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293节身不由己的处境

第293节身不由己的处境

  徐庶长叹道:“这可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啊!”
  “是大工程,但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孔明语气坚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开头,如果这件大事需要持续一百年才能完成,那我们现在就动工,一百年后就完成了;如果我们拖在五十年后才动工,那需要等到一百五十年后才可以完成;如果我们只是光说不干,那么,一千年都不会完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五位先生,难道不是吗?”
  “少公子说得好!”五位军师一起喝彩,他们都被孔明的这份魄力给深深地震动感染了。
  孔明笑道:“塞外确实很大,大得近乎无边无际,但实际上,它还是有边有际的,塞外之东、塞外之南,都已是汉地,塞外之西是大漠戈壁(中亚),塞外之北是冰川雪原(北亚),我们只需向西推至大漠戈壁,向北推至冰川雪原,那么,整个塞外就在我们的手里了,到了那时候,就算在塞外之西、塞外之北仍然存在着一些胡人异族,但他们在穷山恶水里是永远不会发展壮大的,是永远不会形成气候的。如此,塞外无忧矣!我们一步一步地进行,比如,我们在接下来五年内占领了十分之一个塞外,那么,汉地扩大了,胡人的生存空间就缩小了十分之一,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一个十分之一、两个十分之一、三个十分之一……持续不断地鲸吞蚕食下去,最终,我们就赢了。”
  田丰道:“我们汉人可以在塞外长期地定居生活下去吗?会不会蜕化为胡人?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孔明道:“绝对可以的。我们汉人以农耕为主,但不代表我们汉人不能游牧啊!当塞外成为汉地后,塞外汉民可以根据当地适合游牧的客观现实也进行游牧生活,毕竟,内地需要塞外的马匹、羊肉、羊奶、羊毛,塞外需要内地的铁器、粮食、布帛,双方是一体的。只要塞外汉民仍然说汉语、写汉字、穿汉服、过汉节、读四书五经、行汉家礼仪,他们就是汉人。”
  沮授道:“对于目前塞外已经存在的鲜卑人等异族胡人,少公子打算如何对待?”
  孔明道:“当然不能采取屠戮手段,人口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都是如此。我们要同化他们,把他们变成归化民,变成汉民,从而增强我们汉人的人口数量,但要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不能做出引狼入室的蠢事。”
  贾诩道:“在下认为,以后,我军俘获了鲜卑人,可以带他们来我汉东境内好好地游览游历一番,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们汉人过的富足生活,最后,把他们释放回去,通过他们告诉他们的族人,只要愿意归顺大汉,就可以成为汉民,就可以过上汉人的富足生活。在下相信,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广大老百姓都是不在乎什么宏图大业的,他们只希望自己能过上富足太平的生活,在乎宏图大业的只有那些王公贵族。如此,肯定可以吸引生活在穷困中的广大鲜卑老百姓源源不断地归顺我大汉。鲜卑老百姓大量地归顺我大汉,鲜卑魁首还怎么作乱?”
  “好主意!”孔明击掌称赞。
  几人越商讨越兴奋,谈至傍晚黄昏时分,最终初步地确定了对付鲜卑人的一套大纲计划。
  就在孔明敲定这件大事时,几名婢女坐着马车前来找到孔明,为首婢女下马车后向孔明款款地施了一礼:“少公子,公主殿下唤你,邀你与她今晚同席用膳、共赏花月。”
  孔明顿时有些郁闷:这个刘慕,都快嫁给老子了,还跟老子搞这套谈恋爱时的花前月下?不对啊,这年头的男女在结婚前基本上不搞谈恋爱的那套的,直接就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了。
  贾诩五人一起笑道:“少公子,军国大事虽然重要,但个人私事也不可忽视啊,你快去陪伴公主殿下吧!”
