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135章 希望和失望

第1135章 希望和失望

  长安城。
  如今的整个长安,已经是风起云涌。
  因为被抓的夏国商人太多了。
  这一事情,使得人心惶惶,因为都担心夏国报复。在大肆的抓捕中,长安城内,忽然间,便有了无数的消息传出。
  传出的消息,便是杜启的应对。
  杜启勒令李世民释放所有夏国的商人,如果不释放,将会刺杀大唐的官员。
  这是夏国的应对。
  消息传得满天飞,很快被不良人知道,不良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便已经把消息传到了李世民的面前,当李世民得知后,面色顿时有了变化。
  杜启的威胁,极具针对性。
  甚至让李世民掣肘。
  李世民当即传召,召房玄龄入宫来议事。等房玄龄入宫后,李世民说道:“玄龄,关于如今长安城传播的关于杜启的消息,你可曾知道?”
  房玄龄道:“臣今日还在忙碌公务,所以暂时不知。”
  李世民当即道:“如今杜启的威胁,便是勒令我们释放夏国的商人。一旦我们不这么做,杜启将会刺杀我大唐的官员。而且杜启已经先传出了消息,告诉所有的官员,让官员各自辞官,否则一旦朕拒绝释放人,他就会下令刺杀官员。玄龄,我们如今怎么办?”
  房玄龄的神情,也肃然起来。
  杜启的应对太狠了。
  太果决了。
  如此安排,超出了李世民的考虑,也是超出了房玄龄的考虑。
  李世民见房玄龄沉默,一时间也是有些凝重。因为在当下如果大唐采取硬抗的手段,那么一旦杜启的人刺杀,到时候即便是官府做出了准备,也可能有损伤。如果是大唐直接释放了夏国的商人,便等于是认怂服输一样。
  房玄龄沉声道:“陛下,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决断。因为如果不搭理杜启的威胁,那么官员可能会很多辞官。而且刺杀下,也会有许多官员被杀死。所以最终,必定是人心动荡,各地也会出现动乱。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地方官员不断被杀,极可能导致地方动乱。至于释放夏国的商人,也等于是主动向杜启认输。所以两种选择,都有一定的为难。”
  李世民神情也是尴尬。
  眼下处境不妙。
  李世民沉声道:“房卿,你说该如何办?”
  房玄龄道:“陛下,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李世民心中叹息一声。
  这一刻,他开始怀念杜如晦了,因为杜如晦在的时候,但凡有需要决断的,杜如晦都可以立刻做出决断。可是房玄龄这里,要说出谋划策分析局势,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可要说让房玄龄做出决定,却是有一定的难度。
  李世民当即道:“来人,请太上皇来。”
  内侍立刻去通知。
  不多时,李渊拄着一根拐杖来了,如今的李渊,已经是风烛残年。他的脸上,已经是有了老年斑,背脊都佝偻着。
  李世民直接赐座,李渊坐下后,看向李世民道:“皇帝召我来,可是有什么事?”
  李世民直接说了杜启威胁的事情。
  李渊听完后道:“你如今说杜启威胁你,那么你,为什么要抓捕夏国的商人?”
  对于外界的消息,李渊如今是不闻不问的。自从把手中的棋子,全部交给了李世民,李渊就不曾过问事情。尤其是这几年内,李渊本身更是苍老了太多太多,也已经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事情,整日里都是呆在宫中。
  尤其是去年寒冬,他数次发病,近乎是已经撑不住。好在最后,李渊又熬了过来,只不过李渊本身,却知道自己恐怕是时日无多,最多只有一两年的时间了。
  李世民听着李渊的询问,心头却是叹息道:“因为李孝恭自长安消失,也是杜启的人带走的。这个长安中,杜启要带走苏定方的家眷,那就带走苏定方的家眷;要带走李靖的家眷,也是直接就带走李靖的家眷。如今,连李孝恭一家人也带走。所以朕把夏国的商人抓起来,一一提审,要查出杜启的眼线,把杜启安插在长安的眼线一网打尽。”
  李渊再度道:“如今你拿下了杜启的眼线吗?”
  李世民道:“还未有发现。”
  李渊沉声道:“既然是没有发现,何必要一直继续抓人。而且抓了的人,为什么不释放。提审是可以,问题是这提审的方式,却是不应该如此暴利啊!皇帝,你做事情,以往不是这么毛毛躁躁的,怎么这一次涉及到李孝恭的事情,确实如此的急躁。”
  这一刻的李渊,有些恨铁不成钢。
  李世民很不错。
  堪称明君。
  可是李世民涉及到杜启,事情就不好处理,仿佛失去了理智一样。
  李渊的声音很是沙哑,但传入了李世民的心中,却是仿佛有晨钟暮鼓敲响一样,使得李世民心头一颤。他内心也是回想自己对于夏国商人的处置,的确是抓捕的所有夏国商人,暂时都是羁押起来的。之所以把所有的人羁押起来,其目的是为了断绝杜启的眼线。
  所谓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便是如此。
  故而演变到如今的局势。
  李渊说了一番话后,因为情绪有些激动,以至于呼吸都有些急促。他停顿了好一会儿,才又继续道:“皇帝,按照朕的处理方法,其实就很简单,眼下大唐和夏国交战,大唐处在不利的地位,所以大唐方面便主动示弱。”
  “等到大唐有了足够的实力,再行报复不迟。昔年文景之治,灿然文风,更是为大汉崛起奠定基础。可事实上,汉文帝、汉景帝时受到的委屈少吗?”
