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战国野心家> 第300章 金玉其外败絮中(四)

第300章 金玉其外败絮中(四)

  适的目的,自然是让墨家渗透楚国内部,借助变革的机会控制一部分楚国的官僚,同时借助削爵减禄的机会,培养出一批新兴的阶层。
  真正的目的,当然不能和楚王说,但却是可以暗中操控和渗透的。
  所能说的理由,一定要让楚王觉得,这是实实在在在为他着想,同时适当地让楚王觉得墨家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利于万民。
  有些政治智慧,不是君主不聪明,而是他们没有经验应对那些后世的造反夺权手段。
  正如黔之驴不畏虎,非是能胜,而是不曾见。
  适于是便道:“前岁在商丘,楚国的症结我已经说出。刚才于密室,所要面对的痛楚也已清楚。”
  “那么想要变革成功,便需要王上有能力……在贵族们反对以致反叛的时候,可以撑得住,并且击败他们。从而推行利于楚之万民的法度政策,这正是墨家所期待的。”
  “那么,借助墨家的这些守城器械,守住方城鲁关,使得王子定不能入楚,这是第一步。”
  “墨家在南阳开矿,既可以充实您的府库,让您有钱对抗那些贵族的叛乱;又可以使民众得利,我想您也清楚沛县的稼穑变革,使得民众财富倍增。”
  “民众种植变革,您才能征召士卒,训练士卒,否则战乱一起田地荒芜民众必然不满。”
  “学吴起于西河,或是墨家与沛县,征召民众从军,或是将来号令收回封君土地,分配给有功之人,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愿意为您而战。”
  熊疑亦是聪慧之君,听明白了适的意思,这是加强集权的必须手段。
  削弱贵族的好处自不必谈,熊疑看来如果真的可以收回贵族的封地,那么这些土地归属于农夫,他们缴纳的税收就可以直接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理论上,因为少了贵族的盘剥,可以让农夫所受的盘剥更少,加上有墨家的技术,这种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农夫当然希望自己手中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从繁重的封建依附关系上解放出来。
  只是,熊疑觉得这件事……很难说。
  如果说直接拿贵族开刀,民众是否会支持自己?民众是否信任自己?民众能否帮助自己打赢贵族的反扑?
  他没有考虑到更深层次的墨家渗透的问题,但仅仅这些浅显的问题,已经难做。
  迟疑之后,说道:“这正是你刚才说的,若能变革,民众才能得利才能知道法令的益处。可是变革成功之前,封君依旧控制着民众,他们愚钝而不知道祸福利害,只怕不能够借用。”
  适点头道:“所以才要修建鄢郢。”
  熊疑更奇,想不出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
  适便道:“鄢郢四通八达,是楚之要地,更是楚国旧都。然而鄢郢真的只是为了防备三晋侵入吗?如果三晋已经抵达了鄢郢,那么王子定只怕已经可以将您驱逐了。”
  “所以,名义上鄢郢的建设是为了防备外敌,实则是为了防止今后贵族封君对变革不满而反扑。”
  “只要守住鄢郢,那么就可以逐渐击败那些反扑的封君。郢都、鄢郢在您的掌控之下,这是楚国的精华之地,而且多是您的直辖封土,这里变革成功,您就可以不必担心封君的反扑了。”
  “因而,建设鄢郢修筑城防,只是为了今后。而一些变革,可以先在鄢郢发起。”
  “如今墨家的才能您是知晓的。天下也是闻名的。”
  “如果在鲁关抵御住了郑韩魏的攻击、在南阳修筑的冶铁作坊,并且在鄢郢获得了民众的信任,那么变革就可以成功。”
  “如果……墨家巨子举荐一人,您可以任命为县尹,来先变革吗?”
