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锦衣御明> 第610章 九边帅府的实力

第610章 九边帅府的实力

  大同·九边帅府。
  “这是我军第一次召开高级别军议,而且还是这等规模的召集,驻守各地的总兵官、抚军使前来,所以说参谋本署一定要调度到位,确保各地在总兵官、抚军使缺席的前提下,依旧能够保证其应有的战斗力!”
  赵宗武看着眼前的战争沙盘,这座庞大到占据有半间房子的战争沙盘上,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用鲜红的旗帜,标注着属于他的势力。
  麾下掌握的疆域多了,为了确保这纵向发展的疆域,能够拥有稳固的发展基础,有关势力的核心,赵宗武也是一变再变。
  从最初的辽东境内的金州、沈阳等城,到陕西境内的西安城,再到山西境内的太原城,最终明确大同镇作为发展中枢,由此也让大同迎来了新生。
  陈奇瑜点点头道:“此次征调各地总兵官、抚军使前来参加军议,参谋本署已对各地下达了对应的指导性建议,确保总兵官、抚军使离开期间,即便发生战斗,所部值班高级将领,亦能带领着各部军团迎敌!”
  五年的时间,让赵宗武最终拿下了九边的权柄,由此他在九边重镇,也部署了相应的总兵官、抚军使,确保九边重镇皆掌握在他手中。
  同时在九边重镇的范围之外,赵宗武他也整合了数地军队,组建了相应的总兵官、抚军使体系。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赵宗武的麾下,便拥有了15位总兵官、抚军使,由他们控辖着45部军团指挥使、军团宣抚使。
  这也使得赵宗武直接控辖的精锐军团规模,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八十余万众!
  而这还不算驻守地方的地方驻防军。
  若算上这些,其控辖的军队,更是超过了百余万众……
  除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这九处边防重镇外,赵宗武在贺兰山地域创建了定虏镇,在河套地域创建了武宁镇、兴平镇,在朵颜地域创建了雷神镇,在半岛地域创建了平襄镇、汉城镇。
  这15处边防重镇的确立,直接完善了华夏北部疆域的防线,同时用这八十余万众精锐军团的驻守,使得草原部族根本就不敢来犯!
  由此也明确了各镇总兵官、抚军使。
  辽东镇总兵官尤世威、抚军使朱万良;蓟州镇总兵官马世龙、抚军使李秉诚;
  宣府镇总兵官祖大乐、抚军使葛世凤;大同镇总兵官祖大弼、抚军使徐敷奏;
  太原镇总兵官毛文龙、抚军使陈忠;延绥镇总兵官刘兴祚、抚军使吴国勋;
  宁夏镇总兵官满桂、抚军使贺谦;固原镇总兵官尤世禄、抚军使艾万年;
  甘肃镇总兵官李卑、抚军使姜名武;定虏镇总兵官贺诚、抚军使毛承禄;
  武宁镇总兵官姜弼、抚军使高见;兴平镇总兵官曹文耀、抚军使姚与贤;
  雷神镇总兵官王世钦、抚军使侯世禄;平襄镇总兵官陈继盛、抚军使梁仲善;
  汉城镇总兵官张名世、抚军使李辅明。
  而对应的15处边防重镇,还建立了相应的地方驻防军,由此也使得姚抚民、王锡斧、吴襄、王朝臣、尚学礼、吕世举、王辅、吴文杰、白广恩、马科、吴陀、吴三凤、王朴、张士奇、吴惟进十五人充任地方驻防军指挥使。
  当初赵宗武在提出,要扩充军团八十余万众时,陈奇瑜、洪承畴、范天雄等一应九边帅府核心,皆神情震惊的看向他,他们的心中皆重复着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就是在这样一种不可能的前提下,赵宗武他用了五年的时间,还是完成了45部军团的扩建,这绝对是要感谢王嘉胤、王自用他们,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在陕西、山西闹起义浪潮,赵宗武他绝对不可能,这般迅速的完成对应的部署。
  另一方面,赵宗武他之所以要这般快速的完成扩军,目的就是为了让陆军中的年轻将领,真正演变成中坚力量,使得他们能够在陆军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不提军团宣抚使,单单提这45位军团指挥使。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王来聘、徐彦琦、刘兴邦、贺人龙、猛如虎、虎大威。
  祖大成、毛有俊、杨应乾、刘兴梁、刘兴治、孔有性、耿仲裕、尚可进、刘兴沛。
  刘兴基、祖泽溥、沈寿崇、陶国祚、许谨、杨正芳、鹿善继、曹鸣雷、杨肇基。
  冯国用、陈光玉、李隆、徐纯仁、董用文、杨麒、王承恩、高杰、刘光祚。
  王国樑、杨嘉谟、金国凤、王承胤、张叔嘉、孙应元、邓祖禹、吴自勉、宋伟。
  这里的每一位皆是驰骋明末的悍将,有些还是在赵宗武的培养下,彻底的放飞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在这中间或许有一部分高级将领,其心中依旧对大明抱有幻想,但是更多的却对赵宗武绝对忠诚。
  再者说他们在赵宗武麾下做事,那在世人眼中,本就是定国党的一员,所以说在绝大多数时候,赵宗武就已经把控住了整个北方边疆的命脉。
  如果说赵宗武在崇祯元年,没有领兵去征讨流寇势力,那么他就绝不会有今天这等境遇,但恰恰是他决定领军征讨流寇势力,才使得他从辽东这一隅之地,跳到了部署整个华夏战略的大层次上来。
  而在征讨、治理地方的过程中,赵宗武他也不断吸纳着人才,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用一座关陇军校,赵宗武就初步完成了所需军团的高级将领。
  也因为赵宗武手中握着的这番兵马,使得远在京城的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三人,根本就不敢在对赵宗武有丝毫的炸刺。
  如果说赵宗武一个不高兴,就敢领兵数十万来京,届时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将会成为虚无一般的存在。
  也因为这样一种状况,使得赵宗武、张维贤他们,形成了相对制衡的一种相处状态,北方边疆的事,赵宗武他说了算,其他地方的事,张维贤他们看着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