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1090章 美国人的炮火

第1090章 美国人的炮火

  “啧啧,美国人能有那么多炮?”正在埃德蒙顿前线的卫立煌接到了孟享的警告后,还有些怀疑,“这可是十万门啊,而且都是37公厘以上的?”
  虽然他已经从战报中习惯了欧洲战场上的动用上万门火炮的战役,可美国人要在华夏军队前方投入十万门火炮还是让他震惊不已。
  也难怪他有些无法置信,不说华夏以前中央党时代,全国都找不出一万门37毫米以上的火炮,就是到了前世最为激烈的柏林战役时期,对火炮最为狂热的苏俄人也不过托出来4万多门炮而已。
  其实这个数字,不止他吃惊,就连孟享也在吃惊。
  他依稀记得,前世有人在论坛上辩论时,曾用苏俄人的51万门跟美国人的25万门37毫米以上的二战火炮产量对比。这一下子就拖出来10万门还是让人震惊的,毕竟美国还有欧洲等地的战场。
  克隆间谍很快传回了五角大楼中的一份秘密数据才为孟享解惑,到目前为止,美国人生产的37毫米以上的火炮数量已经超过了50万门。
  或许这一时空,有了孟享的插手,逼得苏俄和英国人损伤太大,使得他们的工业力量削减了很多。这部分的空缺不得不由保护伞公司和美国人来填补。
  分基地的产量毕竟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别国紧缺的利润大的武器和军事物资上。对火炮方面,主要精力也是在利润更高的大口径火炮上,这也就造成了中小口径的市场空缺。
  而这一部分对于战场甚至对制约德国战车更为重要,况且美国的工业大生产力量对于这方面也更为适宜于是,美国的火炮产量逐年的增加,突破50万门对美国工业来说也不算什么。
  即使其中大部分都送到了苏俄、英国和其他盟国手中,加上美国人自己在欧洲等地使用的,或许美国人一时无法在加拿大安置那么多的火炮,但只要美国国内的火炮生产线还在运转,很快美国人就能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凑齐10万门炮,甚至更多。
  不管这个令孟享有些头疼的的猜测是否准确,前线美国人的炮声已经开始停滞华夏装甲军团的前进了。
  ……“他娘的,美国人怎么这么多的炮弹?”卫立煌甩下军帽,挠着脑门道。
  他此时已经不再怀疑美国人的十万门炮的消息了。即使美国人没有十万门炮,但只要炮弹供得上,上万门炮连续不断地轰击也足以轰散任何军队的攻击欲望。如果再多些炮,多些合理的安排,减缓炮管的损耗,那连成片的弹雨足以阻断军队的前进方向。
  就像现在,美国人在北萨斯喀彻温河沿岸诸多要地的炮火似乎是永无休止的,连续响了一周,一直不曾停歇。
  “这得多少炮弹啊?”众多华夏军人心中都浮现过这个念头。
  即使轰击的密度不似决战前的覆盖式轰炸大,但那从没有停歇过的炮声和爆炸声,也意味着消耗不会少。
  “再调拨二十万吨炮弹!”期间华夏的密电小组截获了美国指挥部的一份电文,在经过后方的大型计算机破译后,整理出来了美国人的一道指示,也侧面显示了美国人在加拿大战场的弹药消耗。
  这个大约相当于前世华夏八年抗曰战争时期消耗的总弹药量的数据,仅仅是美国人散布在加拿大的多处防线在一周左右的消耗。
  在孟享为美国人的这次挥金如土的大手笔咋舌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美国人的这种方式确实管用。
  整整一周,华夏军队被阻挡于北萨斯喀彻温河北岸,寸步未进。
  华夏军队一路突进,靠的是坦克装甲部队以及空中力量的支持,远征而来的炮火力量并不多。因为需要有充足的借口,以及行进的方便,所以除了随队的自行火炮外,那些牵引火炮装备的不多。
  那些曾经在阿拉斯加逞威的重炮,要么停留在阿拉斯加,要么还在南下的途中。
  华夏军队从北方一路杀来,沿途多是荒野,攻坚的地方不多,需要重炮的地方不多,其他运送的物资又多,安排上倒是迟缓了些。一碰到盟军的密集防御,倒是真有些挠头。
  这一次华夏依靠装甲大军的突进,主要战略目的是为了给美国人施压,缓解欧洲的局势。孟享也没有做好强攻到底的准备,一发现美国人快速的加大了前方的防御力度,他就不得不考虑美国人接下来可能的反击。
