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望春山> 望春山 第203节

望春山 第203节

  何总管很快就把这事禀报给了薄春山, 可这件事实在不对,夫人出门不可能下人不知道, 问过所有守门的, 得出的结果都是没见着夫人出门, 那人是怎么不见的?
  找人总要有个源头,可这人不见的实在蹊跷。
  这种事以前薄春山也不是没遇见过, 他下意识就想到了齐永宁。但并没有证据指向这事是齐永宁干的, 他只能一边让府里人再到府里找, 一边带着人出去找。
  临近傍晚时, 一个乞丐给薄春山送了封信。
  信里只说顾玉汝在他手里, 他没有恶意, 只想出城。这下傻子都知道对方是谁了, 就是齐永宁。
  其实之前一行人刚出现在街面上,就已经有人报给了薄春山,实在是这一行人很扎眼,动用了两辆马车,车旁还护持了七八个大汉。
  确定顾玉汝在马车里后, 薄春山就一直带着人远远缀在后面,一直到出城后,另一辆马车先离开,又走了这么久,车停下来后,他才带着人赶上来。
  “幸亏你没事,不然我追到北晋去,也要把他抓出来剥皮抽筋!”薄春山拳头捏得咔咔直响,显然是怒极。
  “他以后大概也不会再出现在我们面前了。”顾玉汝略有些感叹道。
  “那可说不定,你以为南晋真会这么容易就放他跑回北晋?”
  见她露出疑惑之色,薄春山才说怕她出事,也是怕把齐永宁逼急了,所以他一直压着没让人轻举妄动,如今顾玉汝既已完好无事,康平帝派来的人已经追去了,齐永宁就算多番手段拖延,也不可能走太远,说不定等他们回去后就能收到齐永宁被抓的消息。
  顾玉汝却不以为然,齐永宁的手段她是清楚的,他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能逃出去,不会这么设计。还有南晋这可有不少北晋的暗桩和探子,帮他逃离应该不难,只是南晋这若是追得紧的话,他逃回北晋这一路上大概要受不少罪。
  当然,这一切都和她没什么关系,她现在要回家了。
  .
  回去的路上,顾玉汝才说她是怎么在自己家里失踪的。
  听说是通过密道,薄春山倒也不诧异,因为他和顾玉汝一样,也想到十多年前肃王谋反那次,明明人已被围困在肃王府,却离奇逃出应天出现在颍州那件事。
  当时所有人都没想明白怎么回事,但若是王府里有密道通往外面,就能解释得通了。
  顾玉汝说了那个小院的大概位置,薄春山说这事不用她管了,他来处置。
  一直到快下午,薄春山的人才找到那个小院,并通过顾玉汝所给的大致方位,也就是聚星阁下面那座假山,以及通过小院那条密道的尽头确定方位,找到了密道的入口。
  这入口设计得极为巧妙,是一处人会经常经过那里,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利用人心理上的盲点,有点类似当年在定波县,有老百姓挖地窖,把地窖的入口设计在大门处那样。
  入口位置是大致确定了,但他们根本打不开。最后还是薄春山从工部找了个老工匠来,才找到开启的机关。
  密道确实如顾玉汝所想,是建在那座假山之下,这地方还兼具藏人藏物之用,辟有几间密室,之前齐永宁见顾玉汝,就是在其中一间密室里。期间想通过密室通往密道,还要经过几层机关,总之等两边打通时,外面天已经黑了。
  只能说人心里若是有鬼,又或是怕死,能想出的手段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琐事不提,康平帝也知晓薄家发生之事,不光他派人过来表示慰问了一番,僖皇贵妃也派人来了。
  大致上,从宫变结束到目前为止,从表面上来看,康平帝对薄春山薄家的态度,一直没什么可指摘的。当然也可能是他一直忙着清算安国公那些人,暂时顾不上这些。
  ……
  因为宫变,今年的上元节自然是无人问津,甚至连民间都没有大肆庆贺,只是草草了事。
  一直到正月底,关于各家的处置才出来。
  安国公府自是不必说,从安国公到他那几个儿子,俱是斩首示众,其他家眷以及未成年男丁则是流放。武安侯等一众从谋者,性命虽保住了,但一律是抄家流放的下场。
  这一次康平帝展现了铁血手段,很是杀了一批人,尤其是跟着安国公他们逼宫的那些将领,康平帝杀的最多的就是这些人,相反武安侯这些人没被杀,反而只是被抄家全家流放。
  也许康平帝知道与死相比,这样的惩罚对他们才是最严重,也许康平帝是在警告那些中高层的军官将领,跟着逼宫,也许别人不会死,但你们一定会死?
