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222章 争议

第1222章 争议

  魏叔玉继续道:“陛下,臣的第三个理由,是杜启的武器。即便长安城池坚固,问题是,杜启的武器极为厉害,炮轰长安城虽说不至于炸毁城池,但至少能压制城楼上的力量。臣说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长安城的城楼上,十丈之内,那武器可以做到不轰炸吧。”
  李世民道:“可以!”
  顿了顿,李世民继续道:“甚至于,杜启的武器能有更精准的打击。以朕和杜启数次交锋的经验,或许十步之内的精准度,是能够把握的。”
  魏叔玉说道:“陛下,加入十丈区域的两侧,杜启同时以炮火猛攻,阻断我们的人驰援。而杜启的人,专攻这一区域,能否在一个时辰内,夺取这一段区域?”
  李世民道:“理论上来说,应该问题不大。当然,也不一定。因为炮火轰炸下,我们的人依旧能不断的驰援过去,总有炮火轰炸不到的区域,说一个时辰夺取这一区域,其实不容易。”
  魏叔玉沉声道:“如果杜启以炮火攻击时,把这一区域,分成几段,然后不断的进攻呢?到时候,各处都遭到轰炸,要及时驰援,可就不容易了。”
  李世民听到后叹息一声。
  正如魏叔玉所言,一旦是杜启真要进攻,或许李世民一天两天是能够守住的。但时间长了,按照魏叔玉提及的方式进攻,李世民还真的不一定能守住。
  再者,即便是不按照魏叔玉的方式,实际上杜启要打破长安城的防守,也并非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总之一座孤城长安,短时间可以挡住杜启的兵锋,时间长了,肯定是挡不住的。
  李世民道:“还有理由吗?”
  “有!”
  魏叔玉点头回答。
  李世民道:“继续说。”
  魏叔玉再度道:“第四,如今的长安城,早在杜启时期,就被杜启一直经营。即使此前,我们大唐拿下了太多太多的夏国商人,打击了夏国在长安的力量。可即便如此,杜启在长安城内的力量,依旧是不可小觑。”
  “一旦杜启进攻时,这一股力量,定然会爆发。而这一股力量,存在于暗中,也是极可能会影响到长安局势的。先前就已经说了,在长安城内,必然有很多人,已经私下里或许联系了杜启。”
  魏叔玉道:“一旦杜启的力量,引爆了我们在长安中的内应,那必然是极为危险的。所以这一点,看似是不重要,实际上却能爆发出极大的影响力。”
  李世民颔首道:“第五呢?”
  魏叔玉道:“第五个理由,便是如今的天下各地,烽烟四起,局势正不断的恶化。如果在眼下,陛下都还不撤离,不前往要准备和杜启抗衡的地方。那么等到地方已经彻底糜烂,各地已经不再尊奉朝廷。那么到时候,即便是陛下想撤离,恐怕都没有撤离的机会。”
  顿了顿,魏叔玉又道:“因为地方上,没有立足之地,需要陛下重新开辟疆土,重新整饬各地。所以眼下,还是要趁着局势不曾糜烂,便赶紧把地方掌控在手中。”
  李世民一颗心更是沉了下去。
  相比于此前的第四点,李世民认为魏叔玉的第五个理由,那是相当关键的。因为一旦失去了地方上的掌控力,那么李世民走到哪里,哪里都需要消耗精力去稳定。没了撤退的地方,到时候离开长安,他也难以有立足之地。
  李世民再度道:“还有其他理由吗?”
  魏叔玉道:“陛下,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理由,虽说不如此前那么重要。但是,都会影响到地方的稳定,都会影响到镇守长安。”
  李世民摆了摆手,叹息道:“罢了,你不必再说了。朕,选择迁都。长安镇守不了,那就撤离吧。只是要撤离,我们应该往哪里撤走,是北上往辽东去,还是南下往江南去?”
  涉及到迁都,不是简单事情。
  需要仔细考虑。
  魏征开口道:“陛下,臣建议迁都扬州江都。江都本就是曾经的帝都,也是杨广曾经经营的地方。我们到了江都,一方面是江南道繁华,能给予足够的财力;另一方面,江南水系发达,地方和北方大不一样,杜启的象兵、骑兵难以逞凶。甚至于,江南多水乡,没有北方的山地,没有北方的丘陵,所以火炮无法占据高地。”
  魏征有自己的理由,他继续道:“只要是盘踞在江南,杜启想要借助他的武器轰炸我们,那也不容易。故而,臣建议迁都扬州江都。”
  李世民点了点头,却是不曾表态。
  迁都扬州是一个方面。
  却并非唯一选择。
  “陛下,臣反对迁都扬州,臣建议迁都巴蜀之地,迁都到成都去。”
  就在此时,萧瑀开口了。
  萧瑀继续说道:“陛下,即便是江南多水乡,甚至于江南之地富庶。可实际上,江南之地哪里抵得了蜀中。蜀道之难,飞鸟难过。一旦我们撤入了蜀中后,就可以扼守要道,守住关卡。凭借蜀道的艰难,杜启的象兵难以抵达,根本就进不来。”
  说到这里,萧瑀抬头看了眼魏征,便收回目光,继续道:“另外,杜启的武器也难以运输,甚至于大军无法大规模的进兵。到时候,我们要扼守着要道,也就容易多了。所以臣认为江南守不住,唯有扼守巴蜀,才有一线生机。”
  李世民听到后,摇了摇头道:“退往巴蜀之地,的确是不错。巴蜀是粮仓之地,而且据有山川之险。可是,一旦进入了巴蜀之地后,我们就成了瓮中之鳖。我们的确是扼守要道,阻拦杜启进入。可同样的,杜启也扼守着我们的要道,使得我们难以突围出去。”
  “这一策略,朕不会选择。”
  李世民说道:“因为朕如今撤离长安,只是战略性的撤退,在将来,朕是要准备反攻的。萧卿的建议,便不必在提及,朕不会进入巴蜀。”
  作为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李世民有自己的战略眼光。他清楚巴蜀之地,是退守的好地方。退入了巴蜀后,杜启的许多武器,便失去作用。甚至于他提前退入后,就可以扼守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惜,这不是李世民的选择。
  李世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
  魏叔玉道:“陛下,关于迁都一事,其实臣此前在返回长安路上,就一直在琢磨。这一事情,臣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如今的魏叔玉,在危难之际,显现出卓尔不凡的能力,大放异彩。
  李世民对魏叔玉很是赞赏,点了点头道:“叔玉,你有什么建议,但说无妨?”
  他对魏叔玉称呼都有了变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