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古代言情>寡人无疾> 第170章

第170章

  “殿下真是善心人,难怪对刚才那道人也这么宽厚。”
  这名宦官喜笑颜开,看看一同出宫的宫人礼官们早就已经凑到法坛那里去了,也心痒难耐,一听到刘凌让他随意,立刻就挤进了人群。
  此时王七也已经送完玉板走了回来,放下手中的杂物,状似无意的站在了刘凌的身边,嘴唇翕动着问道:“敢问殿下,王姬可好?”
  刘凌知道是王太宝林给的金环得了他的信任,微微点了点头。
  刹那间,王七的眼泪潸然而下,像是难以自抑一般捂住了脸。
  “太好了,太好了……大姐还活着……”
  刘凌含笑看着王七流泪。
  薛棣听到薛太妃无事时,也是这般情景。
  想来骨肉至亲,是不可磨灭的深厚关系,一旦有所希望,便会披荆斩棘,不顾一切地伸出援手。
  约莫几个眨眼的时间,王七已经平复了自己的情绪,擦了擦眼泪,丢下一句让刘凌如遭雷击一般的话来。
  “殿下,这天下,恐怕要乱了!”
  ***
  法事结束,刘凌匆匆和王嫂打了个招呼,便跟着宫人回了宫。一路上,刘凌犹如梦游一般,好几次闪了神,差点从马上掉下,也没有了之前刚刚出宫时那种什么都感兴趣的新鲜劲儿。
  几个宫人见了刘凌这个样子都有些害怕,再想到他是取了指尖的心头血后变成这样的,不由得生出了一丝恐惧之心。
  难道说帮人招魂,是真的会对自己的魂魄有所损伤的?
  一想到这个,他们看向刘凌的表情也变得古怪起来,生怕他一回了宫,也变成了活死人。
  变成活死人却是不会,可刘凌现在脑子里犹如一团乱麻却是真的。
  他的脑子里不停回想着王七对他说过的那些言语。
  “殿下知道,鄙人是个商人,南来北往,互通有无,便是鄙人的生意,所以对市场上的动荡极为敏感。大约从四五年前期,市面上的粮食便一直在被人囤积,鄙人也曾探查过,发现各地都有人在囤粮,且做的隐蔽,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只是但凡囤积新粮,旧粮就要被抛出,市场上的粮价变动荡不大,可这几年新粮被囤积不少,旧粮却没有被大量抛出,导致粮价越来越高……”
  王七的声音还犹如在耳边。
  “恵帝时,天下设立十七处皇商,举凡盐、铁、铜、粮一旦价格有所波动,立刻便有皇商彻查清楚,或抛或购,平抑物价。可如今皇商已经名存实亡,天下商人争名逐利,粮价一高涨,许多人都看出这其中有利可图,于是乎从去年起,但凡大一点的商号都囤积了不少粮食,就等着囤积居奇。”
  “今年南方大旱,秋收的情况不尽人意,加上赋税未减,民间已经有了许多摩擦,只是还没彻底爆发出来。现在市面上的粮食又被大商人囤积,等百姓没有了粮食又买不到粮食之时,恐怕会有大祸!”
  “非但如此,鄙人做的是西域通往中原的生意,主营的便是马场。这么多年来,举凡有关马匹生意的消息,都比旁人更加灵通。”
  “从前年起,从凉州、肃州各马场售往中原各地的马匹价格越卖越高,如果是西域的种马,更是百倍的获利。殿下,这行商犹如官场,也是有自己的规矩的,马匹价格变高,那是因为市场上有人在大量收购马匹,使得供不应求、有价无市,最终只能高价买再更高的价格转手的原因。如今连拖货的劣马都能卖到往年良马的价格,您说,有人又囤粮食,又囤马匹,是不是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了?”
  代国以前曾经发生过大旱,所以从恵帝起,京中就修建有十座粮仓,负责收储粮食,以备灾年所用。每年收入新米,再用陈米发放百官的禄米,已经成了定律。
  就如肃王,一年的禄米是三万石,这么多米他自己肯定是吃不掉的,要么售出,要么就赏赐给其他官吏作为福利,对于所有的官员来说,肯定希望市场上的粮价越涨越高,而不是卖个贱价。
  时人轻商,没有多少官员精通商道,即使是户部的官员,大多也只是精于计算,并非真的从过商。而所谓的“皇商”,因为先帝时“资助谋反”的原因,也不在得到重用,几乎名存实亡。
  是以如今国中出现了这么多变化,竟没有几个人发觉,恐怕还有不少官员认为粮价升高是好事,至少每年吃不掉拿出去卖的禄米可以换到更多的钱了!