  谁也不知道。
  但因为康平帝这一番手段,应天着实风声鹤唳了一阵子,几乎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有人被处置,自然也有人被封赏,在这次宫变之中,站在康平帝这边并效忠于他的,几乎都得到了封赏。
  廖闻和左青都升官了,一个晋了指挥使,一个晋了指挥同知。他们这次可不光是关键时候未背叛康平帝,之后还两人联手制住了常建德和冯简,在最关键的时候拿下了玄武门,所以升官是必然。
  而有一个人,所得到的封赏是史无前例的,那就是薄春山。
  他被封王了!
  镇海王!
  须知异姓封王在哪朝哪代都极为少见,能异姓封王者无一不是功高盖世,战功赫赫之辈。当然这里指的是活的异姓王,死后追封的不算。
  其实按照薄春山的功勋来看,他早已足够被封爵。在这里就要说说这个封爵的制度,一般文官是不能被封爵的,武官才可以,文官掌权,武官享爵,所谓加官进爵,加官指的是文官,进爵则是武官。
  武官立下赫赫战功,便可按制进爵,一般身上有爵位的,都是祖上或者父辈立下了赫赫战功,才能萌荫后辈子嗣承袭爵位。
  而薄春山这个人吧,其实出身的路子有点野,从他一开始做县典史,他算是文官,但典史不入流,他真正入流有品级是做了巡检使,这么算他又算是武官出身。
  等到以后做了水师提督,明明掌的是兵权,偏偏提督算是文官,总兵为总兵官,提督节制总兵官,这是朝廷一贯的做法——武将领兵,文官节制,这么来算他又是文官。
  可恰恰是文官,才不好处置。
  前面也说了,文官掌权,武官享爵,按照薄春山这个功绩,这个升法,该如何给他升官?再往上升,一个大都督是至少有的,但康平帝早有撤掉五军都督府的想法,你总不能前脚给人封个都督,后脚给人撤了。
  那么只有进兵部了,兵部尚书为正二品,左右侍郎为三品,提督是从一品的官衔,做尚书就不是升官而是降级,而且兵部尚书是康平帝的人,也算有功劳的——平时帮着康平帝对抗五军都督府。
  所以不合时宜,不合时宜。
  加官也不太合适,正一品的官衔其实都是加官,都是虚职,例如三太三少,可现在关键问题是实衔,总不能把功臣弄回京,封个散官虚职搁哪儿,以后世人将如何看待自己?
  所以当时召薄春山回应天,康平帝最头疼的不是别的,恰恰是怎么安置他。
  这边还没头疼出个结果,那边又出了宫变,这下全天下都知道薄春山在宫变时立了大功,现在又该怎么封?
  封无可封!
  但谁都没想到康平帝最后竟会直接给出个异姓王。
  .
