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南明大丈夫> 第864章 刺探南明

第864章 刺探南明

  准格尔攻入叶尔羌,战火在西域燃起,但是中原大地却是一片平静,特别是南方地区,已经数年不见刀兵。
  岳州城位于长江与洞庭湖交汇之处,乃三湘门户,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
  魏军占据岳州,明军占据武昌,岳州成为了对持的前线,这里是军事重镇,也是商业重镇。
  岳州城外就是洞庭湖,湖面宽阔,码头旁建了各种仓库,岸边停靠着数百艘商船,样式以车轮船为主。
  这种船在南宋时期十分活跃,杨幺曾经多次靠车轮船击败宋军的围剿,而宋军为了击败杨幺也大造车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便记载,宋朝所造车船,最大“有长三十六丈,广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五寸,未及用,而岳飞以步军平贼“。
  杨幺活动的区域,集中于洞庭湖一带,而宋朝用来平贼的内河战船,居然长有三十六丈,比明末的海船还大,足见宋朝造船技术之发达。
  现在魏国与江南贸易频繁,长江上船来船往,而对于湖广的商船而言,顺流而下容易,逆流而上困难。
  加上湖广的物资要逆汉水,运往关中,商人们便选择了这种有轮子的车轮船。
  这时在码头上,许多苦力背着沉沉的粮袋正往船上运送,一名玄衣卫斥候,则与船主一起跳上一艘四轮的车船,船上水手抽了木板,船主立时一挥手,“起锚开船。”
  船上的水手,推动绞盘,将铁链慢慢向上提升,船舱内士卒踩动踏板,船身两侧的车轮便开始转动划水,船只慢慢运动着离去。
  从岳州前往南京,一路顺流而下,车轮船顺着水流,很快提起速度,奔向洞庭湖口。
  这时船主给站在船头的玄衣卫行了一礼,“大人,东家以有交代,让小人全力配合,您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玄衣卫摆了摆手,“出了岳州,我就是你手下的伙计,你叫我李四就行。切记,我只是伙计,其它事情不需要你操心,你做自己的事情就行。”
  船主忙点头躬身,“是,小人~”
  李四却一伸手制止了他,“忘了我的话呢?就从现在开始,免得进入明境,露出马脚。”
  船主愣了一下,才道:“李四~”
  这时船已经驶出洞庭湖湖口,进入长江,江面上船只穿梭,显得十分繁忙。
  几年前,高义欢与南京有协定,魏国的商船能够在长江航行。
  此后魏国的商船,便时常成群结队的开往江南,用湖广的粮食,换回江南的瓷器、茶叶、棉布。
  因为江南的经济地位,天下的银子主要集中于江南,而他的货物都是成品,有附加价值,而像湖广,像北方许多地区,其实都变相的沦为了江南的原料供应地,或者是经济殖民地。
  在商业往来中,湖广提供的是半成品,而江南是深加工的产品,商业上自然是江南占据主导地位。
  一亩地得一石米,能卖给二两银子,松江一匹好绢就卖十多两,普通的棉布也卖一两多,一个卖农产品,一个卖工业品,地位上的差异十分明显。
  毕竟种植粮食对汉民族来说,几乎是人人都会的技能,魏国捂粮不售,南明也是可以自己种粮的。
  现在是湖广熟天下足,可以前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话语。
  在多数情况下,魏国在贸易中,其实是处于弱势的地位,银子不断流向江南。
  这便造成魏国的银子短缺,提高了白银在湖广的购买力,粮食价格就有下降的压力,江南就能用产品赚湖广的钱,然后用赚的钱,买走湖广的粮。
  虽然高义欢在岳州控制粮食来源,避免了江南商贾压低粮价,又发银票缓解银慌,但是除非饥荒,否则种粮肯定不及人家江南搞手工业的挣钱多。
  好在这几年,魏国除了粮食,也有了一些皮制品,毛纺织品,还有玉石运到江南,赚取江南的白银,才缩小了逆差。
  江面上,一艘艘满载着货物的商船,顺溜而下,不一日,就到了武昌。
  李四站在船舷边上,便见远处一艘明朝的战船,破浪而行,桅杆上挂着一面蓝底的旗帜,上书,“大明江防水师!”
  李四忙在心中记下,明军战船的模样,是一艘三桅福船,船首高高翘起,仰视如城,侧舷开了十二个炮窗,船首放有一门红夷大炮,商船与它相比,如同小舟一般。
  此前,魏国与南京有协定,魏国商船可在长江航行,左良玉在武昌时,只要税交足,基本不敢刁难,可明军接手武昌后,对魏国的商船便开始严查起来。
  这时商船在明朝战船的指示下,停靠武昌码头接受盘查,船主应付着上船的巡检,李四却注意着武昌城的方向,便见城门处竖着招兵的旗帜,城墙上士卒遍布,还有民夫和工匠,正在改造城墙。
  巡检盘查后发现船上装的都是粮食,是南明需要的东西,巡检并不为难,船主交了税,船只便再次起航。
  货船继续东下,便见一座大营沿江而设,大批的明军士卒,正在营外训练,不时有铳声传来。
  李四拿出纸笔,标注出大营的位置,记下规模,又从新拿出一张纸,将在武昌看见的船只画了下来。
  此时,船只渐渐远离了武昌城,便见原本荒废的两岸,出现了一些稻田,还有成片的棉田,许多妇女戴着斗笠,兜着包袱,正在棉田中采摘棉花。
  左镇被调离武昌后,南京朝廷接管了武昌、黄州等地,这里荒废的土地,成为了南明朝廷的一笔财富。
  南京户部迁徒了一批百姓来耕种,但更多的土地,则是租给了江南的大户,以换取他们在钱粮上的支持,弥补北征失败的损失。
  朱慈烺北伐失败后,急于恢复兵力,可是国库已经被打空,便只有继续向江南大士绅地主妥协,换取他们的支持,南京迫不得已,逐渐走向南宋的道路。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