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古代言情>姜姬> 宝冠明珠

宝冠明珠

  赵后杀了郑王, 也不收拾仪容, 只把衣服穿好, 头发不梳, 脸不洗, 一身狼狈的坐在地上守着郑王的尸首, 让人去宫外叫人。
  殿外的侍人进来一看, 呆立当场。
  一通忙乱后,宫中祀祭之地的铜钟先响了,然后宫门次弟打开, 一队队侍人骑着快马出宫叫人。
  叫谁呢?
  赵后没吩咐,于是这些侍人就照着各自熟悉的人去找了。他们也都曾是读书识字的人,对这都中情形一清二楚。
  但望仙城的人已经被这深更半夜的钟鸣给吓醒了, 不管老少, 不论是庶人还是世家,纷纷披衣出门, 站在庭外望向逍遥台。
  郑国公卿回家还没躺下睡觉就又进了宫, 见到郑王尸首后无不掩面而叹。
  一人问:“横死……不吉。是不是先停一停再……”再公告天下啊?
  总要他们想办法遮掩一下大王的死因吧?
  一人摇头, 指着铜钟的方向说:“钟都鸣了, 遮不住了。”
  “叫他们先别敲了?”
  “停钟不吉, 不能停,继续敲。”
  “到底是怎么死的?”
  终于有个人问出了这个话。
  赵后仍在原地待罪。
  因她姿容不雅, 公卿们不敢靠近也不敢细观,就叫侍人先带赵后去梳洗, 然后再问话。
  现在郑王已经没了, 赵后不能再出问题。不然只剩下一个小太子,外面赵王虎视眈眈,他们可没主意。
  赵后梳洗后,他们公推出一个极受人尊敬的老大人上前探问。
  老大人先对赵后行礼,请赵后节哀,再问郑王这是出了什么事故?他本意是向着赵后的,如果她说是有了刺客,他们也都愿意相信的。
  结果赵后泪流满面的伏-下-身去,要逊位。
  老大人阻拦不及,只好接着问:“王后因何逊位?王后竟不顾太子吗?”
  赵后坦言,因为她杀了郑王。妻杀夫,天地难容,她不能再当王后了,必须要逊位,还要自尽,还要……老大人连忙请她住口,冷汗淋淋的问她为何要杀郑王?前因后果说一说,说不定这里面有误会呢?
  赵后就取出郑王叫她写的信,说郑王叫她写信,她照郑王所说写了,等她写完,郑王说为了向赵王证明她信中所言属实,叫她自尽,她不肯自尽,郑王就要杀她,两人扭打间,她把郑王杀了。
  老大人点点头,出去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遍,感叹:“实不能怪王后。”都要被杀了,反抗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在座的人都点头称是,其中一人冷笑:“世人宰牛杀鸡都知道先绑起蹄爪呢。”笑郑王蠢。
  另一人也不屑:“连女子都打不过……”
  人已经死了,按说应该前事如烟,但在座的人都在郑王的淫威下苦熬几年,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变成下一个刑家,现在头顶大山突然搬去,自然不免扬眉吐气。
  爽快之后,在座的人七嘴八舌的就定下计策来。
  首先,郑王的死讯已经是瞒不住了,要紧的是赶紧让小太子继位,这个绝不能拖延!
  太子继位为王后,广发国书,先召各城太守入望仙城叩拜新王。
  但有几个太守肯来就不好说了。在座的商量几遍后,选出几家好说话的,到时再让自家子孙,门生故吏等出来充一充场面,叫新王座下无虚,显得出气势来。
  然后,赵后当然是要尊为太后。还要靠她跟赵王转圜。其实没有郑王掣肘,赵王就是真派人来了,入朝就入朝,上殿就上殿,不叫他们干活就行了。
  不过,他们也做好准备会被赵王和赵国占一些便宜去。
  “当处之急,是请赵王退兵!”一人拍案道。
  对!这个是最重要的。
  但只靠赵后哀求肯定是不够的,还是要靠鲁王出马。
  他们决定立刻派人带上礼物去追之前走的王姻,能追上最好,追不上就直接去见鲁王。
  “对了,不能忘了摘星公主!得她一言,胜过旁人千言万语!”一人道。
  “对对对!”幸好这个公主的门不难进,讨好她也很容易。
  “既然摘星公主要去选后,我们不如广选淑女送去充为使役如何?”
  反正郑国没公主可送,本来就是要送淑女去凤凰台的,现在跟着摘星公主去更好。
  几人议定后,分头行事。
  王姻在听到钟鸣后就马不停蹄的跑了。他怕郑国的人来杀他。
  他前脚回鲁,后脚郑使就到了。声势浩大。
  因为郑使是来送淑女、姣童给摘星公主的。
  从晋江到凤城的一路上都传遍了,经过之处,无不哗然。
  因为郑国乃大国,却在鲁国选送公主时甘愿以从属的身份跟随,这就很值得鲁人骄傲了!
  又听说郑王已经没了,鲁人感叹之余,也很同情郑国。
  “郑王也是英年早逝。”
  “听说小太子连话都不会说呢。”
  “已经继位了吗?”