  墨家的才能没的说,而且商丘一战、沛县发展这些事早已传遍天下。如果说墨家可以作为县尹,熊疑确信这是可以让一个大县政通人和的。
  这算是真正的意外之喜。
  墨子常年游说各国君主,也有举荐人为官的能力和先例。
  而且墨子想要举荐人为官,手段极高,这也是之前有诸多弟子投靠的原因。
  当年墨子先派遣了管黔前往卫国,大肆传播高石子的名声,自己又因为在卫国的名声,也赞赏了一番。
  卫国国君便任用了高石子,并且授予了卿位。
  此时已逝的高石子却是个死硬的墨家弟子,劝谏卫君实行墨家的道义,却不想卫君根本不听。
  于是愤而辞去,放弃了高官厚禄,墨子还称赞道:“天下无道,仁义之士不应该处在厚禄的位置上。现在卫君无道,而贪图他的俸禄和爵位,那么,就是只图吃人家的米粮了。所以你做的很好,值得墨家弟子学习。”
  这件事经过适在市井间传播的墨家文章广为人知,也知道墨子想要举荐弟子,要么是为了劝谏君主行墨家的道义,要么就是觉得这还算是个“有道之君”,可以拯救一下。
  楚王根本没想过墨家会提出做县尹这样的要求,大喜之下,连声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数年之间,墨家声名鹊起,在楚国更是和一些贵族死仇,这一点熊疑觉得到时候墨家也只能依靠自己。
  而且墨家的名声传播的太厉害,宣传的太高,只是让墨家推荐的人做县尹,众人也不会反对,这一点权力他多少还能做到。
  熊疑看了看适,连声道:“您难道要做这县尹?你这样的才能,是天下都知道的。”
  适摇摇头道:“未必是我。而且,墨家虽有百千人,实则一人。一人为县尹,既要利天下,也必然不会是一个人,而是许多同志辅佐。”
  “如果只是我一个人,难道可以做成什么事吗?”
  楚王更喜,不是一个人,那便是一群人……这样的人物若是来楚国,这些将来的变革,可能真的可以实现。
  只要先守住方城一带,让郑韩魏不能入王子定,那么之后的事……楚王觉得大有可为。
  楚国不是宋国,楚王也根本不担心自己这边出宋国那样的事,而且宋国那边的事……墨家是做为一个调停者的身份出现的。
  至于沛县,也非是鄢郢,在楚王看来根本不可能出现沛县那种半独立的情况:沛县四周并无强敌,而墨家的头号敌人便是贵族,想要变革似乎不可能不借助君王的力量,真要反叛贵族和君主合力可以捏死。
  这似乎是复制沛县之路的死地。
  既楚王心动,适便趁着机会,将一些听起来极为利于楚王、实则对墨家渗透极为有利的条件……或者说在楚王看来的良策说了出来。
  墨家要垄断教育,培养后续人才。
  墨家要掌握武装,渗透武装内部。
  墨家需要开启民智,借助君王想要集权的想法,先拿楚国贵族开刀。
  这几点,在楚王听来,则是另一种满是对他有利的说辞。
  楚国的王师是楚王的精锐力量,但是适认为这些力量还不够,应该编练一批新军。
  商丘一战,墨家的步战成名,又有火器火药,更是如虎添翼。
  楚王自然希望自己手中也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沛县义师”,可以做到以数百人穿阵而击的强军。
  如果一旦贵族变乱,既可以控制都城,又可以拉出去和贵族决战。
  墨家练兵有术,正可以借用。
  适表示,这些新军不要用贵族子弟,而是用一部分工商之民,同时日后鄢郢变革成功,也可以征召一部分小农加入。
  既然名义上是为了给楚王用,所以楚王需要支付军饷,数量不必太多,如果钱不够墨家可以借。
  同时,鄢郢的一部分税赋收入,除了上缴国库外,可以余留一部分,作为新军的编练费用。
  墨家可以提供一部分基层军官和操训者,训练地就在鄢郢,以备将来。
  楚王听到的以备将来,自然是将来万一和贵族们彻底翻脸,这支新军可以守备鄢郢,防止贵族直接攻破郢都;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拉到郢都控制局面。
  谁人掌兵,适表示楚王可以颁发虎符,成军之后可以将虎符颁发给楚王信得过的人,想来士卒都会听从虎符持有者的命令。
  这听起来极为美好。
  一则墨家训兵的手段,商丘一战给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则墨家的一些新式火器,楚王看来也只有墨家才能教授,比如那些在商丘城下大放异彩的火药雷,其余人哪里知道该怎么使用呢?
  而且似乎墨家并不掌管兵权,似也只是训练军队,为的也是今后变革这一目的。
  再者,缺钱的话,墨家也能够提供贷款支持,这些钱显然是额外于这一次守城之用的。
  至于垄断教育,适更是说的天花乱坠,而且也确实有道理。
  不谈教什么,只说楚王将来要变革,必然需要大量的能吏,才能够成功。
  而如今天下,能够教导出能吏的,似乎墨家这边就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这两件事,都是在之前谈判之外的东西。
  楚王也明白,这些东西过于机密,不可能提前让贵族知晓。
  对于墨家的用意,楚王倒也没有怀疑,在他看来墨家还是为了“利天下”,以此为宝,俸禄之类的东西墨家似乎并不看得上。既有说得过去的动机,似乎便无阴谋。况且,适这一次弄得根本不是阴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