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大宋燕王> 第195章 人员协调

第195章 人员协调

  之后的几天,杨丛义带着顾清尘上街置办了几身新衣裙,又买了些女孩使用的生活用品。
  随后,他又去户部把从来没有领取过的俸禄全部领取了,十个月的俸禄,除正俸和职钱外,还有其他各种补贴,具体是什么补贴,杨丛义也不太清楚,总共给了二百七十多贯钱,对普通人家来说不算少,除了现钱外,还有些实物,让去其他地方领取,杨丛义对临安也不是很熟悉,等有时间再去领取。
  拿到的俸禄直接就给了顾清尘,让她收着。女孩子管理钱财家用是本性,天生就具有这种能力。
  既然要与师哥相依为命,顾清尘也不推辞,很干脆的就把钱收着。
  她管钱之后,杨丛义一日三餐只能在家吃了,再也不能每天出去吃饭,毕竟饭馆饭菜贵,不如在家吃划算,她很有持家的天赋。
  这些天里,杨丛义一次又一次催问回易船队何时出发,黄大人总是回答朝廷正在讨论,等正使确定下来就能出海。
  在回易督造处,一边等待消息,一边继续招募。
  郎中又招了二个,云游道人也招募到三人。
  十一月初九,黄大人匆匆赶来,一进督造处的院子便大喊道:“好消息,好消息!”
  杨丛义正在房中看书,突然听到院中大叫好消息,急忙出来,一见黄大人便问道:“黄大人,可是出海日期确定了?”
  “不,是朝廷终于把回易正使定下来了。今天找你来,就是跟你们商量确定出海日期。”黄大人十分兴奋。
  杨丛义听到这个消息同样十分高兴,这么说来,很可能年内回易船队就可以出海。
  二人进屋之后不等坐下,杨丛义难以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便问:“黄大人,朝廷可是已经选定出海日子?”
  黄大人坐下笑道:“对,昨天确定正使之后,司天监就选定了三个出海吉日,十一月二十一,十一月二十九,十二月十六。依你对回易督造的了解,回易船队何时能出海,哪个吉日比较妥当?”
  杨丛义想也不想,当即回道:“十一月不可能出海,时间根本来不及。把消息送过去都要六七天,虽然所有物资应该已经全部到位,存放在泉州湾各港口,但全部物资要装船至少要半个月时间。等物资装完,临出海钱还得将全部海船检查一番,看看是否有物资短缺,这又需要几天。最关键的是各位大人能不能在月底赶到泉州,如果不能,十一月二十九就不用考虑,直接选定十二月十六为好,时间充裕一些,也能做好充足准备。黄大人,你觉得如何?”
  黄大人道:“我以为还是以十一月二十九这个日子来准备为好,先按这个出海日期准备,要是不行,再推迟到十二月十六。你担心我们能不能赶去泉州,也在情理之中,但只要出海日期确定下来,也容不得在临安拖延,误了出海吉日,谁也担待不起!”
  杨丛义道:“还是大人思虑周全。既是如此,我立即把消息送去泉州,让汤副使马上开始准备,将所有物资装船,等大人一到泉州,便择吉日出海。”
  黄大人道:“杨副使先不急,吉日一旦确定,消息自有朝廷派人日夜兼程送去,你去一趟泉州要八九天,朝廷快马信使三四天就能到。如今回易正使已定,有些事情他估计要提前过问,我们需得好好计议一番,你暂且留在临安,到时候我们一同去泉州。”
  递送消息既有朝廷安排,那就不用他操心,当即回道:“听大人安排就是。”
  黄大人道:“我先把选定的出海吉日告诉朝廷和回易正使,等朝廷同意之后,自会派人将消息送往泉州。你就在此安心等我的消息,近两日找你有事计议。”
  杨丛义道:“是,那我就在此恭候大人的消息。”
  黄大人随即就要起身离去,杨丛义突然想起回临安还有事需要协调,赶紧出言拦住:“黄大人,我这儿还有事需要大人出面协调。”
  “何事?”黄大人听得这话又坐下。
  杨丛义道:“是这样,既然已经确定年内回易船队出海,跟船的人手就需要一一配齐。其他人手已经都差不多了,现在唯独还缺医术精湛的郎中和得道高僧,希望大人能协调一二。”
  黄大人微微一愣,这等人手完全可以自己招募,应该不需要他来协调。便问道:“如何协调?”
