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188节月旦评

第188节月旦评

  三通鼓毕,孔融走到礼台中央,开口道:“华夏神州,人杰地灵,大汉上邦,物华天宝。炎黄族裔,英杰辈出,汉武雄风,震古烁今。忆往昔,始祖伟业,历历在目,看今朝,社稷存危,黎民无安。吾虽不才,幸承天子敕封,皇命在身,矢志报国,区宇以宁。九州四海内,凡愿匡扶汉室、廓清天下之才士者,还望牢记圣贤之道,以天下苍生为天职己任,踊跃自荐,上报天子圣恩,下为百姓万民谋求太平。本次月旦评一如从例,现在开始。”说完回到座上。
  第一个上台的是一位身材颇胖、二十岁出头的文士,显得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上台后,他向孔融、郑玄等人逐一行礼:“在下河内郡司马朗,拜见孔公和诸公。”
  孔融和气地道:“莫非你就是司马建公(司马防,字建公)的长子?”
  司马朗道:“回孔公,正是。”
  孔融微笑道:“素闻河内郡司马氏贤名,今日一见,幸会。”
  司马朗连忙道:“不敢,孔公过奖了。”
  郑玄开口询问道:“司马公子有何作品需要我等为之品评?”
  司马朗急忙取出带来的一叠鲁纸,恭恭敬敬地呈递给郑玄:“回郑公,在下师从胡昭(汉末三国时著名书法家、隐士)先生学经,写有尚书六注一篇,还请郑公与诸公品评指点一二。”
  郑玄接过那叠鲁纸,与身边的蔡邕、孔昱、许靖、许劭等人一起浏览阅读。
  孔明看着司马朗,暗暗想道:“看样子,司马家也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了。”司马家是司州河内郡温县的豪强大族、名门世家,家主是司马防,与曹操关系很好,曾多次公开赞许曹操,堪称曹操的伯乐。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依次是: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因为此八子的表字里都有一个“达”字,所以合称为“司马八达”。眼下,老大司马朗已经二十二岁,开始崭露头角,老二司马懿只有十四岁,还在游学读书中。司马朗艳羡齐鲁“月旦评”之盛大,特地从司州河内郡温县老家赶到齐鲁参加本次的月旦评。
  五分钟后,郑玄等人微微点头地对司马朗的《尚书六注》进行品评:“不错,此文看来颇是下了一番工夫,很有见地,内有不少鞭辟入里、真知灼见的独到之处,确实难得,不过,白璧微瑕,欠缺不足之处有三点……”他最后给出评分,“八分半。”——这套评分制自然也是孔明的“发明”,设定最高十分,最低一分,每两分之间有“半”,比如八分半,就是后世的八点五分,最终打分时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司马朗顿时欣喜不已,他深深地鞠身拱手:“多谢诸公!”
  孔明看着喜形于色的司马朗,心里盘算着:要不要招纳司马家为自己效力呢?好纠结啊!
  第二个上台的是一位长相清隽、看起来二十岁还不到的文士,上台后,他向孔融、郑玄等人逐一行礼:“在下南阳郡诸葛瑾,拜见孔公和诸公。”
  孔明心里大感惊奇:“呀!司马家来了,诸葛家也来了?还真是巧啊!”诸葛兄弟三人,老大诸葛瑾今年十九岁,老二诸葛亮今年十二岁(跟孔明同岁),老三诸葛均今年只有七岁。诸葛家的原籍本是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但因为战乱和诸葛兄弟三人父亲诸葛珪的去世,因此举家搬到扬州、荆州一带,依靠叔叔诸葛玄而生活求学,目前,诸葛家已定居于荆州南阳郡。
  孔融微笑着问道:“不知诸葛公子师从何人?”
  诸葛瑾道:“回孔公,在下师从庞德公先生(汉末三国时名士、隐士)和司马徽先生(汉末三国时名士、隐士,即水镜先生)。”
  孔融感慨道:“久仰庞公和司马公大名,只恨山高路远,不得相见,今日能见到他们的学生,也是荣幸之至。”
  诸葛瑾连忙道:“不敢,孔公过奖了。”
  郑玄开口道:“诸葛公子,请拿出你的作品吧!”
