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275节攻伐辽东(3)

第275节攻伐辽东(3)

  柳毅在看到杨青后吃了一惊,随即仰天大笑:“齐鲁莫非无人乎?竟派一个小娘们出战!小娘们,本将不杀女人,不过,瞧你长得这么标致,不如下马投降给本将做妾,汝意下如何?”
  杨青大怒,挺起手中长枪刺向柳毅,势头快如闪电。柳毅险些被刺中要害,他大吃一惊,不敢懈怠,急忙挥刀迎战。两军一起鼓声大作、喊声震天,杨青奋力攻击柳毅,在斗了二十多个回合后,她隐隐地感到气力不支,枪法也开始有些紊乱,因此一枪拨开柳毅手中的长刀,回马便走。柳毅怒声喝道:“贼娘们哪里跑!”一边怒喝一边纵马追了上来。齐鲁军的阵列里,看到杨青不敌柳毅且被柳毅追杀,孔白急忙飞马挺枪而上,试图援助杨青。说时迟,那时快,被柳毅追赶的杨青猛然地扭腰回身,手里已经多了一副弓箭,一箭飙向柳毅。柳毅再度大吃一惊,急忙闪身躲避,那箭没有射中他的面门,但射中他的胸口,顿时鲜血四溅,箭头没入。柳毅痛叫一声,翻身落马。
  再度回马而上的杨青随即干脆利索地一枪捅穿了柳毅的咽喉。
  杨青随即跳下马,拔出佩刀割了柳毅的首级,将其栓在马项下,继而奋然举枪大喊:“众将士,随我杀贼!”她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平州军,孔白紧随其身边。
  徐荣急忙下令:“全军冲杀!”
  在震天的杀声中,齐鲁军排山倒海而上,杀得平州军溃不成军,轻而易举地攻取了箕城。
  几天后,正在行军半路上的公孙度得知柳毅兵败被杀,大吃一惊,但他随即得知齐鲁军绝大部分是步兵,人数只有五千左右,因此,他认为自己的五千骑兵击溃齐鲁军的五千步兵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因此,他咬咬牙,继续率部挺向箕城。
  七天后,两军对垒于箕城之下。
  两军人数相差无几,都是五千人左右,但平州军几乎都是骑兵,齐鲁军绝大多数是步兵,看到这一幕,公孙度暗喜,他认为,如果徐荣收缩兵力据城死守,他就拿徐荣没什么办法了,毕竟骑兵擅长野战,不擅长城市攻防战,步兵擅长城市攻防战,不擅长野战,虽然公孙度的骑兵群可以围困箕城,但时间拖下去,齐鲁军后续部队就会源源不断地抵达,如此,公孙度将会自陷困境。徐荣率军出城与平州军野战,公孙度求之不得,徐荣此举正中公孙度的下怀。
  在平州军和齐鲁军列阵排队完毕后,公孙度和徐荣一起策马上前,相隔几十米展开对话。
  “升济(公孙度表字)!”徐荣大声地喊话道,“你我相识多年,自你就任辽东郡太守后,你我从此天各一方、相隔万里,再未相见,如今,你我故人重逢,真没想到却在战场之上啊!”
  公孙度冷笑道:“公兴,看来你在孔明麾下混得不错啊,都成一方大将了,待你灭了我,孔明必然重重封赏你,我在此先恭贺你了!”
  徐荣摇头苦笑道:“升济何必出言挖苦呢?我家少公子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保国爱民,实乃千古罕见之明君,不逊于光武帝刘秀,自我投效了我家少公子,我才算是真正地遇到了明主。升济啊,认清大势吧,齐鲁之强雄,冠绝天下,别说是你了,就算是曹操,都非我家少公子之敌。我家少公子对辽东、辽西二郡不感兴趣,只想得到马訾水以南的整个高丽半岛,从此与你以马訾水为界,互不侵犯。升济,不要进行无谓的抵抗了,让出玄菟郡和乐浪郡吧!”
  公孙度大怒:“你甘心给孔明做走狗,我可不像你那样!我在辽东保境安民、偏安一隅,从未得罪过孔明,是孔明主动犯我!不管是辽东、辽西,还是玄菟、乐浪,都被我苦心经营多年,一草一木尽皆浸透我的心血!我岂能拱手让之?”
