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灭明> 第748章 礼乐司

第748章 礼乐司

  李自成得到李信,如同鱼游大海、狼行草原,心中畅快无比,李信遇上李自成,感觉灵光乍现,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了半生,终于看到前面的光亮,今生今世,终于有了人生的大方向!
  两人从中午谈到傍晚,从天命军的现状,谈到天下的局势,从河南的干旱,谈到百姓的出路,从朝廷的困局,谈到关外的鞑子,二人有着众多的共同点,都主张严格治军,主张得民心者的天下!
  二人的性格和认识中,更多的是互补,李信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应试中举,虽然被捕入狱后,知县宋邱割去了他的举人功名,但本身的知识水平犹在。
  李自成读书不多,但掌管天命军多年,军政经验丰富,领袖气质已经形成,更为重要的是,他来自后世,有着不为人知的知识和经验……
  李信加入天命军,两个狱友堂弟李牟、李琬,自然也要加入天命军,他唯一不放心的,是家中的妻子汤氏。
  此次加入天命军,在朝廷的眼中,便是盗贼了,将汤氏留在杞县,即便安置在她的娘家,也是不合适,一旦被朝廷探知,汤氏就会危险了,如果带着汤氏进入军营,一定会影响行军速度,天命军与流寇不同,不但没有将士的家眷随行,连运输的辅兵都没有,就是为了提高行军的速度。
  李自成知道李信左右为难,做为天命军的一员,如果连自己的妻子都无法保全,又何谈保护属地上的百姓?
  梅之焕那些人是朝廷的高官,家眷都在京师,天命军鞭长莫及,实在没有办法,但李信的妻子汤氏,人就在杞县县城,岂能坐视不管?他给了半日的时间,让李信回去收拾,将汤氏带出来,暂时安置在军营。
  翌日辰时,李信带着汤氏,来到县衙求见李自成,随行的还有李牟、李琬,见到李自成,便叩拜于地,“大都督,小人的拙荆、兄弟,都已来到军中,小人在此间的事情已了,从今以后,便为大都督执鞭牵马,以效微薄之力!”
  “能得李公子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李自成离座,将李信搀扶起来,让他在对面落座,又让何小米奉上茶水,道:“从今以后,你我均为侍奉天主的兄弟了!”
  昨晚的时候,两人已经商定,李信加入天主教,李氏兄弟暂且留在军营,将来量才而用,李信充做幕僚,相当于大都督的军事顾问,待回到兰州,再行正式任命。
  按照李信的意思,天命军现在粮草充足,河南到处都是灾民,应该抓住机会,从河南的灾民中征兵,扩大天命军的实力。
  但李自成有些疑虑,灾民大都有家眷,如果从灾民中招收士兵,家眷势必要随行,如果像流寇那样,士兵与大量的家眷通行,一定会影响军队的行军速度,天命军在河南的这支孤军,犹如在鸡蛋上跳舞,一旦失去机动性,就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而且,现在天命军粮食充足,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旦粮食消耗完毕,在河南这样的灾区,很难得到补给。
  最后李信建议,还是要从灾民中征兵,但只招收没有家眷、无牵无挂的壮丁,他们加入天命军之后,只要能吃饱肚子,就会随着天命军游移,而且这样的灾民,人数不会太多,李自成点头称是,天命军要发展壮大,现在的确是一个机会。
  天明之后,李自成已经在杞县城内设置了四个征兵点,专门招收年龄在十八和二十八岁之间,孤身一人的壮丁。
  李信将汤氏安置在县衙,拜会李自成之后,立即带着兄弟李牟、李琬,奔赴四个征兵点,向百姓宣传天命军的各项律法,原本百姓还在观望,但李信在百姓中威望甚高,见李信已经加入了天命军,百姓顿时踊跃起来。
  李信散尽家财向百姓赈灾的事,整个县城的百姓都知道,他编撰的《劝赈歌》,更是在街头巷尾被传唱,百姓不了解天命军,但他们信任李信。
  天命军征兵的条件非常苛刻,除了要求是独身的青壮,还要本份、服从、遵纪,那些目光闪烁不定、贼眉鼠眼之辈,绝对无法通过天命军的第一轮目测考核,此外,还要求身体强壮,爆发力和耐力都不错。
  这样一日下来,在城内只招收了百余人,勉强凑够了一个百户,李自成从李绩部抽调了一名从百户,担任百户官,负责这些士兵的操训,每日行军之余,必须增加一个时辰的操训,尽快成为天命军的辅兵。
  李信原本信心满满,但天命军只在城内招收了一个百户的士兵,心中有些失望,便向李自成建议,从城外的百姓中征兵。
  李自成本来就没打算在杞县长时间逗留,便让李绩带着李信他们先行出了西城门,一路宣传天命军,并且招收符合条件的士兵,他暂时留下来,从杞县留下的吏员中,选定一人临时出任知县,维持城内稳定。
  骑兵速度极快,还不到陈留县城,便赶上了李绩部的主力,当晚便在陈留县城外驻扎,李自成并未打算攻城,只要城内的军队不出城偷袭,双方完全可以平安无事。
  晚饭之后,李信来到中军大帐,求见李自成。
  李自成让李信落座,又让何小米奉上茶水,“李公子,天命军行事,可有不妥之处?”