  杨丛义道:“这次随船人员估计要达到七八千人,远远超过预期,南洋气候与大陆不同,又常年在海上,疾病难以避免,所以预计要配置郎中至少五十名,我们也招募了几个月,从泉州招募到临安,一共也才招募到十几个,缺口极大,招募到的郎中医术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我想太医局里的太医个个医术精湛高明,一个太医能顶得上普通郎中四五个,是不是可以协调调拨一些,不然到了海上一旦发生大的病患,难以应付,那对整个回易船队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黄大人一听要调拨太医,当即就准备摇头,太医是为皇家诊治看病,偶尔会被官家委派给朝廷重臣诊治,哪里能调拨的出来?但又想到出海之后,南洋气候与北方不同,又在海上远离大陆,难免会水土不服,不舒服患病,若真有事,就靠街上找来的郎中,他还真不放心。出海本就有风险,再不做好该做的准备,一旦出了事,怪不了任何人。
  犹豫一会儿,还是回道:“好,我尽力协调,看能不能调拨几个。还有什么得道高僧?要他们做什么?”
  杨丛义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出海是去西洋,少则两年,多则三五年,这么多人都在狭小的海船上,远离故国大陆,几个月不下船,不下地,看一眼四处是海水,再看一眼还是海水,时间长了,人心思变,容易乱想,会出事端,我们带些高僧同去,时时宣扬佛法,驱除心魔,让船员时刻保持心态平稳,不出乱子,如此船队才能安全出去,安全回来。
  还有,我们这次采购了两千多万斤茶叶,数量太多,怎么把它销出去,也需要想些办法。听说得道高僧一般都精通茶道,由他们随行,每到一国一地,便邀请当地达官显贵同饮一次茶,那这茶叶就不是普通的茶叶了,能卖到什么价位,还真是难以想象。
  丝绸其实也是一样,据我所知,丝绸在西方只有贵族穿戴,平民百姓见不到也买不到,我们这次采购丝绸锦缎四百多万匹,数量巨大,若卖不出去那么多,贵族就要趁机压价。要是能从织锦院选一批手艺精巧的制衣工匠同行,每到一处,给当地的达官显贵与他们的家眷送上精美的衣衫,四处宣扬一番,让平民百姓也能看到东方丝绸锦缎缝制的精美衣衫,商贾富户定然也会来交换购买,如此一来,我们能得到的利润将不可估量。所以,要想安全出去,安全回来,又能赚回更多的钱,得道高僧和织锦院制衣工匠就不能少,一定得调派一些。”
  杨丛义一口气把要人的问题说的清楚,几乎明确的告诉黄大人,要是没有这些人,回易船队出去能不能赚到钱,能不能安全回来,都是未知数。
  总之一句话,太医、高僧、制衣工匠都不能少,少一样,这趟回易就要大打折扣,说不定就是白跑一趟。
  高大人不做生意,听完杨丛义这番话后,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和精髓。当初官家让他负责回易,就是为了赚钱,充盈府库,只要是有利于赚钱的,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只听他应道:“好,这些人我尽快找来。还有什么人手需要协调?”
  杨丛义道:“多谢大人帮忙解决难题,人手只要协调这些就够了。还有宣威军的事情,宣威军已经练好,这次出海他们责任重大,整支船队的安危都在他们手中,南洋西洋国家众多,难免有些国家会设置障碍,阻扰大宋回易船队,甚至可能会仗着地利攻击回易船只,抢夺我们的物资货物。以防这种情况发生,宣威军需要配备足够打五场仗的军资军械,做好最坏的打算,等到真的危险来临,我们才不会慌乱。除了常备军械,宣威军还要配备一些*武器,以便在危机时刻,震慑不尊礼法的宵小国家。”
  不是他不去,而是就算他去费力解释一番,也不一定能领取到多余的军资军械。但高大人不一样,他是宣威军统领,又是官家近侍,他去协调领取更多的军资军械,甚至是*武器,自然要比杨丛义去容易的很多,也许就是一句话的事。
  高大人点头道:“好,这事也交给我来办。还有吗?”
  杨丛义笑道:“没了,就这些。要是太医、高僧、制衣工匠和军械都能协调好,这次回易定能赚回十倍利润不止。”他怕说的太多,高大人忘记,赶紧再提一遍。
  高大人笑道:“好,杨副使,你就在这儿等我消息。”说完就起身离开,刚走几步,又停下道:“对了,有时间的话你去武学一趟,武学还有些事等你处理。”
  “好,这两天有时间就去。”
  杨丛义忍住激动的心情,一直将高大人送出院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