  徐荣推心置腹、苦口婆心地劝道:“升济,你就听我一言吧,不要抵抗,我是齐鲁军的一员,我比你更清楚齐鲁军的强大,你的抵抗真的是毫无意义的。”
  公孙度怒极反笑:“公兴,多年不见,你也变得如此巧舌如簧、奸诈狡猾了!废话少说!孔明想要夺走我的玄菟郡、乐浪郡,除非我兵败身亡!”言罢,他勒马回头,不再理睬徐荣。
  徐荣看着公孙度的背影,轻轻地叹息一声。
  十分钟后,双方正式交战。
  公孙度霍然拔剑,大喝一声:“开战!”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被积雪覆盖的原野间,五千平州军骑兵一起在马蹄践踏飞溅起的翻腾积雪中浩浩荡荡地冲杀向了齐鲁军,地面犹如成百上千面牛皮大鼓同时被敲击般轰鸣作响、颤抖不已,将近两万只马蹄践踏开的雪花碎冰宛若喷薄的白雾般笼罩着正发动全面冲锋的平州军骑兵群。
  齐鲁军这边,副总指挥高顺大喝一声:“布阵!”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列队完毕的五千名齐鲁军步兵犹如一台平面机器般迅速地展开了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精确度令人叹为观止的运转变化,步伐铿锵有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列出了一个错综复杂但井然有序的步兵野战大阵。
  阵法,这种东西不是后世文学作品或影视剧杜撰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被后世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给渲染夸大了,然而,它就是冷兵器时期军队作战的一项不可避免的手段。两军交战,士兵们一拥而上,不叫打仗,叫打群架,军队讲究的是集体的力量、互相配合的效率,这也是军队战斗力的来源之一,阵法便是最直接的体现,一般而言,阵法只在野战中出现,通常用于以下的战斗模式:
  第一,步兵防御或攻击敌方步兵(防御最常见,攻击很少见,阵法不太适用于进攻作战);
  第二,步兵防御敌方骑兵(这是步兵在野地上对战骑兵、进行防御和自保的最有效手段);
  第三,骑兵攻击或防御敌方骑兵。
  在最早时候,阵法只有步兵拥有,后来,汉朝与匈奴不断大战,以步兵为主的汉军无法战胜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军(步兵打骑兵时,打不赢、追不上、逃不掉),于是,汉军也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不过,这也只能跟匈奴军骑兵部队打个平手甚至居于下风,因为匈奴人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匈奴人小孩就是天生的军人,汉人小孩要读书,要干活,在长大后才会参军当兵,骑战能力自然不如从小就接受训练的匈奴人,直到后来,汉军战神霍去病天才地把步兵阵法融入骑兵作战,开创骑兵阵法(车悬之阵),才使得汉军骑兵战胜了匈奴军骑兵。
  阵法并非华夏独有,外国也有,比如罗马方阵、马其顿方阵、瑞士方阵、西班牙方阵等,双方的道理是异曲同工的。
  阵法逐渐地消逝于热兵器时代,但一直存在着,后世的现代军队使用的“小组战术”等,其实就是现代化的阵法。
  构成一个战阵的军人少者十几人甚至几人,多者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人,但无法继续多了,因为布阵极度考验将领的统军领兵能力以及士兵们的训练水平,布阵将领必须对部下士兵们达到如臂使指、得心应手的地步,部下士兵们必须经过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才能布出阵法。阵越大,布阵难度就越高,维持此阵就越难,因为人多了,就容易陷入混乱,并且,阵越大,效率反而降低。一般而言,数千人组成一个大阵,最能把阵法的整体战斗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华夏之东的东瀛国深受华夏文明熏陶,包括军事,东瀛国的布阵战术也是来源于华夏的,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东瀛军队的“阵战”水平在冷兵器时代后期要高于华夏军队。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并非华夏军队不思进取、不进反退,而是:华夏人多,军队人多,动辄就是几万人、十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大战,不太需要阵战,东瀛人少,军队人少,打仗普遍就是几千人、万余人,非常适合阵战。如此,东瀛军队的阵战水平自然在实战中越来越高,东瀛古代名将几乎个个都是布阵高手。
  在眼下的华夏汉末三国时期,第一布阵高手正是诸葛亮,另外,徐庶也是布阵破阵高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