  诸葛瑾急忙取出带来的一叠鲁纸:“这是在下的文章……”
  根据规定,每月月旦评持续五日,每日品评四十位才子学子的诗书文章,五日合计品评二百位。在第五天下午,当第二百人被品评后,本次月旦评也正式结束了,但就在孔融准备宣布闭幕时,孔明却站起身,他昂然朗声地道:“父亲、诸公,孔明也有一件作品请求得到父亲和诸公的品评指点。”
  “哦?”孔融、郑玄等人都又惊又喜,“你有什么作品啊?”随着孔明在那晚于酒楼里一气呵成地连续吟出三首迅速传遍天下的绝品诗词,孔明已经被公认是一个当世一流的诗人词人,至于他作品少的原因——孔明现在一共只有六首诗词,分别是《惜食》(就是那首“锄禾日当午”)、《赠孙文台将军》、《百姓苦》、《对酒当歌》、《明月几时有》、《将进酒》,这六首诗词被广为传颂,堪称洛阳纸贵——人人深信不疑孔明作品少的原因就是他自己说的“懒得舞文弄墨而已”,他要么不吟诗作词,要么一拿出来就是惊艳当世的绝唱佳作。孔融、郑玄等人都非常期待孔明的新作。
  孔明大步地走到礼台中央,看着礼台下方的人山人海,开始用充满感情的语气发表演讲:
  “亚圣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毫无疑问,老百姓就是国家根本,没有老百姓的耕田种地、纺纱织布、服役劳作,天子、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以及我等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没有老百姓家的儿郎参军当兵,谁来外御胡虏、内平贼寇?我等如何安坐于此高谈阔论?所以说,老百姓最重要,人口最重要。人的生命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人口也是世上最宝贵的资源。诸位都知道,我齐鲁军屡屡出齐鲁作战,每次都会把大量的外地的流民、饥民、灾民、难民带回齐鲁定居,让他们在齐鲁安家落户,还有,我齐鲁大力地鼓励民间夫妇生育,任何一户人家新添人丁,不管是男是女,官府都会给予优厚奖励,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增加人口。人多了,劳动力就多,生产活动就会旺盛,社会财富也随之不断增长,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但是,我们要提升的不只是人的数量,还有人的质量,就是人口的素质。这就好像军队,十万乌合之众不如一万训练有素、装备整齐的精兵,人口亦然,千万低素质的人口不如百万高素质的人口。”
  “今天,这里有来自天南海北的上千名才子学子,很多,但又很少。为何?因为我大汉足有五千万人,区区上千名、上万名才子学子,对于整个大汉而言,不是太少了吗?我大汉正处于大乱之世,急需越多越好的人才匡扶汉室、济世安邦。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呢?很简单,广播种子即可。一千颗种子和一万颗种子一起被播下去,哪一种情况可以结出更多的果实?答案无需多言。因此,我们要让越多越好的人接受教育,得到读书识字的机会,不论出身高低尊卑,不管家庭条件是富贵还是贫贱,人人都可以读书!这也是我齐鲁广开学堂学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育出越多越好的人才。”
  “我们回到我刚才说的第一点上。我提出了一个词,叫‘人口素质’。什么是人口素质?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可以设想这么一个家族:家产雄厚、财大气粗,家丁众多、打手成群、四世同堂、人丁兴旺,但家族成员个个都是阴险毒辣、卑鄙无耻、毫无道德、做事不择手段,这样的一个家族,会长久延续下去吗?是越来越兴旺还是越来越衰败?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大汉想要得到中兴,想要再度强盛起来,不仅仅是拥有辽阔的疆土、战无不胜的军队、钱粮满仓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老百姓必须要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否则,所谓的强大、繁荣最终都注定只会化为镜花水月。诸君,我们的老百姓里充斥着太多的愚民、刁民、懒民、恶民,我此话并非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无论是愚昧、刁滑,还是懒散、丑恶,都分为不同的程度,有人是非常愚昧,有人是有些愚昧,但是,积少成多,就成了我们汉人的劣根性和污点!我也并非贬低我们大汉的老百姓,我们的老百姓拥有很多优点,比如吃苦耐劳、节约简朴、坚忍不拔等,这都是在天下各国各邦里数一数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我们汉人自身的诸多不足之处乃至可恨之处!
  知耻,而后勇,见贤,方思齐!所谓愚民,就是思想愚昧、麻木不仁!因为思想愚昧,所以偏激、狭隘、愚蠢、糊涂、凶残,犯下大错、干出恶事却浑然不知!甚至还以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破坏性极强!所谓刁民,就是性格刁滑奸诈,毫无羞耻心,为了区区蝇头小利就可以起哄闹事,玩弄卑鄙手段,背后坑人,待人处事时耍弄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寡廉鲜耻而不自知,占得小便宜而沾沾自喜,损人利己、恩将仇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所谓懒民,就是懒惰散漫,没有纪律性,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只想着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却不懂得、不愿意勤劳致富,有手有脚却整天靠坑蒙拐骗混日子,赌博喝酒样样都来,回家再打老婆孩子作威作福;所谓恶民,既是恶俗粗鄙,又是凶恶狠毒,前者猥琐下流、厚颜无耻,后者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记别人之小过而忘别人之大恩,睚眦必报且手段毒辣,见不得别人好,如果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就对其进行恶意的诽谤造谣、中伤抹黑,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落井下石。等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