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科幻未来>黑科技编辑器> 第151章 无线能量传输器

第151章 无线能量传输器

  文明科学院。
  “怎么样?”
  陆宸一脸期待的看向陆星。
  作为研制出锂硫电池的最大功臣,陆星一直在文明科学院中负责下一代电池的开发工作。
  不过仅锂硫电池而言,目前它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物理极限了。
  想在锂硫电池的方向再做突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因此,陆星在结束核武器的研究工作后,立马投入了核裂变电池的研究之中。
  和较为成熟的锂电池技术比起来,核电池妥妥的是科幻产物,连理论都不健全,更别说研制出实物了。
  一段时间研究下来,陆星和他的团队可谓是毫无头绪。
  直到陆宸找到他......
  陆星和其团队花费了足足一个多星期,才研究完陆宸交给他们的技术资料。
  此时陆星脸上的表情十分怪异。
  “老板,你这项技术不是地球上的吧?”
  陆星开口就是这么一句话。
  虽然是疑问的口吻,但陆宸感觉他的态度相当笃定。
  “你先别管技术来源问题,我问你有没有实现这项技术的可能?”
  想了想,陆星点点头道:“以文明科学城智能无人工厂的工业技术,生产出这种机器的难度不大。”
  现如今的智能无人工厂可不是陆宸刚来坎尼亚时的模样。
  不提t-1型生产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两者配合下,智能无人工厂的生产效率有多高,仅文明科学院对超高精度机床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就让智能无人工厂的加工精度攀升了三个层级。
  目前,文明科学城智能无人工厂的最高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纳米级,这种加工精度,根本是外界无法想象的。
  以世界最先进的加工精度it01举例,它代表着公差在0.3mm以内。
  事实上,现在发达国家最高水平的加工精度,已经能将公差控制在0.01mm这个水平。
  但不管是0.3mm,还是0.01mm,和纳米这个单位比起来,还是有本质上的差距。
  公差达到纳米级是什么概念?
  以氢原子举例,一个氢原子的直径是0.1纳米,加工精度达到纳米级,意味着再加一把劲,都能将精度控制在原子级水平上了。
  这也是文明科学院研制各种机器设备如有神助的原因。
  事实上,科研和工业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先进的工业技术,必然会对科研工作产生促进的作用。
  因为工业技术越先进,意味着生产出的设备也越先进。
  而设备先进对科研工作的帮助有多大,可谓是不言而喻的事。
  这也是陆星说以文明科学城的工业技术,能将技术资料里的机器生产出来的原因。
  陆宸这次从科技编辑器里得到的技术,全名叫做“无线能量传输器”。
  简单来说,就是一款能将能量无线传输的技术。
  听起来和微波充电技术有些相似,但两者大不相同。
  微波充电技术是以无线电波技术,将电能从发送器,传输到接收器。
  这个技术的最大问题是,距离短,损耗大。
  哪怕是科技编辑器研究出的微波充电技术,也只能在三米之内,完成99%以上的电量传输。
  而这个无线能量传输器不一样。
  这是一款从发送端到接收端,连接着一根看不见,却名为能量波的无线电线的科幻产物。
  而且最变态的是,这跟名为能量波的电线长度,是无限长,并且能量损耗只有0.0000000001%,无限趋近于零。
  当然,也不能说无限长,能量波以光速传播,只要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上,就能任意传输电能。
  哪怕将发送端放置在月球上,甚至放置在火星上,接收端放在地球上,经过几秒或者几百秒的连接后,两地就能实施同步能量传输。
  当陆宸看完这项技术的介绍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特么也太牛比了!
  随后就是担忧能不能制造出来。
  因为再先进的技术,若是不能制造出产品,至少现在对陆宸来说,意义不大。
  但研究了一个星期的陆星却说问题不大,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无线能量传输器可以投入实际运用之中。
  无线能量传输器若是投入实际运用,可以取代哪些东西?
  第一就是高压电线。
  电能从发电厂被生产出来后,都是经由高压电传输到各个城市,以供居民或者生产工作使用。
  高压电线传输电能,缺点就是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高,其次是电能损耗大。
  哪怕是特高压电线,电能损耗也在3%左右。
  除了这些,高压电线还不能长距离传输能量,至少跟无线能量传输器比起来是这样。
  目前人类制造出的最长高压电线,传输距离大约是5000公里。
  和能量传输器把电能输送到月球、甚至更远的行星相比,高压电线无疑是落后的产品。
  除了高压电线。
  能量传输器甚至有了将科幻中的产品变为现实的可能。
  这件产品就是戴森球!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理论。
  所谓“戴森球”,就是制造出直径2亿km以上的人造天体,用来包裹恒星并开采恒星能源。
  说实话,其他恒星系陆宸不知道,但仅太阳系而言。
  戴森球完全就是扯淡。
  因为哪怕将整个太阳系所有的物质都采集完,也制造不出能够将太阳包裹起来的人造天体。
  原材料都不够,更别说建造工程了。
  不过,戴森球建不成,戴森云还是可以搞一搞的。
  相较于疯狂的戴森球,戴森云则是建造一批环绕恒星的卫星,也就是临近太阳的卫星,以收集太阳上的能量。
  先不说这个卫星能不能造出来。
  就算能制造出来,还有一个问题,怎么将它发射到太阳附近,又不被太阳捕捉,这必然需要这颗人造恒星卫星拥有足够大的速度,以抵消太阳的引力。
  最后一个问题,戴森云被顺利发射到太阳附近,收集到的能量如何运用?
  总不能让所有的人类都移居到戴森云的背面,在太空城市生活吧?
  那要是不想在太空城市生活,怎么将戴森云上的能量传输到地球甚至更远的行星?
  答案就是——无线能量传输器!
  有了无限能量传输器,就能将采集到的太阳能,完美的传输到地球甚至更远的行星!
  这里面的意义有多大,陆宸简直无法想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