  “小人没看出什么不妥。”李信轻轻摇头,他虽然不太赞同天命军的征兵方法,但他明白,这支天命军只是一支孤军,没有固定的补给基地,如果携带军士的家眷,实在没法与明军“躲猫猫”,“大都督,小人有个法子,可以帮助天命军轻易破城!”
  李自成虽然在河南的腹地游移,但很少攻击府县,除了担心士兵们伤亡,主要还是城内没有多少钱粮,从赤贫的河南劫掠,连流寇张献忠都不干,天命军怎会做出此等愚蠢之事?
  既然不打算劫掠,那攻城就没有了意义,如果要刷存在感,完全可以利用士兵的数量,在城外的百姓中宣传,当百姓看到一支秋毫无犯的军队,心中自然会记住他们看到的九州军旗!
  张献忠就是嫌弃河南贫瘠,一直在湖广与杨嗣昌、左良玉斗法,这个选择没有错,湖广风调雨顺,可以提供大量的粮食。
  李自成正是看到张献忠在湖广混得风生水起,这才来到河南,有湖广、河南这两块缓冲之地,西面的四川、甘肃才会安稳。
  他不知道李信有何打算,既然已经提出来了,索性看看,有什么可取之处,“李公子说说看,如何轻易破城?难道沿途的府县,都是不设防?”
  “那倒不是。”李信笑道:“大都督,我们可以派出人手,在天命军出行的路线上,事先混入城中,通过张贴榜文、市井闲谈,甚至散步流言的方式,向城内外的百姓,宣扬天命军的‘均田轻赋’,还有各种惠民律法,比如那个让所有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耕’,还有‘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买卖公平’等等,对了,天命军的那个军歌,也很不错,不过……”
  “不过什么……”
  “军歌的内容太长,百姓很难记住。”李信道:“等有了闲暇,小人将这首军歌,改编为童谣,三言两语,脍炙人口,百姓更容易记住。”
  李自成点点头,李信说得不错,百姓没有多少文化,也不像士兵那样,有专门的时间唱军歌、背军律,只有那种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童谣形式,才会被他们记住,这些童谣,犹如天命军的灵魂、化身,一旦被百姓记住,就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或许还需要专门的歌谣。
  这种内容简短的童谣,只能让没有多少文化的百姓,初步了解天命军,要想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李信这样的文化人,更深层次地了解天命军,还需要更多更深刻的歌谣。
  李自成想到,李信加入天命军,目前只顶着幕僚的名头,并没有具体的职务,他是举人出生,正好发挥个人所长,“李公子,歌谣的事,我就交给你了,除了简短的童谣,还可以创作一些内容更全面的歌谣。”
  李信若有所思,道:“大都督是说,创作一些更全面的歌谣,让更多的读书人认识天命军?”
  “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事情,以后就交给你了。”李自成淡淡一笑,道:“天命都督府已经设置了兵事司、民事司、金银司,我现在临时增加一个礼乐司,这礼乐使一职,就由李公子担任,如何?”
  “礼乐使?”李信沉思片刻,忽地跪拜于地,道:“小人多谢大都督厚爱,不过……不过,小人虽是举人出生,加入天命军之后,却更喜欢立马横刀,快意疆场……”
  “哈哈。”李自成大笑,一面让李信起身,道:“李公子可别小看了这礼乐司,这礼乐司并非为本都督个人服务的歌舞礼乐,而是向百姓传扬天命军的所作所为,传诵天命军对百姓的恩德,就像你刚才所说的,通过向百姓宣扬天命军,完全有可能让百姓开门迎纳天命军,岂不是胜过十万士兵?”
  “大都督,小人一时糊涂……”
  “李公子一向被官府压制,郁郁不得志,此番喜欢快意疆场,也是人之常情。”李自成知道,后世的历史上,李信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在政务上也是颇有建树,便道:“让李公子出任礼乐使的同时,由李琬出任副使,李公子对于兄弟,可得多多教导。”
  李信顿时明白了,大都督让他担任礼乐使,实际上是一个临时职务,除了礼乐使是一个很高的级别外,就是教导李琬,让他尽快成熟起来,然后独立担当大任,而自己,到时候很可能另有重任!
  想到此处,李信又是离座,翻身跪拜,“小人……小人惭愧,竟然不理解大都督的一片苦心……求大都督责罚!”
  “快起身吧。”李自成哈哈大笑,“李公子已经是天命都督府的高官,以后再不要以‘小人’自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