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唐残> 第1159章 今比留侯更寿康(下)

第1159章 今比留侯更寿康(下)

  在大多数情况下,治理天下并决定数以千万计生民百姓的生死前程,对于周淮安而言已经变成单纯意义上的数字而已;也只有来自妹子们娇颜软语、活色生香的反馈,才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穿越过来的lsp和不折不扣的上位者,而不是为了某种理由不得不坐在那个显赫位置上的工具人。
  所以历代除了负责创业而保持了足够进取心和成就感的开国太祖、太宗们之外,身为后世继承人的历代皇帝们却是很难保持得住,对于长年一成不变的朝会上那些冗繁数据和文章的耐心。因此要么就此开始怠政而乐衷声色做一个快乐的昏君、庸主,比如正在功德林里一家团聚的马球天子唐僖宗。
  要么就绞尽脑汁想办法折腾出一番动静和声势来,给自己在国家事务之外多多找些乐子。其中玩脱了把自己玩死了的最大反面典型,无疑就是充满了表演欲人格而三征高句丽,巡游过草原,几下江南,最后整的海内盈反只能身死扬州的的隋炀帝。又比如喜欢给自己加大将军和国公衔,然后拉着满朝文武陪着自己玩角色扮演游戏的明武宗;
  然后,也有不那么昏聩的人吸取了教训之后,就开始玩起了比较折中的职责下放、细化分权和相互制约的平衡之道。也就是在朝野党争中同时扶持和维系住几个相对稳定的利益团体,以斗而不破的动态平衡和相对可以接受的内耗,确保国家的正常运作和自己省心省事的更多闲余时间。
  比如那位在位四十多年不上朝,一直躲在后宫玩修仙的木匠皇帝。但这个需要一定帝王权术的稳定传承和作为皇家继承人的基本资质,也就是身为超脱派系斗争和权力角逐之上的最高仲裁者,识人用人和驾驭权术的基本水准;所以在遇到了崇祯这个断代上位,而急于在乱世有所作为的君主,就一下子玩脱翻船了。
  所以,系统性的继承人培养体系和主君身体力行制造子嗣增加基数,其实是一样重要。从小中高大四个层次的师资教育团体和陪都候选生源,如今都已经基本准备好了;就连为此专门开办的学堂也混在在大讲习所扩招的纷纷扰扰当中,就此筹办到位并且开始接受相应条件和背景考察的师生运营了有一段时间了;
  就等如今身在江陵的那两个、如今该是四个小家伙,渡过幼时无忧无虑的数年光景之后,就可以迎接这个来自于父爱如山的大大“惊喜”了。虽然,曾几何时周淮安也一度觉得应试教育下的题海和补习班,是最违反人类贪图安逸或者说好逸恶劳本性,而深恶痛绝的存在,;
  但是等到真正脱了校园内的现实走上社会接受了毒打之后,又不得不承认这是相对最平等又简单的改变阶层的捷径了;所以那些已经通过国家前三十年的变革浪潮,以及当中曾经法制不健全的漏洞和体制内特权,抢先一步站在了时代上风和社会上层的“成功人士”,又不免要鼓吹引进快乐教育来排除掉大多数潜在的上进者和竞争趋势,来完成他们世代永保富贵的阶级固化美梦。
  所以,周淮安既然身处在这个时代的天然局限性,最多也只能确保一下自己在位的时候,依旧能够保持足够体制内更新换代的活力,以及籍着培养全新既得利益阶层的机会,也给与广大黎庶大众相对公平一些晋升空间和改变出身命运的机会;并且把这个天然的责任感和觉悟,更好的传递给下一代为基本目标。
  而相对于周淮安身上这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如今只剩下闺房助兴和捎带协助处理政务还能派点用处的辅助系统;更重要的其实在当初伴随着穿越过来就第一时间沉在水底的那辆皮卡车上,搭载了在非洲进行农业实验当中收获的优选良种,准备空运送回到国内的国家储备种子库;
  其中除了传统培育出来的水稻、大麦、小麦、荞麦和多种豆类之外,甚至还有辣椒、玉米、南瓜、红薯、木薯、土豆、番茄、油棕榈树、剑麻、细绒棉等经济作物。但不管是其中的任何一种作物,都属于能彻底改变古代中国作物的结构的大杀器。
  所以,经过了这么多年之后的推广和扩散,终于在南方太平军的治下从量变到质变式的,体现出了潜移默化的明显效果来。其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从两岭到安南,从湖南到山南,从江西、江东到淮南,因为家庭养活人口翻番和卫生条件改善的缘故,那些由太平军所设立的屯庄迎来了数轮的婴儿潮。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地方上青壮劳力的逐渐匮乏;因为,这些历经战乱幸存下来的劳动力基数,如今不是被屯庄给吸收了就是被诸多大型工程给分流走了;乃至很多人在工程项目里里干着干着变成了熟手,就自然而然的转化成了具有更加稳定收入和保障的建生军下屯垦团和营建团的一员。