  孔明笑了笑:“知道了,五位先生,那我就先行一步了。”
  贾诩五人一起向孔明行礼:“少公子慢走。”
  孔明登上他的三驾马车,在典韦等虎贲卫的护卫下,返回泰安城内。
  孔明进入泰安城内时,夜幕已经降临,全城灯火通明、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人流如织,这是因为汉东百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泰安作为汉东的核心,自然是汉东境内最繁华之地,城区已经进行了多次规划、扩建、翻新,堪称此时全国一等一的大城市,城内手工业、商业、娱乐业等都是高度发达,人口众多稠密,城区规划井然有序,城区面积和常住人口已经超越西都长安,甚至不逊于东都洛阳(长安和洛阳毕竟在战乱中受到很大的破坏,人口流失严重,虽经曹操的励精图治,正在不断地恢复着,但目前还没有恢复到原状,泰安则是一直持续地发展着、扩建着,拥有“后来居上”的优势),隐然已有天下第一大城的气象,如此,城内自然产生了大规模的夜市,夜生活十分丰富,每晚要闹腾到后半夜才会恢复真正的万籁俱寂。
  孔明向来不喜欢张扬招摇,加上他在汉东境内极得民心、威望实在太高了,因此,一旦他出现在公众场合,立刻就会被成千上万的人围堵得水泄不通,为了不扰民以及不带来麻烦,他命令典韦不走主街道,通过一片开发区内的一条僻静小路前去刘慕住处。
  开发区就是新拓建的、还在建设中的城区。既是开发区,肯定还没有很多的居民,只有在白天才会工人云集,在晚上自然没什么人,已经修建好的马路两边尽是施工中的房屋楼阁,加上这年头又没有路灯,因此黑灯瞎火一片。
  孔明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陷入幽思,典韦带着虎贲卫们严密地保护着他,盔甲森然、无言默然,唯独脚步声整齐一致且铿锵有力。
  今年已是建安十年(西元200年),孔明已经十九岁(周岁),算一算,自他在三岁那年投身镇压黄巾军之战起,不知不觉、弹指一挥,十六年下来了,通过持续十六年的苦心经营,他现在已经成为天下群雄之一,并且实力位居天下数一数二,地盘坐拥青徐平辽四州,治下人口高达两千两百多万,占了天下人口近一半,同时财源广开、日进斗金,使得他财大气粗、富可敌国,麾下武将、帐下文臣也是人才济济,他的汉东军更是兵强马壮,可以说,孔明的奋斗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因为,他成功地在这片乱世中开辟出了一块面积辽阔的“世外桃源”,让两千两百多万人得到他的福泽荫蔽,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他有足够的财力不断地为他的梦想加砖添瓦,甚至,他还对外开疆拓土,让大汉的疆域领土更上一层楼,然而,越是如此,他就越是身不由己。
  孔明对历史是充满敬畏的,他知道,历史不能随意地、轻易地被改变,否则,极有可能带来无法预测、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是,眼下是乱世,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万一历史被他改变得更加糟糕了,那他就成了华夏的千古罪人了,但他也无法坐视华夏苍生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而无动于衷。因此,孔明一直竭力地想要保持“明哲保身、独善其身”,同时竭尽全力地救人,当初,他也认真地考虑过投效曹孙刘三家其中一家,曹操是雄主,孙权是英主,刘备是贤主,他想辅佐刘备匡扶天下,然而,刘备却与他因为在理念上存在着本质性的分歧,两人从此分道扬镳,如此,他陷入了“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他既不想自立,也无主可投,只好继续救人。想要救人,必须先自救,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必须先有自保的能力。于是,十六年下来,孔明在身不由己中变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大诸侯,如此,他没办法再低调了。
  孔明本来想效仿割据辽东的公孙度或者割据交州的张津(以后是士燮)那样,置身事外、与世无争,不参加群雄逐鹿,只是偏安一隅以及挽救越多越好的乱世百姓,然而,事与愿违,他已是这个乱世中举足轻重的强大诸侯,根本无法偏安。孔明周围众诸侯里,谁也不能把他当成空气,谁都必须把自身利益与孔明挂钩,袁绍想要吞并他,袁术想要拉拢他,孙坚想要联合他,曹操想要消灭他,就连天子和洛阳城中的汉室公卿大臣们,也把他视为了救命稻草。
  不得不迎娶刘慕,就是孔明的这个艰难处境的最好写照。
  孔明想当这个乱世的“局外人”,但可惜,他已经是这个乱世的“局内人”。
  “难,真难呐!”孔明叹息一声,“我以后到底该怎么做呢?”他感到一阵阵的思绪如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