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古代言情>姜姬> 家族小传

家族小传

  姜俭收下谢金, 出发去“劝”花万里回朝了。
  举凡当臣子的闹别扭了, 闹脾气了, 不管是一气之下怒而辞官, 还是一气之下带着大军在外不肯归顺, 当皇帝的一般都要派人去安抚、宽慰、百般劝导, 引人向善……总之就是放低身段说好话把人给叫回来。
  直接喊打喊杀的不是没有, 但这样就失了为君的气度了。当皇帝的,没点肚量能行?对臣子的一些失礼之举都要包容才对。
  ……特别是在自己底气不足的情况下,软和一些既有面子, 又有里子。
  所以姜俭当了传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不停蹄的去把花万里劝回来,这种事大家都能理解。
  顺便也理解了这花万里确实胆子大了。
  如徐公这里,就有人上门来说这武人就是不行, 你看花家在凤凰台里多少年了, 多乖巧懂事啊,花千降死得那么丢人, 花家放一个屁了吗?
  结果现在花万里手中一有兵就不听话了。可见, 要想让武人听话, 手中就不能放兵。
  所以, 之前陶公递上的奏表, 徐公看看,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徐公好容易不病了, 可脾气也回来了,当即让人把这个说客给赶出去, 还让他的弟子追到门外去唾到人家脸上, 充分表达了他的意思。
  这下人人都知道,徐公还是跟陶然不对付!
  大喜!
  本来都以为徐公都这把年纪了,也该为子孙留条后路了。看他冒了头,还以为是要站队了呢。又有陶然之前在帝陵祭祀时打下的底子,做足了忠臣的戏,于是都觉得此时此刻就是徐公和陶然讲和的时机了。
  但徐公这一唾就表示,他还是不站陶然,哪怕他死了以后子孙后代都受陶然压迫呢,人家也站公道正义这一头。
  没办法,徐公天然正义,他一站出来,正义的领导人就不是陶然了。
  那些原本观望的,都觉得陶然不值得下注的,蜂涌而至,徐家一时门庭若市。
  来找徐公的大概分成几个派别。
  第一派,无脑支持派。表示徐公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让打谁就打谁;
  第二派,自持公道派。表示徐公,现在情势这么复杂,你和陶公再继续相争,只会消耗掉咱们为数不多的精英,为了天下,你还是跟陶然握手言和比较好,至少别打的像以前那么凶。
  第三派,以毛昭为首,直接就问现在这样该怎么办?是保朝阳还是保陶然。
  这是实干派。
  徐公对毛昭说:“保皇帝。”
  毛昭:“那就是朝阳长公主?”
  徐公摇头,叹道:“是我的过失。以为御玺可以由旁人掌管,现在看来,谁都不如皇帝自己拿着好。”
  毛昭:“可是陛下……”是个傻子。你把御玺给他,他估计以为是块石头呢。
  徐公:“那就换个皇帝。”
  毛昭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他花了一些时间才平静下来,抖着声音问:“公可有人选?”
  大梁皇帝从第一个开始,就是长子继承。而且只有皇后所出的才能称为公子,夫人所出就是个普通人了,等公子继位为皇后,余子也都会出宫,他们早年都会拜师,之后就不再称自己是皇帝的儿子,而是称自己是某师之弟子,再序一个排行。
  后面不会这么严格了,夫人所出也能称公子,但还是太子的人选还是只看皇后,不看夫人——除非这个夫人真当上了皇后。在大梁的历史中,还真有这样的能人异士。
  不过非常非常少,这样的太子哪怕日后继位了,史书中也会记载为“异子”,称这样的皇帝得位不正。
  对大臣们来说也是耻辱,为了避免这种事一再发生,接下来的大臣会更加努力的阻止异子继位。
  再往后,当然就更加放宽了。夫人之子也可以序上排行,也可以假借种种手段,成为皇后之子或成为长子,乃至成为太子,继位为帝。
  最牛的是一个梁帝,想立他喜欢的一个儿子当太子,而那个儿子的娘偏偏只是一个夫人。他就不碰皇后,皇后当然就不会有孩子了,等皇后死了,他又死活不肯再迎一个皇后,跟大臣们斗智斗勇到他死前一刻,最后他赢了。
  因为他就这一个儿子是成才的,剩下的都被他关起来当猪养,真大字不识。
  大臣们捏着鼻子把这个公子迎为太子,再迎为皇帝后,在史书中大大的记了一笔。不止如此,这一朝的大臣在临死前写自己的小传时都把这一段给大书特书了一番,把这个糟心的皇帝骂得狗血淋头。
  姜姬最近都在看万应黎家淑女带来的嫁妆中的书卷,其中她最喜欢的就是万应历代家主自己写的小传。这个小传不止是记载自己的人生,或本家族内的故事,更多的是他活着的那个时期,大梁最出名的事,最出众的人。
  有的人能写十几本小传,姜姬读起来更觉得畅快。
  这种书卷真的只有在嫁妆或家族藏书内才能看到,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只从万应城一家的记载中,她就看到了另一个更鲜活的大梁。