  于是,这时候就轮到了地方上那些经过历次战乱和太平军的肃清运动之后,幸存下来的中小田主们甚为烦恼了;因为他们虽然得以保全了田产,却是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人家来租佃,就更别说是籍此年年稳稳的收租取利了。因为他们既竞争不过屯庄的集体生产效率,也无法提供类比工程营建队的待遇。
  因此,按照淮南、江东、江西等几处善后处置司的反馈,像是浙东、宣歙、淮东等地如今那些地方上的佃租,已经低到了三四成甚至是由田主来承担基本田税的地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留得住原本的佃客和帮工之属;而且越是富庶繁华的望要大邑就越是如此。
  至于那些偏远荒僻地区,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抛荒和举家迁移的趋势,因为在人口不断流失的壮丁稀少之下,就连饶有身家的田主们也难以维系了。小田主尚可带着全家人下地,最多在忙不过来时雇用几个长短工而已;但是那些拥有更多田地的人就根本顾不过来了,总不能叫习惯了人伺候的老爷们,自己去干泥腿子的活计吧。
  然而,太平军同样也有对于土地抛荒和废弃,有着若干年限之后予以罚款乃至没收的一系列惩罚措施。于是乎,他们就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就此坐视家业缩水和衰败下去的命运。要么变卖田业道城里去重新置产,以为一个新生活的开端;这也是某种意义上软刀子割肉的后续阳谋所在。
  因此,一时间与之利益相关的东南各道的传统士林当中,不免有了太平军政权“与民争利”以至于“民不聊生”的非议纷纷和上书请命不断。然而,对于这种民不聊生却是周淮安最乐见其成的,因为这些有产之家再怎么民不聊生,也不至于耽于饥寒的;但是落在普通贫民百姓身上,那真是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惨剧了。
  正所谓是没有伤害就没有对比,没有对比就自然没有那么值得珍惜的东西,也不好切身感受道新朝的统治秩序下与旧时代所能形成巨大反差和基本的幸福感。所以,这些陈情书和请愿索然送了不少到江陵,又被转送长安、洛阳来,却是基本上石沉大海一般的,没有人愿意为之出声和张目,因为如督府上下大多数人的利益基本盘,已经不再区区的传统田土收益上了。
  另一方面的成果,则是由皮日休所领导的训学部门反馈,如今的东南八路和两岭地方的蒙学增长很快;其中主要的两个大头,一个是通过上交四成而返利一成的屯庄蒙学投入,一个则是那些伴随太平军而活跃起来新兴商人阶层,处于长远投资性的主动而为。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原因,是随着战后复兴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而产生的诸多社会细化分工上的职业需求。当然了,对于周淮安而言,这都是在他未来更进一步推动的工业化体系当中,必不可少的潜在韭菜和催化剂、动力所在,所以还是多多益善的好。
  不久之后长安城内的监管场所内,听到李克用身死在五台山而尸骨无人收敛、葬身兽腹的消息,作为亲生长子李存勖的反应,却是要比他自己想的更加平淡的多。这一方面,他作为唯一在世的成年男子,要承当一干沦为敌囚弟妹的抚育和维系职责,就算再多的耻辱也要坚忍下去。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黄巢大逆的妻子曹皇后,居然真得认了他母亲这个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的宗亲。这就让人有些匪夷所思而又无所适从了。要知道,作为新朝大齐和太平政权,所双重承认的母后之尊,若是没有那位太平之主允诺的话,只怕想都不要想有这种事情。
  而且他似乎还隐约被透露了一个消息,就是他名义上的大兄如今逃到河北的李嗣源,也在暗中向着太平新朝乞降当下了。更别说,他那堆早已经相继投降或是被俘的便宜兄弟们,其中最早在关内被俘的李存璋,如今甚至都得以活跃在了西北征战当中。
  所以,就算是父王李克用还继续活着又能怎么样。从北都战败出逃又被代州、忻州的部众背弃之后;他就等于在这一刻变相的死去消亡了;就算日后想要重新站出来振臂一呼,也未必还能影响和号召到多少人了,也就是哄一哄塞外那些相对消息闭塞的藩部,做做还有卷土重来机会的美梦。
  但是,这位曾经拥立过北唐小朝廷的晋王,只要还活着在世的一天,便就是对于他们这些依旧还在太平新朝控制下,苟且求生妻子亲族们的最大威胁和隐忧、后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