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第554章 赵晋可为王乎?

第554章 赵晋可为王乎?

  此言一出,大庆殿顿时一片沸腾。
  甚至有人倒吸凉气。
  赵室的王爷,从女帝登基之后,就没干过好事,先是坤王赵飒,登基之后就反了女帝,最后化作一头白虎杀出临安城蛰伏在观渔城。
  直到李汝鱼去观渔城,才将这头蛰伏的白虎惊醒。
  不曾想他竟然投奔了北蛮。
  万幸,在大凉内乱之时,赵飒没有落井下石,否则赵飒配合上北蛮大将军郭侃,只怕那年的燕云十六州就不会是北蛮被打回去那么简单。
  再次便是乾王赵骊。
  临安夕照山一战,赵骊虽然死了,但也导致大凉双璧之一的岳平川死在临安。
  国失栋梁。
  不论岳平川为何而死,不论岳平川有没有野心,在满城朝臣中,岳平川都是大凉定鼎的人物,他在,北蛮不敢度关山。
  而也因为赵骊,才有赵长衣的西军之乱,才有了如今的西境女王徐秋歌。
  如今周妙书竟然又有意赵室之中择人封王。
  大家焉能不惧。
  就怕这赵室之王再出一个赵飒或者赵骊,只怕那时候没有女帝坐镇的临安,这位王爷很可能会取幼帝而代之,乱了大凉国祚之序。
  然而有人眼光较远,一惊之后明白了周妙书的用意。
  若是赵室有人为王,又是三相公决权之列,那么这人的身份和地位,再加上赵室和周妙书的鼎力支持,自然有了和李汝鱼一较高低的资格。
  确实是一着神仙手。
  朝臣们,自然不喜欢一家独大,如果有人能牵制李汝鱼,朝堂出现两臣共争的局面,对于三省六部诸寺监的官员来说……
  喜闻乐见。
  御史大夫赵镰还没出声,便有宗正寺少卿跳出来:“此举甚好,不知周相公以为,我赵室之中何人可以封王决权?”
  宁缺看了一眼周妙书,又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谢琅,然后又看了一眼闭目养神的枢相公,最后目光落在淡定自若的李汝鱼身上。
  默默叹了口气,出列,“某以为,天子之父,郡王、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寺卿赵麟,可担此责。”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哗然。
  众多臣子不由得暗暗吐槽了一句,咱们的宁相公果然还是老辣。
  按照当今朝堂局势,无论赵室是否有人能封王,或者说出现三相公决权的局面,又或者是李汝鱼一家独大,对于宁缺这位左相而言,都是蛋疼的事情。
  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没来由的被架空了许多,宁缺心里当然不痛快。
  所以他愿意看见三相公决权。
  也愿意看见赵室有人封王。
  但他又不乐意左相的权利被分走太多,所以他推出了天子之父赵麟。
  赵麟这个人么……
  若非赵祯被过继给女帝,他这辈子都只能是个国子监的小官员。
  哪能高升至此。
  而他就算高升至此,也依然软弱无能,虽然执掌宗正寺,作为宗正寺卿,却连宗正寺少卿都压不住,仕途能力简直丢赵室的脸。
  而且他本来已是郡王。
  幼子赵祯如今是天子,封为王爷是迟早的事情,甚至以后还会被封为太上皇。
  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
  宁缺推出他,一个是顺势而为,另外一个,则是以宁缺的手段,若是赵麟成为三人决权之一,只怕会彻底沦为附庸陪衬。
  周妙书?
  自然也玩不过宁缺。
  那样一来,似乎成了宁缺和李汝鱼对峙?
  也行。
  在群臣眼中,只要不是某一个人独大,谁和谁争权都一样。
  有斗争,才能有空子可以钻。
  周妙书闻言,笑了笑,不痛不痒的说了句宁相公好建议。
  李汝鱼冷笑了一声。
  谢琅默不作声。
  枢相公睁开了眼看了一眼宁缺,有些意外。
  今日才发现,咱们的宁相公也是有野心的人。
  签书枢密院事王竹书嘲讽的笑了声,心里暗暗道了一声,这大凉朝堂比那大唐朝堂更有意思啊……
  听到左相宁缺推荐自己作为赵室封王之人,作为宗正寺卿,自然是要参加大朝会的赵麟先是一喜,继而一惊。
  想起了儿子赵晋对自己的交代。
  小不忍则乱大谋。
  决不能因为些许诱惑就破坏了赵晋和周妙书谋划好的计划,自己封王是迟早的事情。
  几乎不需要周妙书的眼神示意,赵麟出列,难得的硬气了一次,道:“赵室封王之人,当是有功于江山社稷,有功于天下黎民的才德兼备之人,我虽未陛下之父,然自认无寸功于大凉,愧不敢当耳。”
  不急于一时。
  只要解决了李汝鱼,压制住宁缺,赵室当权之后,自己不可能不封王。
  宁缺有些意外。
  旋即猛然想明白了一点,额头顿时出现了一层密汗。
  周妙书和赵室的目的不是推赵麟为王。
  那么是谁?
  难道是女帝曾经暗暗给自己提醒过的,那位潜伏在赵室如龙潜渊深不可测,有可能是异人的那位赵室子弟,若是被此人得逞……
  后果不敢想象!
  李汝鱼若有所思,和宁缺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警惕。
  只怕赵室即将推出的人,绝非常人!
  群臣议论纷纷。
  其实除了几位相公和几位六部重臣,以及被周妙书拉拢的朝臣,此刻整个大庆殿上,仅有几个人意识到了接下来的轰动。
  其中,便有在枢密院任职的卓宗棠。
  当然,他官职还不够高,说话没有分量,此刻只是安静的立在朝列之中。
  周妙书咳嗽一声,怒道:“大庆殿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众臣噤声。
  御史大夫赵镰一副很苦恼的神情,“既然郡王赵麟不愿意承担此重则,那么我赵室子弟之中,又有何人可以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周妙书假意思考,许久后才道:“赵麟之子赵晋,既是陛下兄长,又素有才华,虽说如今尚未入仕中枢,但我等群臣可共同辅助之,三五年之内,定然让其封王,这之前,可让其进入云台阁,暂行辅政一职,待熟稔朝务之后,再担王爷之位行决权之事,诸位以为何?”
  这个理由很够了。
  天子兄长,按照大凉的前例,将来也很有可能封王,最差也能混个郡王。
  果然是他!
  李汝鱼无奈的叹气,女帝担心的事情,果然一步一步在变为现实。
  赵晋,才是赵室真正的主心骨。
  这人藏得真够深。
  必须阻止他封王,一旦今日敲定,只怕要不了三五年,以周妙书和赵晋谋划如此之久的布局来看,最多三五个月,赵晋就会封王。
  周妙书所谓的三五年,其实是缓兵之计,麻痹自己和宁缺等人的防备。
  李汝鱼出列,“赵晋如今何职?”
  作为左散骑常侍、兵部尚书、北镇抚司镇抚使、同知枢密院事,女帝钦定的兼国之人,李汝鱼这句话分量不可谓不重。
  没人敢忽略这一问。
  周妙书也不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