  大梁七百多年,皇帝传了五十多代,有好皇帝,也有不好的。而这个好不好,不是从这个皇帝打过多少胜仗,或拓了多少国土来说的。
  从她读过的书卷中可以看出,判断标准有以下几个。
  第一:祭祀。大梁每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祭祀,一次是祭祖先,一次是祭天。
  皇帝在任时,祭祀的越多,越盛大,祭祀过程越顺利,就是他的功绩。
  某一任皇帝在任十六年,祭祀了四十几次,平均一年祭三次,黎家当时的人就对他评价不错,说他祭祖是没有忘掉死去的爹和祖先,是孝;祭天祭得好是诚,老天会保佑他的。
  这个判断标准,姜姬刚开始看到是笑,后来再一想,觉得还算有道理。因为皇帝的祭祀,其实就是靠全国各城的供品来支撑的。现在凤凰台要祭一次还要发圣旨叫各城送贡品来,在当时肯定连诸侯国都要出血。
  皇帝能祭这么多次,从侧面也证明了他在位时,各诸侯、各城都是很听话的。
  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一定是一个强而有力的皇帝。
  第二个标准是,人。
  这个人不是指穷苦百姓,而是指家有恒产的。基本就是大世家,小世家,乡间著姓等。
  某一任黎家人就在小传中这么写,说这个皇帝在时,这八-九年里,他们家多了七十多个儿子,九十多个女儿,这就说明这个皇帝是个好皇帝。
  猛一看,皇帝好像成了保生孩子的。
  但姜姬却能体会他的心情。从乐城到公主城,她时刻发愁的都是人才不足。这个人才,专指读过书,识过字,会算数,有一定的见识的人。这种人才,一般只有上述的家族中才养得出来。生在此地,长在此地,亲友故眷都是本地的人,熟知本地的一草一木,四时节气,这种最好用。
  换成乐城,她当时就对乐城世家的年轻子弟们流过口水。
  都能来当她手下的小吏多好!
  可惜当时这些人都自持家世身份,不肯服管。
  现在应该够了吧……
  姜旦砍了那么些头呢,姜武也搞掉了一批,现在肯定不会缺人用了。
  她都有点羡慕了。
  现在公主城也缺这种人啊。
  用来当劳力的那些奴隶,反倒简单了。鲁国没有,从别国买来就行。
  别的标准就多了,因人而异。有一个小传中说某任皇帝在时,最大的功绩是发明了一种女子束腰的方式,令女子更美,被称蝶腰。
  姜姬见了好奇,命人演示给她看,其实就是用交叉绑带的方式把人的腰给勒成筷子。现在也有某些地方的人还在用这种方式束腰,不止女子束,男子也以蜂腰为美。
  总之,从小传中的记载来看,这一任的皇帝,说不定在史书中还会说一说他的好话。
  最多因为放纵了朝阳长公主,造成陶然与帝裔□□的恶果,会被人骂两句。除此之外,他是没有过失的。
  哪怕他继位以来十七年没露面,没亲手写过一道圣旨,也没见过一个大臣。
  这都不是事。
  因为每年的祭祀都好好的举办了啊。这就行了。
  假使说,花万里的这场大仗最后被定性为“恶”、“乱”,那对他的评价就会直线下降。
  他会由一个没有大错的皇帝,变成一个被臣子口诛笔伐的皇帝。
  姜姬想了想,令人请来花万里的使臣。
  或者说,这是花大将军担心她,专门送来保护她的护军。
  姜姬高高兴兴的就大开城门,欢迎这五千多人驻扎进来。
  当然,他们在此地的吃喝都要由她来付了。
  这不算什么。不过公主城是没有军营的——姜武的旧军营已经加紧改造成仓库了。
  所以这五千人要先造军营。
  木料、石料都由姜姬包了!
  她还把花大将军送来的小将,名叫图格的人给请进了宫,就让他住在她的宫殿里,日夜保护她。
  现在,她照着时辰把图格请进来,对着他哭。
  图格很无奈,不过女人,哭一哭也很正常。他从一开始的紧张着急,到现在只能背对着她,等她哭完。
  姜姬哭完后就说,她刚才做了个恶梦,梦到花大将军被人暗害了,所以他们母子也受人所害。
  图格安慰她说不会的。
  姜姬说怎么不会呢?
  图格说大将军身边都是精兵强将,那凤凰台上的人都只会骂人,连刀都拿不起来,害不了大将军。
  姜姬说你别骗人,我知道,大将军虽然能征善战,但这世上又不是没有比他更会打仗的人了?说不定就有人能打败大将军,害了他呢。
  然后就反反复复的说。
  图格生气了,转身走了。
  他本来就拙于言辞,不然花万里也不会派他来,就是觉得他心眼少,不会背着他捣鬼。
  他回去后,自己是越想越害怕的,不由得派人回去,禀报了鲁国公主做的这个梦。
  梦中的事,说不定是启示呢?
  花万里接到这郑而重之的传信,也不免警觉起来,与人商议如果真有人要闯入万军之中杀他,要怎么应对?有人说不可能。
  有人说有咱们这么多人呢,不会有事,大将军放心。
  姜武说他要看那封信。
  花万里就让人念给他听。
  他听完,说:“要有这个人,何不先杀了他呢?”跟着问,这大梁还有领兵的人吗?
  有啊。
  跟花家一起出征的霍九弈嘛。
  姜武说:“干脆除了这人!”
  花万里就觉得这话才合他心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