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886章 凡我治下皆为汉民

第886章 凡我治下皆为汉民

  在众人称赞后,马周忽然开口道:“大王,臣认为推行车同轨、书同文,以及让所有人尽皆为汉民,为我夏国子民,应该有一个前提,不应该是抵抗者杀无赦。”
  杜启道:“怎么说?”
  眼下的情况,是在仔细的研究事情,最好是都畅所欲言。
  杜启就希望各自发表意见,如此才能得到最为合理的消息,而不是一拍脑门儿决定。众人的目光,也都是看向马周,眼中有着一抹期待,想听一听马周的高见。
  在当前的情况下,虽说所有人拥护杜启,拥护夏国,可要让所有人发自肺腑的拥护夏国,认可自己汉民的身份,那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为每个国家的百姓,都有各自的信仰,以及各自的言语等。
  所以要彻底消弭这些,要把所有人统一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强行推行,肯定会发生抵抗和战事,所以众人此刻,都好奇马周会说出什么言论来。
  马周掸了掸袖袍,便继续道:“大王,臣在夏国期间,了解了当下的赋税结构。如今夏国的赋税结构,主要是商税为主,其余农税可谓微乎其微,近乎是不占比例。即便如此,我们眼下的商税,已经连年递增,在高速发展。在这一个前提下,臣认为我们有足够的财力做出一定的条件,促进大一统计策的推进。大体方面,臣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考虑。”
  杜启说道:“哪三个方面?”
  马周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道:“第一个方面,是涉及到书院的安排。此前大王曾允诺各地的百姓,会修建书院,让无数人读书。”
  “其实读书,传授学问,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要推广书院,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肯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至于消耗巨大。如今要推行大一统计策,书院必须进行,不能耽搁时间。”
  “而且如今夏国的财力愈发充裕,国库充盈,有了钱就可以大范围的建立书院。在我夏国境内,从州,到县,再到乡,都必须要设立书院,以便于传授学问。”
  “传授的学问,也是有限定范围,不能随意敷衍。从小开始,从语言、文字,再到对于所有孩子灌输忠于夏国拥护夏国的思想。因为读了书,就有了参加科举的机会,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相信会有无数人读书的。”
  马周阐述了一点后,又继续道:“第二个方面,是以利诱惑。但凡我夏国境内的汉族子民,都享受农税、徭役上的惠民措施。眼下诸多的地方,免除了农税、徭役,但等到恢复时,凡我汉民,才有享受一定年限的免除农税、徭役等。”
  “至于其余的各族子民,没有这样的机会。你要依旧是焉耆州的某某族人,就不能享受待遇,只能是脱离自身的族群,成为汉民才有这个待遇。”
  “官府不主动出面鼓励,也不反对其余各族子民加入汉民,成为夏国汉民的一份子。但是成为了汉民,就必须讲官方的话语,要按照汉民的规矩办事。”
  “这一办法,是逐步的削弱各州各族的子民。即便是出身突厥,亦或是出身吐蕃,还是出身其余各族的人,只要愿意成为民汉,他们就都有机会。”
  马周侃侃而谈,已经阐述完第二个方案。这方案结束后,众人却是议论了起来,因为涉及到这一方案时,存在一些问题。
  礼部尚书王文开口道:“大王,按照策略来说,马周提及的策略,的确是极好的,因为有利益作为引导,推进起来会很轻松很容易。问题是,这样用利益吸引,恐怕并不牢固。另外,公然优待汉民,却是苛待其余各族,是否有失偏颇平衡。”
  王文接连说了好几个问题,才又说道:“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我认为不怎么妥当合适!因为一旦传出去后,百姓议论,民心沸腾,到时候大王在百姓当中有很高的威望,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的。”
  随着王文开口后,袁胤也道:“大王,臣也赞同王尚书所言,计划是极为不错的。问题是这样的施政,是否会引发大波澜大动荡呢?”
  其余的人纷纷表态。
  不过支持马周的人居多,尤其上官仪、来济都是站在马周一方的。这也表明内阁的态度,内阁是同一个声音。至于其余人,有是支持马周的,反倒是赞同王文观点的少,因为王文的观点太过于畏首畏尾。
  杜启听到后不以为意,笑了笑道:“我夏国要长治久安,自然只能容下一种声音。所以在当下,只留下汉民,逐步削弱其余各族,本就是要进行的。”
  “马周的建议以利益影响,这是最为平和的过渡方式。就按照这个策略办。至于说什么苛待其余各族,我不曾苛待,只是优待汉民而已。”
  杜启说道:“你想拥有这个好处,可以啊,成为汉民就是。如果你不愿意,执意要坚守自己的底线,那就坚守,本王也不反对。马周的建议,可以推行。”
  此话一出,便直接定鼎。
  再无人议论。
  在所有人中,杜启有足够的威望,足以一言而断。
  杜启继续道:“马周,你的第三个方面呢?尽管说,但说无妨。”
  马周又说道:“大王,臣要涉及的第三个方面,是鼓励生育。眼下我们西域各州,实际上人口是相当稀少的。只要百姓生了子嗣,到官府统计,且登记造册后,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嘉奖。尤其是生下三孩、四孩的,可以加大奖励。总之我们夏国人口越多,实力也就越强。”
  杜启听到马周的话,也点了点头。因为如今这时代,人口是远远没有饱和的,尤其是西域,都是地广人稀。
  马周的策略,杜启很是赞同。
  马周再度道:“最关键的是多生孩子还有一个好处,孩子稍稍成长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书院学堂中,接受我们夏国儒士的教育,接受我们夏国的文化熏陶。他们打心底,就会尊奉夏国,就会认可夏国,从使得他们忘记曾经的焉耆国、高昌国等。”
  “妙,妙,妙啊!”
  杜启赞叹道:“马周的三个方面,都是极为经典,更是老成之谋。”
  众人都赞同杜启的点评。
  抛开第二点存在的一些争议,马周的分析是极为不错的,至少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是肯定可以帮到杜启的,能夯实夏国根基的。
  杜启继续道:“诸位,大一统之策是国策。眼下对于这一政令的推行,六部联合安排,以吏部为首。如今我大夏国内休养生息,就是要把所有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今年,恰恰是推广的最合适机会。”
  “臣遵命!”
  柳正希立刻就应下。
  他作为吏部尚书,自是贯彻杜启的安排,贯彻杜启的政令,其余各部的尚书也纷纷表态,齐齐表示支持。
  杜启继续道:“马周提及的三个方案,很是详尽,思虑也周全。总之按照马周的一踢,大范围的推广下去。”
  “臣遵命!”
  众人齐齐开口回答。
  杜启摆手道:“行了,既然都已经知道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就各自忙去吧。嗯,这一事情你们各部和内阁之间联合商议,看该怎么推行。王绩留下。”
  “是!”
  众人齐齐应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