  “一点都不少,两人所承受的委屈太多太多,不仅是来自国内的压力,还有来自外部匈奴的压力。远的不说了,就说这大唐刚建立时,天下群雄割据,而北方突厥又是强横无匹,铁骑纵横无人能挡。”
  李渊说道:“在这一前提下,大唐是极为不容易的。也就是到了你这时候,大唐才平了北方的突厥,稳定了内部局势。所以老夫的观点,你先释放夏国的商人,主动向夏国示弱。另外,杜启拿下了沙州、瓜州两地,就把这两地让给杜启,和夏国谈和,不再开战,休兵止戈。”
  李世民听完了后,内心却是在思索着。
  他承认李渊的分析有理。
  可这些,却并非是李世民愿意采纳的策略,不是李世民愿意奉行的方式。
  这不是他的风格。
  李世民却是不曾立刻回答,而是开口道:“父皇,容儿臣想一想。”
  李渊看了李世民一眼,摇头道:“皇帝,你是老夫的儿子,你的秉性老夫清楚。你一贯是,不服输的。实际上你这一次来,并非是向老夫问策的,而是希望老夫的答案,和你是一样,也是采取铁血手段,直接镇压国内的检验,直接不理杜启的威胁。如此一来,你也就有了底气。只是你是皇帝,你想要从朕的这里,得到底气,恐怕是不行了。”
  李世民道:“多谢父皇。”
  李渊说道:“谢我这个行将朽木的老头子作甚,你来求助,老夫没有给到你想要的。反倒是,给了你不想要的答案。”
  李世民说道:“不管如何,有父皇在,我就有底气。”
  李渊起身道:“你忙你的吧,老夫回去了。”
  他知道劝说不了李世民,因为李世民的秉性,其实和李渊骨子里相同,都是认定了的事情,就肯定是不会改变主意的。
  李渊拄着拐杖,缓缓的起身,便慢悠悠的离去。
  李世民望着李渊离去的背影,那一双明亮的眼中,露出了一些缅怀神情。因为到了如今,局势渐渐的已经是失控,甚至大唐的走向,未必就会受李世民的掌控。
  一切,只能是看天意了。
  尽人事,听天命。
  “唉……”
  李渊往外走时,当他走出了大殿,站在大殿门口时,又忍不住叹息一声。悠长的叹息声,以及重重的喘息声传出,彰显李渊的疲惫。这叹息声中,又多了一丝的彷徨和不安,因为李渊忽然觉得,你越是不希望看到的事情,他越是可能出现。
  李渊不希望李世民走杨广的老路。
  不希望大唐二世而亡。
  可是杜启的崛起,使得大唐愈发的危险,极可能真的会出现这一状况。
  李世民则是又看了眼李渊离去的方向,旋即看向房玄龄,说道:“房相,你也回去再琢磨琢磨,思考一下该怎么办。”
  “臣遵旨!”
  房玄龄起身告辞离去。
  李世民枯坐了好一会儿,不曾召见麾下的文臣武将,而是专门去了后宫一趟,见了长孙无垢。虽说长孙无垢一向是不理政务的,不干预政事,但人就是如此,你越是不去搀和,李世民反而越是愿意和长孙无垢分享。
  李世民到了宫殿中,摆了摆手,一众侍女全部退下。
  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垢,说道:“观音婢,此前因为李孝恭夫妇悄然消失,被杜启的人带走。朕下令抓捕了夏国商人提审,如今杜启已经是安排了人传信,说朕如果不释放夏国商人,就要刺杀大唐官员。眼下的局势,朕一时间也是有些为难啊!”
  长孙无垢却是起身,走到李世民的身旁,替李世民揉太阳穴,缓缓道:“陛下,妾身不懂什么朝政上的事情。妾身只知道,陛下做什么事情,肯定是有理由有原因的。不管陛下做什么,妾身都支持陛下。不管如何,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宗社稷。如此,足矣!”
  李世民听到后,却是停顿。
  他眼中掠过一道精光。
  忽然竟是大笑起来,旋即李世民说道:“观音婢,你说得好,朕做事情,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宗社稷足矣。”
  长孙无垢也是脸上多了笑容。
  她是李世民的妻子,是李世民背后的女人,只需要全力支持李世民即可。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说了一番话,便大步起身离去。
  他已经有了决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