  接到圣旨时,不光薄春山懵了,顾玉汝也有些懵。
  但如此大的殊荣,宣旨太监还站着呢,只有赶紧上前跪下接旨。
  太监宣读完圣旨后,亲手将薄春山扶了起来。
  “真是恭喜镇海王,贺喜镇海王了,如此大的殊荣,也是镇海王功高盖世,陛下左思右想,不能亏待功臣,才会做下这一决定。”
  这宣旨的老太监可不是平常人,他姓陈名荣海,乃康平帝身边一等大太监,又掌着东厂,他来宣旨,足以见得康平帝看重。
  “公公客气了,这实在有些太意外。公公跟我进去吃杯茶水,劳你亲自跑一趟,真是辛苦了。”
  若是其他人邀他吃茶,陈荣海自然不会去,可这不是不一般嘛,两人相携进去了里面,一番交谈吃茶之后,以陈荣海为首的几个太监,俱都揣着厚厚的荷包回宫交差去了。
  等陈荣海走后,薄春山非但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有几分凝重。
  见此,何总管也不好说庆贺什么的,忙呼退了下人,留老爷和夫人说话。
  “竟然是封王。”
  这实在让薄春山想不到,他之前也想过这件事后康平帝会如何安置他,他甚至已经想好若是给他封官,他就辞去找个借口离开应天,却万万没想到会是封王。
  “其实这么办也好。”
  薄春山疑惑地看了过来。
  顾玉汝道:“你有没有想过,封了王后就不用再给你实授任何官职,毕竟已是封无可封的地步,也就是说不管是文官武将,你已经达到了外姓人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有了这个王号,你不需要再做任何官,以后等着安享富贵即可。”
  薄春山开始还没明白,听到最后一句明白了。
  王位虽好,但无实权,因为有官位,才能有实权。
  “其实这样也好,以后就当一个逍遥王,无权便不用卷入纷争,想干什么干什么,他能这么做,也算没亏待你。”顾玉汝略有些唏嘘道。
  这个没亏待算是一语双关,即是说康平帝没亏待薄春山立了这么多功,也是说明康平帝最终还是压下了忌惮之心,选择不亏待功臣。
  之所以会封他王,即是让天下人都无可挑剔,其实也是在变相暗示。
  薄春山听懂了,也听明白了,露出一抹笑。
  “你说的不错,这样也好。”
  第184章
  随着各家的封赏到来, 应天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毕竟权利更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应天众人看得最多的便是‘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 有人塌楼,便有人起高楼, 无数人在这个地方因权利奏起一曲曲人生无常。
  而这一次,无疑是异姓封王最惹人瞩目。
  哪怕薄家明明想低调, 也架不住一个个上门道喜的人, 实在没办法,总不能失礼失仪, 只能摆宴宴请宾客。
  这算是薄家自打来应天后,第一次正儿八经摆宴。
  而随着薄家拉开序幕, 自然有无数人家跟上, 有些是跟薄春山一样, 在这次里得到封赏的,不庆贺是怕扎人眼, 如今大家都开始了, 自然要随大流。
  随着各家各府的各种宴起, 应天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
  阳春三月, 正是一年最好的时期。
  暂时把该处理的都处理了, 剩下的不好处理的是一时半会处理不了的, 康平帝也有闲心关心下其他事物了。
  首当其冲就是封后之事和太子婚事。
  潘皇后当日在坤宁宫自戕, 即使她不死,随着安国公谋逆事败,她也是被废沦为罪民的下场。所以潘皇后的死并没有替她保留尊严,她死后依旧被废了后位,连皇家陵寝都不能入葬。
  国不可一日无君, 自然也不可没有皇后。
  不过这一次群臣倒是识趣,没有再提立后不立后的事,倒是康平帝主动提了,之后自然水到渠成,定下封僖皇贵妃为后的事。
  其实想想也知道,太子都在那儿了,说明陛下的心思很明确,以前皇贵妃当不了皇后,是因为还有个潘皇后杵在那儿,如今潘皇后都没了,自然也该晋后位了。
  封后大典极为繁琐,需要礼部做大量准备,一时半会也举行不了,另一件事就浮到眼前,那就是太子婚事。
  毕竟太子也到了该大婚的年纪,尤其皇家规矩繁琐至极,从定下人选,到各种纳征纳吉的礼节和各种古礼,再到定下日子,筹备婚礼,时长可能达到两年以上,这时候挑选太子妃正正好。
  这边宫里刚动了念头,宫外各家各府私下快把这个消息传遍了,有适龄女儿的人家俱都蠢蠢欲动。
  太子妃啊,那可是未来的皇后,哪家不希望自家出个皇后?说不想的,那都是假话。
  “陛下要给太子选太子妃了?”
  廖夫人点点头:“现在各家各府上都知道了,也就你成天不爱出去,所以不知道。”
  如今廖夫人可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丈夫升了官,又成了陛下倚重的心腹,她在外面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走到哪家哪户都是受欢迎被奉承的对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