  他该怎么办?
  他要怎么才能把这件事的严重性告之于父皇?
  对了,有薛棣,还有陆博士,实在不行,还有沈国公!
  一定还来得及!
  还来得及!
  ☆、第98章 夺嫡?谋位?
  但凡改革,都是困难重重,其原因除了因为改革会触动到既定利益者的利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使是皇帝,想要将政令完全正确的传达下去,也是很困难的。
  无论改革者多么强有力,制定的律法多么的严谨合理,但只要执行的人出现了问题,就会从最下层分崩离析。
  代国的律法和政策,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律法和政策,但由于人是有私心的,再好的德政也会慢慢变得腐坏,原本是为国为民的律法,却成了祸国殃民的原罪。
  到了这种地步,想要慢慢根除已经不可能了,但如果直接将根源连根拔起,就必须要动兵。
  只有杀一片、灭一方,彻底将既得利益者完全洗牌,将土地收归公有,再还归与民,才能根本解决掉这个问题。
  但是这些得到好处的势力,就会乖乖引颈就戮吗?
  没有人会这么傻,这世上如同萧家、薛家、赵家这样的门庭,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的家族依旧是以家族为先,所以从他们开始以国策横征暴敛之时,就一定料想到了天子最终会发现,雷霆震怒的那一天。
  反抗和自保的力量,从刚刚开始“违法”的时候,就已经在积蓄了。而如方党这种想要浑水摸鱼的,不过是给这些人提供了□□,互相得利而已。
  至于天下是姓刘、姓方还是姓其他,对于这些根深蒂固的家族来说,并没有太大差别,因为无论是谁在当政,都不可能小瞧了他们的力量。
  腐化吏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杀招,才是方孝庭真正的埋伏。
  刘凌走向东宫的步子越来越快,他的思绪也越来越清醒,以至于到了后来,戴良见到他时,也吓了一大跳。
  “殿下,您怎么了?”
  “什么?”
  刘凌的眼睛亮的可怕。
  “殿下,您没发现您一直在抖吗?”
  戴良捂着嘴,吓得说话都不利索了。
  “要要要不要找个太医给您看看?今日招魂是把您的魂丢了吗?”
  刘凌这才发现自己由于激动,身体一直抑制不住的在抖动,想必脸色也红润的可怕,所以吓到了戴良。
  他打开窗子,站在窗边吹了好半天的冷风,直到心绪平静下来,才考虑着该怎么把这个消息传给父皇。
  自己去说肯定不行。
  王家当年被族诛,回京勤王的各路兵马当年对王家抄家灭门,此事便是太后下的令,如果暴露了王七的身份,说不定这王家的遗孤也就从此见不得光了。
  告诉陆博士或是薛棣,都会让人生疑。他们一个是文士,一个是儒生,从未在民间计算过经商之事,如果突然有了这么多数据上报,那一定是非常突兀。
  那就只有……
  刘凌扭过头,眼神熠熠生光地望着戴良。
  戴良胳膊上鸡皮疙瘩直窜,抱臂哆哆嗦嗦地说道:“殿殿殿下,您您您看我干什么……”
  殿下是中邪了吗?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他!
  他可没先帝的癖好啊!
  “戴良,我记得你父亲未进入殿试、任工部官员之前,曾游历代国各地十余年,相交满天下?是否?”
  刘凌没管戴良的表情,自顾自问道。
  “是。”戴良听到刘凌是问这个,总算舒坦了一点,点点头,“我父母都爱游山玩水,代国各地,北至幽州,南至越州,东至胶州,西至凉州,他们都去过了。”
  “沈国公府是不是一直都在经商?我曾听陆博士说,你家数代无人出仕而不倒,就是因为经商能力了得?”
