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304 盛世的开创

304 盛世的开创

  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赐死了太平公主后,彻底掌管了权力,他把年号改为开元,开元盛世,就此开始。
  盛世的开创,当然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李隆基治理之时,正是得到了几代人的努力治理,盛世的奠基人,首推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其次李治,有永徽之治,再者就是武则天和李旦,有贞观遗风。而到了李隆基这一代,终于迎来了大唐盛世。
  当然,这和李隆基的治理也离不开,假如他不是英明之君,前面奠基得再好,也不够给他败的!
  李隆基之所以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是一层楼,就在于他的英明,而他的英明,首推用人。
  他夺取权力之后,提拔起来的宰相,正是有名的唐朝四相之一的姚崇。
  这个姚崇,是个极其聪明之人,有方有圆,终成一代明相。
  他的父亲是嶲州都督姚懿,这说明他的出身很好,再加上他自小聪明,发奋读书,想不发达都难。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姚崇在此时,把军机事务,处理得当,因此深受武则天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
  他的人生就此飞腾,两年后,被武则天任命为宰相。
  他是个有抱负的人,如今做了宰相了,按道理来说,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是,他没有,因为把持朝政的是张氏兄弟。
  姚崇对张氏兄弟非常鄙夷,所以,不惜得罪张氏兄弟!张易之想把长安大德寺中的十名僧人调到定州,充实他私置的寺院,致使僧人上诉。
  姚崇不顾张易之的屡次说情,断停此事,让张易之对他恨之入骨。
  我们之前说了姚崇是个有方有圆的人,他去获得武则天的赏识,那是圆;而他为了正义,不惜得罪张易之,那是方。
  他得罪张易之后,被贬为司仆寺卿。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与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复辟唐朝。姚崇恰于此时回到京城,所以,也参与政变密谋,因功被赐爵梁县侯,实封二百户。
  不久,韦后把持朝政,姚崇被外放为亳州刺史。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睿宗继位。
  姚崇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升任中书令。
  姚崇与宋璟协力合作,革除中宗时期弊政,任用忠良,贬黜奸邪,赏罚分明,杜绝请托,使得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朝野都认为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明争暗斗,姚崇仍然选择了正统道义这一边,得罪了太平公主,被贬为申州刺史。
  姚崇可谓起起落落,但他坚信,他终会迎来属于他的春天!
  公元713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之后到新丰检阅军队。
  这时,姚崇正在同州担任刺史,距离新丰不到三百里。
  李隆基想起姚崇是因为站在自己这一边而被贬官的,当下密召姚崇前来。
  姚崇见到李隆基后,与他议论天下大事,侃侃畅谈,不知疲倦。
  李隆基对他非常赞赏,想要任命他为宰相。
  姚崇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趁机提出十条政治主张,皇帝都答应他了,他才决定当这个宰相。
  李隆基听了,便要姚崇把十条政治主张说出来。
  姚崇于是一口气问道:“一、武后执政以来,以严刑峻法治天下,你能否施行仁政?二、青海边界已没有反复被扰的灾祸,你能否不再贪图边功?三、能否对宠爱的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四、能否不让宦官参政?五、能否在租赋之外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六、能否不任命亲属出任公职?七、能否以严肃的态度和应有的礼节对待大臣?八、能否允许大臣们“批逆鳞,犯忌讳”?九、能否禁止营造佛寺道观?十、能否接受汉朝王莽等乱天下的经验教训而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这十条政治主张,正是开创大唐盛世的起点。
  李隆基听了,欣然接受!
  不是他真的有这么好,而是他刚获得大权,空白得像白纸,完全可以接受姚崇的这十条主张,这在他晚年,那简直要了他的命!
  所以,空白如纸的李隆基,让姚崇画下了辉煌的蓝图。
  次日,姚崇就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姚崇当上宰相后,开始排斥不是自己这一边的人,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
  这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
  小人结党,是为了营私;而君子结党,是为了更有效把事情做好!
  阻碍姚崇行使权力的,最主要的是张说和魏知古。
  张说听说姚崇要拜相之后,当下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
  然而,李隆基不予理睬。
  张说又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
  李隆基是铁了心要用姚崇,还是不理睬,任命姚崇为宰相。
  张说非常惶恐,当下到李隆范的岐王府中暗通款曲,想要用这后台保住自己。
  一日,姚崇在退朝后,故意落在后面,并在李隆基询问时称有足疾。
  李隆基很关心地问道:“是不是很痛?”
  姚崇答道:“我心里担忧,痛楚不在脚上!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是朝中辅臣,他秘密出入岐王家中,恐怕岐王要为张说所误,所以我很担忧!”
  李隆基听了,便将张说贬到相州。
  姚崇搞掂张说后,接下来便是魏知古。
  这个魏知古在早年时曾得到姚崇的引荐,后与姚崇并列相位,但他忘恩负义,对姚崇轻慢。
  姚崇便排挤魏知古,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到洛阳主持选官。
  魏知古非常不满。
  姚崇之子趁机请托于魏知古,被魏知古告知李隆基。
  李隆基假意问姚崇道:“你儿子才能如何?现在何处?”
  姚崇揣知李隆基的心意,便答道:“臣有两个儿子在洛阳任职,欲望很多但不谨慎。臣早年曾有恩于魏知古,他们一定是借此请托于魏知古。”
  李隆基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欲罢免他的官职。
  姚崇以退为进,道:“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
  李隆基虽然作罢,但最终还是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