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307 张说的落幕

307 张说的落幕

  张说重回朝廷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军。
  他看到唐朝边境有镇兵六十多万,当下以“时无强寇,不假师众”为由,奏请裁军二十万,让他们回乡种地。
  李隆基对此犹豫不决。
  张说道:“边军虽多,但各将帅都只管拥兵自卫,役使兵丁营私。真能制敌,不在兵多。以陛下之英明威武,四夷都能臣伏,不用担心裁减人员会招来寇贼,臣请以臣全家百口人做担保!”
  李隆基这才答应。
  结果显示,军队人数虽然少了,敌人依然不敢进犯,国家要省了一大半的费用。
  公元723年,李隆基升张说为中书令。
  第二年,张说倡议李隆基到泰山举行封禅之事,并与徐坚等人草拟封禅时的礼仪程序,对不合时宜的旧仪程加以改正。
  李隆基决定封禅泰山,临行前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又命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准备刻在泰山之上。封禅时,张说将跟随上山的执事官,都安排为自己亲信之人,尤其是他的女婿,越级升为五品。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被贬多次,终于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有能力时,要多提拔自己人,以后倒霉了,起码有人关照自己!
  其中岳父被称泰山,也因这一次泰山封禅而来。
  李隆基的这一次泰山封禅,按照惯例,封禅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
  张说利用职权,把本是九品小官的女婿郑镒提升至五品,并赐绯色朝服。
  李隆基封禅成功之后,大宴群臣,他看到郑镒,问他为什么升的这么快。
  郑镒哪里敢把实情说出来?当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戏子黄幡绰打趣说:“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岳父称为泰山。
  张说再次为相,从公元723年开始算起的话,做到公元726年,一共做了三年,这三年来,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唐朝文学的发展,尤其是诗歌。
  张说他自己本身就是个诗人,是一代文宗,号称燕许大手笔。
  李隆基设立丽正书院,任命张说为修书使,主持其事,让他招纳文学之士,著书立说,宣扬文学。
  725年,李隆基将丽正书院改为集贤殿书院,任命张说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继续推动文学的发展。
  《全唐文》中收录张说的文章211篇,《全唐诗》收录他的诗歌293首,可谓在那个年代的高产作家。
  我把张说的诗都翻了一遍,竟然没有一首是出名的,我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那首《蜀道后期》的小诗: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当然,他写得最好的,就是《邺都引》,很有曹操的诗风,慷慨古朴: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家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唐诗在他的带领下,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张说的文才,在唐朝宰相中,算是顶尖的,但是,他的脾气不行,非常暴躁,容易得罪人。
  公元726年,李隆基打算重用河南尹崔隐甫,结果在张说的干涉下,只任命他为御史大夫。
  这样一来,就把崔隐甫给得罪了。
  张说对同僚经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
  御史中丞宇文融看他很不爽,当然,张说看他也不爽,于是,把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
  他这样得罪人,终于引得了崔隐甫、 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联手,上书李隆基,弹劾张说勾引术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贿赂。
  李隆基便命源乾曜与崔隐甫、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等人一起在御史台审讯张说,结果罪状大多属实。
  张说的哥哥左庶子张光,知道张说一完蛋的话,整个家族可就要遭殃,当下在朝堂上割掉耳朵,为张说鸣冤。
  李隆基遂命高力士探视张说。
  张说知道,此刻只有用凄苦来感动李隆基了,当下把头发弄散,满身污垢,用瓦片吃饭,真是惨得不能再惨!
  高力士见了,回来对李隆基道:“张说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坐在稻草垫子上,用瓦盆吃饭,惊慌恐惧地等候处分。”又述说张说对国家的功劳。
  李隆基听了,起了怜悯之心,于是赦免张说,罢免他中书令之职。
  张说经过这一事之后,开始收敛脾气,在集贤院专修国史,要求免去右丞相一职。
  久经宦海,历尽磨难的张说,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想善终,就必须功成身退!
  李隆基不许他退出政坛,在遇到军国大事时,仍旧派人去询问他的意见。
  崔隐甫等人怕李隆基还会起复张说,对他百般诋毁。
  李隆基终于承受不住诋毁,让张说致仕退休。
  公元730年,张说患病,李隆基每天都派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同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他这个年龄,在唐朝来说,可谓善终。他之前以为想要善终,就得安排自己的人掌权,如今的他才知道,只有功成身退,才是善终的最好保障!
  李隆基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神道碑文,追赠他为太师,赐谥文贞。
  文贞二字,足以概括他这一生。
  张说,三任宰弼,擅长文学,一生掌文学三十多年,既有文治之功,也颇有武略,可谓文武兼资。他明于政体,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和军事制度。
  故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为开元盛世立下赫赫功劳。
  司马光评价他们这几名开元盛世的宰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张说,能与姚宋并列,成为一代名相,不虚此生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