  刘凌继续发问。
  “殿下,您问这个干什么……”戴良有些困扰地挠了挠头,“经商毕竟不是光荣的事情,这个,这个……”
  就因为这个,加上他们家那些乱七八糟的家规,所以他们家的男人才一直娶不到什么好出身的姑娘。
  “不,你家经商,实在是大大的好事。”
  刘凌踱了踱步子,心中忐忑不定。
  沈国公府真的值得信任吗?
  沈国公府也在经商,粮价和马价暴涨不可能不知道,为何一直都不曾告之过户部?如果这种大事告诉了他们,他们没有出手帮他,而是私下开始囤积粮草,推波助澜,那他岂不是助纣为虐?
  可如果没有沈国公府的帮助,这样的消息,是很难送到父皇那里的,很有可能折子到了一半,就被压下去了。
  “殿下,您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想要让我家去办?”戴良敏锐的察觉到了刘凌心中的挣扎,直率地问出了口。
  “如果您有什么差事,只管提就是。我爹说我做了您的侍读,我沈国公府一门就和您已经拴在了一起,一荣俱荣。我祖父也说,我这样的庸才,能跟着您就是祖坟上冒了青烟,只准给您帮忙,不准给您添乱……”
  他是个直肠子,家中长辈私下里叮嘱的话,竟一下子倒了个干干净净。
  刘凌听了戴良的话,忍不住啼笑皆非,就算沈国公和戴执大人不可考,以戴良的心性,确实是很难在他面前隐瞒什么的。
  如果沈国公府真的在私底下做了些什么,他告不告诉他们,也没什么区别。
  “戴良,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情,非常重要。重要到我无法用笔书写让你带出去,而是必须你休沐回家后原原本本的告之你父亲和你祖父。”刘凌看了眼王宁,示意他去把住门,继续说道:
  “我知道你记性不好,我会说两遍,原原本本的分析给你听,你必须要记住……”
  刘凌顿了顿。
  “这关系到江山社稷!”
  他重重地说道。
  “那殿下,您还是不要跟我说了吧,我怕我记不住!”戴良不要脸地张大了嘴,“我祖父常说,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你这惫懒的家伙,说的都是什么鬼!”刘凌紧绷的情绪被戴良彻底给弄没了,哭笑不得地摇头:“沈国公都说了,你成了我的侍读便是我的人了,我让你在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为戴良说起这件事:“我今日在出宫,偶然知道了一个消息。这消息来源非常可靠,但是具体如何,还得麻烦沈国公府派人细细佐证……”
  他没有说王七的身份,也没有说出是从哪儿得知,只是将粮食和马匹的事情之事和其背后的隐患说的非常明白。
  “……正因为如此,我根本无法平静下来。如果一旦民间因为缺粮而动乱,那么只要有心之人加以引导,百姓不会对有众多家丁和护院的富商或豪族下手,只会冲击储存有大量粮食作为赋税的官府。一旦有官府出事,其他暴民便会纷纷效仿,等他们尝到了甜头,就会集聚起更大的力量……”
  刘凌沉下脸。
  “我不怕百姓造反会生出剧变,因为代国的吏治虽然出了些问题,但百姓对于官府依旧有着敬畏之情,王师所到之处,百姓必定是俯首称臣。但我怕幕后还有用心险恶之人,趁机混入乱民之中生事,甚至资助有野心之人粮草、马匹和军备,酿起更大的灾祸。”
  戴良哪怕再怎么资质鲁钝,听到这里也明白为何刘凌回来时不住在颤抖,因为他现在也已经紧张的连话都说不出口了。
  “那我怎么办?和我爹、我祖父说了这件事,就有用吗?”
  “我根本做不到什么,戴良,我能做的,只有借你父亲、你祖父的口将这件事告之我父皇。你父亲是工部大员,你祖父是国公之身,人脉广阔,无论是查证此事还是送呈上奏,都会引起重视。一旦这件事被发现,户部有许多经济上的人才,朝中又有众多能臣干吏,必定会想出解决的法子。再不济想不出什么法子,及早预防、想法子平抑粮价总是做的到的。“
  刘凌只恨自己没有早知道这个消息,早一点见到王七。
  “我明白了,我会一字不漏的告知他们的。”
  戴良点了点头。
  “殿下您放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