  从阿拉斯加起拖进的阵线已经够长了。虽然孟享有自信在分基地的支援下,能抵挡住美国人的反攻,但若是能稳固后方,将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后方稳一稳,前方看一看再说!”孟享在和范种等人商讨了半天后,决定了滞缓进攻脚步。
  ……华夏国内又调集了一百多万军队顺着远东,向白令海峡前进。
  北方的恶劣环境是行军的最大敌人。在亚洲境内的还好说,过了白令海峡,补给点和辅助人员明显减少,使得不断有人冻伤甚至迷失道路冻死在荒野。
  若不是行动之前,在军队中教授和宣传到最基层的各种常识挽救了不少的姓命,服装等后勤准备又比较充分,恐怕光是零下四五十度的持续低温,就能让华夏的大军遭遇拿破仑和前世德国人的困境,彻底崩溃在冰雪世界中。
  在未来有人统计过,从华夏的东北一路途径远东、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加拿大一直到美国本土,征程超过一万公里……
  虽然一路上有各种机械车辆的辅助,但沿途的冰雪和低温等种种艰难还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不过,华夏军队终于经受住了这段两万里冰雪长征的考验,用非战斗死亡近万人的牺牲,铸造了未来一股不朽的军魂,也用他们的战靴踩出了一条横贯亚洲和美洲大陆的陆地通道。
  行进的华夏大军不断在亚美大陆之间蠕动,不断把新鲜的战斗力和大量的物资输送到美洲大陆,巩固着这条通往战斗前线的前进之路。
  ……“我们不能再等了!华夏人已经来的够多了。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能把整个加拿大的所有城镇都填满。照这样下去,我们即使胜利了,清除这些麻烦也需要很大的代价!”丘吉尔有些沉不住气了。
  虽然前线暂时阻挡住了华夏军队的快速突击,但却挡不住华夏军队的继续涌入。
  即使不知道踏足美洲的华夏军队人数,但侦察机上拍下的蚂蚁搬家一样一眼望不到边的照片也是让人头皮发麻,要知道这样的情景可能要蜿蜒上万公里。
  “就算一英里排二百个人,也足有百万军队赶来。”这是最保守的估计,英国人那享誉全球的情报组织给出了三百万的结论。
  这恰恰和华夏初步计划的人数差不多。
  而这些人都是随时可以变成杀戮机器的军人,而一千二百来万的加拿大青壮人口也不过这么多。
  丘吉尔根本不指望美国人能好事做到底,即使华夏战败,这些人也可能成为遗祸加拿大的定时炸弹。
  “不能再让华夏人过来了!”丘吉尔担心过多到来的华夏人口甚至会把整个加拿大的土地挤占。华夏人在西伯利亚、东南亚,中东甚至在非洲的移民行动既证明了华夏人的野心,也证明了他们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一切恶劣环境。
  但要切断这条迁移之路,难度很大,至少在白令海峡以西是没办法,只能靠从阿拉斯加以东的各处盟军的反击来斩断美洲大陆的通道。
  美国人的十万门火炮的计划不止是布置在北萨斯喀彻温河沿岸,在加拿大的沿海地区,以及和华夏占领区交接的前线地区,甚至包括阿拉斯加的为占领地区,这段时间都不断的接收着美国后勤的火炮大礼包。
  这十万门火炮是针对所有的美洲北方防线而布设的,也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最终目的是只为最后的反击。
  ……“看一看情况再说,不是被动挨打!”孟享的指示到了前线不久,先锋巨炮就耸立在了北萨斯喀彻温河前线。
  要一直给美国施压,才能达到最终的战略目的。
  现在美国人虽然没有抽调大军回来,但华夏军队在美洲大陆的一路突进也鼓舞了德国人的士气。加上老希大棒的挥舞,德国国内的情况稍有好转。另一方面,华夏军队在美洲的行动,让欧洲的加拿大军队和美[***]队也多了一份牵挂,士气稍有低落。
  孟享不介意再接再厉,稍做一番掩饰,5门快速建成的先锋巨炮就在最前线怒吼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