  郑国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漏又遇打头风。
  郑使见到姜旦,直接扑在阶前大哭,一边哭,一边爬到姜旦面前,哭得人都要厥过去了。
  殿上的人也都心有戚戚,有年长的想起朝午王去后国中竟然没有公子继位,也是难过得不行。现在多亏有了大王啊。
  姜旦是小郑王的姐夫,赵后——已经成了太后,寄过来的信中既提了亲戚情份,又十分谦逊,郑国现在只剩下她们母子,可怜的很。她和女儿自幼分离,但一直想念着她,听说姜旦对女儿很好,她既感激,又感动,觉得姜旦是一个非常伟大、非常传递的大王。
  所以,她简单又明确的表示:有她在一天,郑以鲁为尊,她的儿子在的一天,也将永以姜旦为尊。
  事如亲父。
  为了表示诚意,送来这么多礼物,给鲁国送嫁公主。
  然后再次为了表示诚意,听说鲁国救助了郑国十四座城的百姓?身为大王,竟然不能养育自己国内的子民,还要别人帮助,这真是郑国先王最大的耻辱。现在国内对这件事都很羞愧,所以这十四座城就给鲁国了。
  因为拿回来,也养不了。
  所以,看在这十四座城的份上,能不能支援一点粮食给郑国?她和小郑王在逍遥台都饿着肚子,每天冷粥度日。
  最后,赵国侵郑,郑国疲弱无能,希望鲁国能主持公道。不求别的,只求赵国能先退兵,好让郑国能先体体面面的把先王葬了,不然赵国一直不退兵,郑国先王哪有脸面入葬呢?现在先王的眼睛一直闭不上,就是死难瞑目啊。
  姜旦听段青丝连读带感叹——解说——的把信读完了,很奇怪一件事:郑国先王是怎么死的?等送走郑使,他问段青丝。
  段青丝还真听过一点传言,“据说是气死的。”死因肯定不名誉,因为国书上没写郑王是怎么死的。哪怕是病死,都能吹一吹郑王操劳国事啊。
  这种含糊过去,不带一丝遮掩,不替郑王身后之名考虑,就让天下人尽情发挥想像力——可见郑国先王有多不得人心。
  郑人就是等着天下人骂先王的。
  姜姬跟着就看到了那封国书,一边看,一边对龚香说:“让人去建城王家传王令吧。”
  龚香笑道:“大王亲自召贤?”这可风光了。
  “对。”她点头。一看就知道,王姻是个很在意虚名的人。而他也确实十分出色,去一趟就把郑王能搞死了。
  就是如果不知收敛,那也用不了几次。
  要好好磨砺他。
  她在心中想。
  等王姻回到乐城就听说家乡的召贤王令,大王派了两个使者去宣读王令,请他上莲花台做官。王姻浑身泛起战栗。
  这是他……
  他真的做到了!
  于是,他先回了家乡,刚好大王的第三道召贤今也到了,还带来了大王赐下的车驾、侍从,还有官袍、头冠、玉佩、宝剑等物。
  王姻穿戴一新,乘着大王赐下的宝车,带着大王赐下的侍从,在大王派出的护卫的护送下,风风光光的回到了乐城。
  上殿后,姜奔就在左侧,他一看到王姻,先怒,后喜。
  王姻目不斜视,这种傻子跟他有什么好说的?
  拜过大王,又去谢过席五、龚相的提携之情,最后去拜公主。
  公主一见他就笑了,那细长的眉目间流转出的风华令人心荡神驰。
  王姻不敢多看,迅速把头低了下来,心中砰砰直跳。
  公主问:“你认识赵序吗?”
  王姻当了大夫,公主赐下两处府衙,一处在行宫周围,一处则在莲花台,正是八姓赵氏旧宅。他上回听公主提起后就多方打听了一下,得知这赵序就是赵家后人,而赵家早就被郑王全杀了。
  那他不是等于替赵家报了血海深仇?
  不过现在他又占了赵家的旧宅,等日后赵序回来……他分他一个屋子好了。
  王姻兴冲冲的布置自己的新邸,建城王家更是倾巢之力,无数的钱物都送到了乐城,将这间旧宅重新打理一番,迎接新主。
  王姻见到亲兄,兄弟二人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深夜,王姻静默半晌,长长的叹了口气,说:“大哥,你带着家人到乐城来吧。”他望向高处的房梁,“就住在这里。日后这里就是王家。”
  王建摇头:“不要胡说,这是你家。”他既欣喜又感动,感叹道:“日后你就放心吧,我会在建城好好的替你守住老家,你有什么需要,建城一定替你办到!”要钱、要物、要人,都随王姻开口。
  王姻坐起来,沉默半晌,说:“王家必须放弃建城。不然,恐有灭族之祸!”
  王建一下子弹起来,瞬间冒出一身冷汗。
  王姻转头说:“我要去开元城了。大哥,还记得开元刘家吗?全家只剩下一个偏支,就住在莲花台。大王去哪里,带到哪里,这份恩宠,我不想日后在王家身上见到。”
  王建听懂了,既愤怒又恐惧:“大王要对建城下手?他得了开元……不,还有双河!还有樊城、涟水城、通洲、袁洲、妇方、合浦、辽城还不够?!”
  不够。
  女人,什么时候会嫌自己的首饰多?她们天生就不懂克制。
  王姻发现自己竟然能理解摘星公主。是这个世上的人不理解他们。
  看到一样东西,想要,伸手就能拿到,为什么不拿?
  公主以前想要辽城,她想要鲁国王位,她都得到了,然后她想要整个鲁国,现在她想要凤凰台!
  所以,她对鲁国失去耐心了。
  王家不退,就是死路一条。
  他,就是公主替王家准备的刽子手。他肯,他就要像刘箐一样亲手毁了王家;他不肯,他最后还是会毁了王家,不过是换他和王家一起去死。
  “大哥,王家该退了。”王姻又躺了回去,闭上眼睛说:“用这座宅子去换。我王家,日后会是八姓王氏。”
  王建僵在原地,空旷的室内,漆黑不见五指。窗外月光斜斜的落进来,洒在门前寸许处,莹莹生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