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另一边,刘稻是个没见识的,和那一队奇怪的人交错而过后。他忍不住夹马追上陆睿,贴近了说:“公子,那些人好奇怪,你看见没,大男人居然涂着口脂呢。”
  “噤声。”陆睿道,“此是京城,休得胡言乱语。那些是内官。”
  内官就是阉人。
  刘稻吓了一跳,忙闭上了嘴。
  刘富朝他背上抽了一马鞭:“没人问你就别张嘴。”
  陆睿也道:“京城不同别的地方,遍地权贵,监察院的番子到处行走。不管看到什么,想说什么都先憋住,到家里再说。”
  父子俩忙应“是”。
  才走过一条街,便有锦衣番子从一个府邸里枷了许多人出来。看着都是像陆家人一样的富贵读书人家,只现在形容凄惨,女眷孩子更是哭哭啼啼。
  陆睿主动勒了马,一行人停下为这些人让了路。番子们押着他们,从陆家人眼前走过。
  刘稻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眼睛睁得大大的。
  街头也有百姓揣着手围观。
  “马上都过年了,还没完啊?”
  “快了吧?都死了这么老多人了。”
  “再不搞完,可要耽误春闱了啊。”
  京城百姓如此淡定,也让刘稻大开眼界。
  他憋了一路,终于憋到了陆家的宅子里,吁了口气说:“那些就是监察院的番子啊?他们的衣服可真漂亮。”
  番子也是军户编制,这可跟卫军没法比啊,比起来,山东卫军跟乞丐似的。
  果然是天子脚下。
  陆正派来京城的人中,管事已经先回江州报信了,幕僚还留在京城观望。
  有他在,陆睿和他一碰头,便迅速地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这么多人?”纵预先想到了,还是为落马的官员数量吃惊。
  幕僚道:“看看是谁督办的,牛贵啊。”
  小事扩大化,大事深度化。总之吃人不吐骨头。
  陆睿道:“今上这是想大换血。”
  幕僚道:“也能理解。今上从登基,便被掣肘得厉害。朝臣们在先帝时被八虎压制得狠了,觉得今上比先帝宽厚,不免反弹得狠些。说白了,就如后院女子一般,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所以为什么文人作诗,动不动就自比妇人呢。
  “只今上狠起来,也不输给先帝。”幕僚道,“牛贵大搞特搞,倚仗得是什么?今上可有吭一声?说一声不好的?自然是因为牛贵和今上一条心,牛贵办的,就是今上的意思。”
  “挺麻烦,我们到京城的时候,大人的座师、房师都落马了。户部、吏部、兵部都在大换血。有人刚上任还春风得意,第二天也被枷走了。眼花缭乱。”
  “带来的礼物根本就没动,都收着呢,送也不敢送。”
  陆睿道:“那就别动,眼下情况,不要去沾惹麻烦。”
  幕僚道:“是,我也是这般想。眼下,踏踏实实,比沾惹麻烦强百倍。就怕沾上监察院,被株连构陷了。”
  陆睿问:“监察院一如前时吗?”
  幕僚叹道:“是。”
  监察院行事一如从前嚣张。
  这些日子传出许多笑话,道是一户人家被监察院叩门,主人家被吓得抖如筛糠,开了门直接就将自己的罪证呈上认了罪,只求少受刑求之苦——北镇抚司的大牢,进去了何止是脱三层皮呢,简直是抽筋碎骨。
  只监察院的番子头领看过罪证,脸色却微妙。
  因这时候才发觉——走错了巷子,拍错了门了。
  陆睿想起来从前,自己还寄希望于如果换了新皇帝,新帝能自发清理监察院这等毒瘤。
  果然那时候天真得可笑。
  母亲说谁得到一柄好刀舍得自己去折断,简直栩栩如生。
  小年过后,各地举子们陆续抵达京城。
  往年春闱,举子们聚集在京城,必然是各种文风盛景。雅集不断,互相交流。又有许多互相不服,各省的解元们哪个不是人尖子,斗诗斗文斗起来,精彩极了。素来都是京城百姓津津乐道的热闹,也只有京城百姓,才有机会见识到这许多人才济济一堂。所以京城百姓的眼界,可不是旁的地方人能比的。
  只今年,这些盛景都没有。
  举子们,尤其是那些今年第一回 到京城,第一回参加春闱的举子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来到京城,没什么机会和旁的地方的举子一较高下,反倒是大家一起揣着手,围观了京城的特色风景——砍头。
  在春闱前,举子们齐聚的时候杀得京城血流如河,甚至不等到秋后,也只有监察院干得出来。
