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明朝小相公> 第六百零六章 忠臣烈士必须褒扬

第六百零六章 忠臣烈士必须褒扬

  第六百零六章 忠臣烈士必须褒扬
  以熊本城为中心,松浦五城的秩序,逐渐的在恢复,因为再没有松浦家的阻碍,秋叶渡,博罗町,宇都到平户,等基本连成一线,直到西南的伊川,差不多整个南九州,都已经是平户藩的领土了。
  若是从空中俯瞰九州岛,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友家的地盘,正好被岛津家和平户藩包围在了中间,而其中的近江城和立花山城,更是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他们是几乎被津久见实力和平户势力给包裹了起来,无论从哪一个方向看来,似乎他们都难以有所发展。
  安定营占据松浦五成之后,平户方面更是以令人想象不到的速度派出官员接管了这些城池,并且按照平户的制度,以每城府军一千人,平户派驻五百人的标准,开始派驻军队。
  经过差不多三个月时间的征兵,整个平户现在的军力,扩张到了近两万人,除了驻扎在各城的兵力之外,在平户有大明营近三千人,黑人营近一千人为常驻兵马,在熊本城驻扎了毛利君健的本部两千人以及席琳娜的一千“佣兵”。
  这样的实力,无论是明地里的军队摩擦,还是暗地里的忍者之战,近江城和立花山城这般,都再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而以平户现在的财力和储备,已经现在这么大的地盘,供养这两万人,虽然有些吃力,但是,还是能勉强能支撑得住的。
  整个上半年,九州岛都是在各种小的摩擦不断,大的冲突不起的这种状态之下,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无论是岛津家,还是大友家两兄弟,甚至是平户这边,都在缓缓的积蓄着势力。
  但是,谁都不会做那个第一个站出来,把这个微妙的平衡打破的人。
  如果按照沈运最初的设想,这个状态就是他最渴望见到的最理想的状态了,但是,他知道这种状态,根本保持了不多久,甚至连今年都未必能保持住,大概当秋天的粮食收入粮仓,就是这种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吧!
  倒是李晨和赵虎臣他们的那一帮佣兵,在这一段时间内,活的滋润无比,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了,津久见这边没人提将他们还回去的事情,而李晨这帮家伙,自己更是不会提这个话题。
  从岛津家地盘到大友家的地盘,甚至是沈运的地盘,他们是来去自如,俨然成了这段时间里最活跃的一群家伙,四海商行经他们的手入账的银子,就有二三十万之多,这些银子在倭国换成换成货物,其中又不知道可以增加多少,光在这笔收入,远在南京的那帮勋贵,一个个就令他们欣慰不已。
  赚银子不难,难得是赚很多的银子,还是从倭人手中赚的这些银子,这可真是叫一个扬眉吐气啊。
  从南京来的一份份家书,很是将这些勋贵子弟勉励了一番,当然,在勉励他们的同时,还是格外强调了他们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尤其是要注意和沈运搞好关系。
  沈运在倭国的情况,这些勋贵子弟们,可不会给沈运保密,事无巨细的全部都回报了回去,他们在南京的父兄,或许对沈运在这倭国折腾的这点小小的局面,并不怎么在意,万余人马,不到十个的小县城,这也算是局面?充其量一个势力大点的山贼而已!
  不过,若是这个山贼又能替他赚钱,又能庇佑他们的子弟,那又另当别论了,这叫有担当,有胆魄,这是在倭国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当然是值得好好的褒扬一番。
  如今的沈家巷,繁华依旧,但是,谁都知道沈家巷的主人,可是等闲不能招惹的人,那时不时出现在沈家巷的青呢小轿上,下来的几个女眷,没准就是某位侯爷的女儿,或者是某位伯爷的夫人,而沈家巷的女主人,也成了南京官场上的传奇人物,那些诰命夫人们,别看平时一个个高高在上,但是,可都以和这位沈夫人能姐妹相称而与有荣焉。
  沈运的名字,也在某个王爷在闲聊的时候,不经意的进入了皇帝的耳中,当今皇帝正是大权在手,少年得意,准备好好的大展一下身手,向天下人展示一下自己的文治武功,听得这个依稀似乎有些耳熟的名字的时候,也是大大的感兴趣。
  而这位王爷,更是添油加醋的将沈运在倭国的作为,大肆在皇帝面前渲染了一番,将沈运说的简直是心怀天下,为了彻底杜绝大明的倭患,毅然挺身而出,历尽千辛万苦才做出这些许成绩。
  这话若是别的臣子说的,皇帝或许还有有几分疑虑,将信将疑一番,但是,这话由他最宠信的弟弟说出来,他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就相信了。
  这样的人,朝廷若是不笼络住,若是日后他在倭国坐大,朝廷又冷了他的心,岂不是朝廷的大大损失。
  尤其是皇帝听得,这沈运为了表明自己一直是心怀大明,将自己的妻室和子嗣,一直都留在大明,更是大为赞赏,这样的忠诚烈士,朝廷不褒奖,那朝廷还要褒奖谁去。
  于是,皇帝大笔一挥,一座偌大的牌坊,在沈家巷立了起来,而刚刚才牙牙学语的沈昭,居然也凭空从天上掉下来一个“云骑都尉”的官职,吃了起朝廷的俸禄,他老子沈运,一辈子没当过官,没吃过朝廷的钱粮,倒是他运气好,出生几个月就吃上了俸禄。
  远在倭国的沈运,接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也是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该感谢朝廷的隆恩呢,还是感叹自家那个臭小子的运气之好。
  不过,这也让他安心了不少,至少,自己的事情上达天听这是一件好事,也算是为自己留了条后路,将来若不是自己做出天怒人怨的事情,至少,自己在倭国的这一番作为的正当性,是受到朝廷的肯定了。
  当然,不管李晨和赵虎臣他们,如何在他面前吹嘘,这件事情里有着他们多少的功劳,沈运还是清楚的知道的,这件事情中,出力最大的,还是潞王,比起这些大明的柱石,那位年轻的潞王殿下的思想觉悟,似乎是更高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