权就分散了,几个丞相互相制约制衡,一来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地处理好政务,二来单个丞相的权力都变小了,对皇帝的威胁就大大减小,皇帝可以放心了,丞相也放心了,皇帝可以不怕丞相权力太大继而威胁到自己,丞相也可以不怕自己权力太大继而引起皇帝的猜忌以及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皇帝既然放心了,就愿意放权,如此,皇帝自己也轻松很多了。
  在政事堂之下,便是孔明创立的“六部”:
  一、军部,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军事委员会、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
  二、吏部,负责各级政务文职官员的管理、选拔、委任、调动变迁、考核、罢黜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纪检委等机构;
  三、户部,负责户籍管理、土地田亩、赋税、货币、财政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民政部、财政部、工商部、税务局、国土局等机构;
  四、礼部,负责典章、规制、祭礼、教育、外通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宣传部等机构;
  五、刑部,负责刑罚、立法、司法、公共安全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法院、立法院、司法部、公安部等机构;
  六、工部,负责工业百行、工程、水利、漕运、陆水交通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军部下辖“陆军处”、“海军处”、“军机处”,这三大机构等同于后世的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
  以上六部的各部最高长官称为“某部侍中”,每部侍中配有两名副手,称为“某部侍郎”,分为“某部左侍郎”和“某部右侍郎”。
  这套“一堂六部”便是汉东最高权力机构“汉东王府”的主体框架。创立这套体系机构,孔明就可以轻松很多了。这就好像明朝的内阁制度,只要内阁中人才济济,皇帝便不能胡来,即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虽然值得称颂,但孔明可不想像他那样熬得油尽灯枯、短寿而死。
  毫无悬念的,“科举制”在被孔明公布于众后,汉东境内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一场场堪称惊涛骇浪的轩然大波。
  这事闹得风起云涌,但“始作俑者”孔明本人却犹如端坐台风眼里一般,他掀起了这场堪称翻天覆地、足以一举摧毁名门望族根基利益的大台风,他本人反而没有感受到任何风波,原因非常简单:拥护“科举制”的人太多了,他没时间、没精力接受拥护者的欢呼,反对“科举制”的人也不少,但没有哪个反对者敢当面跑来反对孔明,包括孔融在内。孔融已经非常清楚地明白了一件事:他的这个小儿子只要决定了做的事,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孔明的威望、权势、实力、号召力、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让他父亲孔融都为之高山仰止、望尘莫及的地步。毫不夸张地说,在汉东境内,超过99.9%的人是支持孔明的,既拥有这么强大的“群众基础”,孔明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在汉东境内有几句专门“喷”孔明反对者的话甚为流行,这几句话的发明者是祢衡:“不喜欢汉东?那你就滚出汉东啊!滚到曹操、刘备、孙坚治下享受苛捐杂税和徭役兵役,有谁拦住你了么?一方面在汉东享受着汉东王殿下带来的太平安康生活,一方面还对汉东王殿下指手画脚、吹毛求疵,你贱不贱?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简直就是忘恩负义的贱骨头!”
  面对这几句杀伤力十足的喷人之话,孔明的反对者们基本上无言以对、无话可说,他们心知肚明,真的离开汉东、前去曹孙刘三家其中之一的治下,哪里还能过上在汉东的好日子?
  于是,孔明不管干什么事,绝大多数人是支持的,“一小撮”反对者也不敢跳出来拆台,从而无往不利、顺风顺水,况且,孔明本来就是“天生异相的天人”,这是他的先天性优势。
  孔明翻阅史书,发现一件很有趣的现象:一旦“大人物”出生了,就会天降祥瑞异象,并且,那些“大人物”都会在生理上、长相上与众不同,比如,刘备长得“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视其耳”(孔明在心里吐槽:这还是正常人类么);孙权更牛,长得“紫髯碧眼”,据说孙母吴夫人怀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腹中,怀着孙权时梦见太阳飞入腹中(孔明在心里吐槽:孙权这长相还是汉人么?分明就是胡人,可他老爹老娘都是汉人啊,难道是基因突变);到了刘备的儿子刘禅,由于太阳和月亮都飞入了孙权母亲的肚子里,于是乎,飞入刘禅母亲肚子里的东西变成了北斗七星(孔明在心里吐槽:为什么不是哈雷彗星);曹操本人的长相肯定十分普通,要是有什么“特殊之处”,史书肯定大写特写了,但曹操儿子曹丕出生时“天上出现了一团青色的、车盖形状的祥云彩气,终日盘绕在曹丕出生之处的上空”……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既有祥瑞,也有不祥之兆,比如,根据演义记载,东汉末年,由于天下大乱在即,天下陆续地出现了很多不祥之兆:某天,皇宫里突然出现一条青色大蛇,把汉灵帝吓得半死;某天,某地有母鸡变成了公鸡;某天,有一团黑气飞入皇宫里;……同样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对于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孔明自然是不相信的,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他只相信科学,他心知肚明,这些祥瑞之兆和不祥之兆无非三个成因:第一,自然现象,比如地震、海啸等,只是因为此时的人还不清楚相关的科学知识,所以觉得是天兆;第二,十分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被人以讹传讹或者夸大其词、添枝加叶,搞得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第三,出于不同原因,人为“制造”的或者人为“编造”的,比如,曹丕出生时天上出现青气祥云,孙策是他母亲被月亮飞入肚子里而生出来的,孙权是他母亲被太阳飞入肚子里而生出来的,刘禅是他母亲被北斗七星飞入肚子里而生出来的……都只是曹魏、孙吴、蜀汉“官方捏造出来的神话(鬼话)”,从来欺骗老百姓的,意思是:曹丕、孙策、孙权、刘禅都不是凡人,都是受命于天的“天人”,你们必须接受他们的统治,否则就是逆天了——其根本用意是神化统治者,哄骗老百姓服从。
  孔明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但孔融很感兴趣,甚至达到了为之迷醉的地步。孔明估计,这是因为孔融整天闲得没事干,所以心灵空虚了,就自然而然地找些别的东西作为心灵寄托,倒也是,人都是这样的,一旦吃饱了,就会没事找事。孔融是青州牧,但他的这个官职完全就是有名无实,该做的事情都被孔明做了,使得他每天无所事事,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跟他的那帮名士朋友进行宴饮、吟诗作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探讨宇宙和人生等等,加上玄学在这个时代非常流行风靡,社会上层人士盛行研习《周易》,如此一来,孔融不对神神鬼鬼、奇奇怪怪的东西产生兴趣反而不正常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