  也是因为,大狱里人满为患,不杀的话实在没地方装人了。
  看杀人看得多了,原本意气风发的年轻举子们说话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就小了。
  就没有从前在地方上那么挥斥方遒、慷慨激昂了。
  人的天性还是先保护自己。
  而元兴四年这一届更荒谬的是,直到一月底了,主考官都还没定下来。举子们便很不踏实。
  因文官的关系网,便从这一场考试开始,一旦中了,当年主持考试的主考官便是新进士的座师。由座师牵头,同年们互相织连,一张关系网便出来了。
  座师得力不得力,于新进士的未来,影响颇为长远。故现在连主考都还未定,这群举子们就如没娘的孩子一样。
  好在由景顺五十年四大仓引发的这一场震荡朝廷的大案渐渐落幕,二月初主考终于定了下来,一切都好像尘埃落定了似的。
  待到了二月初九,陆睿下场了。
  会试的考试项目与乡试是一样的。三场考试,前面是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最后一场是策问。
  一如陆睿所料,策问问的是时弊。
  这可太多太广了。景顺帝在位五十年,上位者的一点点偏好积得久了,都能成时弊,更何况景顺帝后期年老昏聩,岂止是“一点点”偏好呢。
  陆睿洋洋洒洒写了满满一篇。
  只写完,自己又反复地读,沉思,发呆,在考间里反复地踱步。
  到了要收卷的时候,他下了决心,重新蘸了墨,将自己的名字涂了去。
  来收卷的差役看到了,只瞥了他一眼。
  京城人见识广,什么稀奇的事没看到过。
  考到最后崩溃大哭,撕了试卷的都有。
  疯了的也有。
  在考间里烤红薯,香得周围考间的人写不下去文章的也有。
  这只是涂个名罢了。多看他一眼,纯是因为他长得实在好看。
  从考场里出来,林梓年感觉脱了一层皮似的。他出来先找陆睿。
  在考场里关了两日一夜,陆睿下巴上也有青色的胡茬冒出来,但仍是风度翩翩,尤其眉眼间,有种平静释然。
  林梓年道:“看你这样子就知道一定能中。”、
  信心十足的模样嘛。
  陆睿却一笑,道:“必不中。”
  林梓年:“哈?”
  陆睿道:“我涂了名字。”
  林梓年沉默了片刻,悍然道:“……这跟我没关系,不是我带坏你的!得跟令尊令堂说清楚!”
  陆睿哈哈大笑。
  回到家里,陆睿跟幕僚说:“我火候不到,涂了名字,再给自己三年。”
  幕僚颇吃惊,因陆睿是浙江解元,到了解元这个水平,只要不是政见与主考相佐,通常不会不中。
  陆睿道:“现在若中,也就是二甲出身。”
  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陆睿的父亲陆正,便是进士出身。
  陆睿竟看不上进士出身了。幕僚心中暗暗摇头,觉得年轻人还是轻狂了。
  陆睿只微微一笑,不与他多解释。
  所谓幕僚,也不过就是个屡试不第的举子罢了。陆睿的官场手腕或许不如他,但眼界水平,早已经超越。
  他道:“京城的事基本定了,你也回去给父亲复命吧。我不和你一起走了,我还去别处看看。”
  会试放了榜,林梓年吊在末尾中了。幕僚和陆睿前后离开了京城。
  林梓年还得留下参加殿试。会试中的人,殿试一般都不会黜落。林梓年的成绩,大约能混个同进士出身。
  只是谁都想不到,元兴四年这一届有多倒霉,什么破事都让他们赶上了。
  整个元兴四年,真是叫人眼花缭乱,充满了血光之灾的一年。
  第130章
  陆睿是元兴三年的十月离开江州的,到了十一月中旬,陆夫人和温蕙估量着:“该到青州了吧?”
  陆夫人就很不喜欢林梓年。温蕙说不上不喜欢,主要是怕陆睿被他带着像他一样出去乱跑。
  也不能就说她们是妇人见识。因出门,特别是出远门,的确不是什么安全的事。
  哪怕是进京赶考这种,有人辞别了父母妻子带着憧憬去了,从此一辈子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也是正常的。
  陆正往京城跑趟官,赴任路上还差点死了呢。
  所以总想往外跑的人没感觉,那些被留在家里的人就不一样了。
  揪心哪。
  温蕙少时千里走单骑,在那之前她对“出门”全是憧憬。真自己走了一回差点死在外头,才晓得了厉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