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我给崇祯当老师> 第46章 钢铁厂

第46章 钢铁厂

  拜完师之后,刘希森留朱信主仆二人在正堂吃了早饭,期间,朱信央求刘希森待会带他去看看什么是科学技术。
  众人吃完早饭,刘希森和李飞领着朱信去了钢铁厂,顺便查看一下炼铁炉熟铁的生产情况,而李飞要接着研究水力钻床。
  众人来到钢铁作坊,谷风拿了几顶藤制的安全帽,给几人带上。
  李飞见此,点了点头,看来自己之前的安全生产教育还是非常成功的。
  而朱信看着钢铁作坊上用大红纸写就的几行繁体字,莫名的出神。
  “高高兴兴上班去,开开心心回家来。”
  “安全生产记心间,亲人期盼在眼前。”
  刘希森和李飞看着朱信莫名其妙的表情,对视一眼后哈哈一笑。
  “安全生产很重要,钢铁冶炼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会受伤乃至丧命,就跟去年的王恭厂大爆炸一样。”刘希森对着朱信解释道。
  一提到王恭厂大爆炸,朱信至今仍心有余悸,此时也对墙上的几行不伦不类的繁体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而此时身穿钢铁作坊工装、脸上包裹严密的谷德,正在小心翼翼的将铁水导入枪管的模具中。
  第一批夏普斯式步枪,李飞准备生产五十枝。
  为了保证枪管的坚固性,李飞还是采取后式实心钢棍钻孔的方法生产枪管,尽管效率低,但是不易炸膛。
  而且实心钻孔的方法比直接模具浇筑的枪管,内壁更加光滑,减少了气泡和毛刺,更利于子弹飞行的稳定性。
  即便模具生产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枪管的制作还是采用实心钻孔法,不过现代钻孔的效率,可比李飞还没设计成功的水力钻床高多了。
  刘希森指着一根根很快成形的实心熟铁棍,对着朱信说道:“这就是科学技术。”
  “我直接把生铁炼成熟铁水,制作模具,进行浇筑,规格整齐划一,既免去了铁匠千锤百炼的功夫,而且熟铁性能更佳。”
  刘希森说道这里,拿起一根铁棍,随手递给朱信后,又说道:“看看这韧性,是不是比市面上的熟铁要好很多。”
  对于铁器,朱信自然是不懂的,但是身后的骆三还是懂行的。
  只见他接过铁棍后做了几次弯折击打的测试后,俯身对着朱信说道:“公子,确实韧性更强了,而且似乎更加坚固耐操。”
  五十根钢棍,很快就制成了,多余的铁水,谷德又浇筑成几个大铁块,以待后期炼钢之用。
  “之后,等熟铁准备完毕,我们还会再炼钢,同样直接熔炼为钢水,比此时的苏钢性能更强。”
  “以后,等条件成熟了,我还会将规模进一步扩大,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刘希森领着朱信在铁花四溅的钢铁作坊里窜来窜去,一边用朱信听不懂的术语开始了吹牛之旅。
  “一会儿,咱再去看香皂作坊,那里现在已经形成初步的流水线了。”刘希森看着朱信似懂非懂的表情,又对着他说道。
  众人参观完钢铁厂,李飞留下来继续研制水力钻床,刘希森则领着朱信继续参观肥皂作坊。
  此时的肥皂作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模式,现代厂房的设计,让首次见到的朱信惊奇连连。
  只见数十个穿着统一工装的妇女,在厂房里忙忙碌碌,制作草木灰,融化动物油脂,混合后搅拌,加入香料,倒入模具,成型后包装,最后装箱。
  每人负责一道工序,各司其职井井有条,妥妥的现代乡村土作坊。
  “这就是流水线生产,工人不用学会全部工序,只要熟悉自己所操作的工序就行了,上手快,效率高。”
  刘希森一边领着朱信四处察看,一边向他解释。
  朱信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工人在一起生产一件产品的场面,顿觉好奇。
  “现在香皂作坊的产能可以达到日产两千块,但我每天只生产四百块。”刘希森又道。
  “老师,这是为何?生产越多,您赚的不是越多吗?”朱信不解的问道。
  “哈哈,知道你会问这个,不过我现在说了你也不懂,这又涉及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了,奢侈品和饥饿营销,你现在还听不懂。”刘希森说道。
  朱信闻言,心里估计在暗自吐槽,又卖关子。
  “这些我以后都会教你,你现在就是了解一下啥是科学技术就行,等时间长了,这些你自然都会懂了。”看着朱信默然不语的表情,刘希森笑着说道。
  “老师,弟子知道了。”朱信点头称是。
  “当前我大明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于粮食不够吃、银子不够用,但这些都是表象,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参观完钢铁厂和香皂厂,刘希森领着朱信回到了庄子里,开始给朱信上第一课。
  “就像这桌子上的点心一样,大明一共就这一块点心,其中一大半让士绅阶层给吃了。”
  “而大明最广大的农民阶层只分得剩下的那一小块,天天吃不饱,人家肯定会掀桌子骂娘,甚至造反。”
  刘希森指着桌子上的一盘点心,对着朱信说道。
  “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多做点心,争取让大家都能吃饱,也就是我说的提高生产力,另一个就是合理的分配点心,争取让所有人都能吃上。”
  朱信听完刘希森的一席话,一时间如梦方醒,长久以来压在自己心里的那个谜团,今天终于得解。
  随后,朱信正了正衣冠之后,对着刘希森一揖到底。
  “你现在还小,也没有功名,治国理政、分配点心的事你也管不了,所以咱们先研究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力的事,争取把点心做得多多的,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吃饱。”
  刘希森扶起朱信后说道。
  朱信闻言,更感惭愧,自己身为藩王,是不能考取功名的,看来老师的愿望算是落空了。
  于是,朱信心里就有些踌躇,自己的身份要不要跟几位老师坦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