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献城(第四更)
周奋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面前的匡梁。
匡梁右手持刀,锋利的长刀已经完全没入了周奋的心口,纵使是泰一神在世怕也是无力回天了。
“汝……”周奋只来得及说这么一个字,整个人的生机已经完全断绝了。
匡梁叹了一口气,轻声道:“周卿,抱歉了。”
匡梁将周奋的尸体慢慢的放了下来。
匡梁从周奋的心口之拔出了自己的刀,然后转头看到了后胜。
后胜坐在墙角,静静的看着这一切,脸色十分平静的和匡梁对视着。
匡梁摇了摇头,道:“君,汝这般冒险入城,那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后胜露齿一笑,脸色之不由得出现了几丝狰狞的神色:“田建杀吾长子,吾恨不得看着齐国立刻覆灭,即便是冒些许风险又有何妨?”
匡梁伸出了手,将后胜搀扶着坐了起来。
后胜随意的用袖子擦去了嘴角的血迹,用依旧有些漏风的声音对着匡梁说道:“都安排好了?”
匡梁点了点头,道:“在知道君入城的时候,吾已经召集人手了。如果一切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应该已经控制住整个局势了。”
虽然关着门,但是两人依旧能够听到门外有刀剑相交之声和喊杀声传来,很显然外面的齐军大营也并不平静。
后胜侧耳倾听了一番,对着匡梁说道:“汝放心吧,吾已经和大都督说好了,这一次能够攻破高宛城,汝居功至伟,该有的功劳一定不会少了汝的。”
匡梁脸色一喜,忙道:“如此便多谢君了。”
两人相视一笑。
惨死在房间之的周奋并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周奋还没有位的时候,后胜已经有了想要投靠赵国的打算了。
而匡梁,正是后胜的心腹之一,也曾经参加过后胜府邸之举行的绝密会议。
在后胜失势之后,两人暗密会,果断的做出了决定,让匡梁摆出跟后胜决裂的态势,以继续留在齐**,帮助后胜掌握军权。
已经当了多年相邦的后胜非常的清楚,只有将军队掌握在手里,自己将来才能够拥有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事实证明后胜成功了。
匡梁取得了周奋的信任,成为了齐军的副将,并且一直兢兢业业的干着这份工作,用多次轻伤不下火线的行为完全打消了周奋的疑心。
在这段时间里,周奋将大部分高宛城之的具体军队事务都交给匡梁去负责,这也给了匡梁暗在各个要害部位安插自己人手的机会。
直到今天,后胜入城终于让匡梁找到了一个机会,而匡梁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选择了发动。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随后叫声从门外响起:“将军,将军!”
后胜看向了匡梁,匡梁朝着后胜露出了一个笑容:“是吾的人。”
后胜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门被打开了,后胜和匡梁一前一后的走出了门外。
门外是一个院子,这里显然经历过了一番激烈的战斗,几十名齐军士兵横七竖八的倒在地,其大部分都是周奋的亲卫队。
匡梁对着自己面前的一名齐国将军问道:“都成功了吗?”
齐国将军笑道:“大部分都成功了,只有军械库那里被发现了,不过请将军放心,吾已经派遣更多人手前去,估计很快便有好消息传回。”
匡梁闻言同样也松了一口气,道:“好了,汝等现在且随吾城去吧。”
片刻之后,众人来到城头。
一名又一名的齐国将军或者军官都聚集在这里,他们都是匡梁这边的人,手都提着一颗或者几颗人头,不用说也知道那些人头都是周奋这边的。
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最后一名齐国将军急匆匆的赶来,朝着匡梁汇报了他最希望听到的消息:“将军,军械库已然拿下,所有妄图反抗者已被尽诛之!”
匡梁闻言,不由得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整个高宛城之所有的重要地区都已经在匡梁的掌控之了。
虽然可能个别的地方还有一些周奋的死忠在负隅顽抗,但是已经完全无关大局了。
匡梁看了一眼身边的后胜,多少还是有些犹豫。
后胜看出了匡梁的纠结,低声道:“匡梁将军,用临淄城之的几个妻妾儿子换来匡氏一族的百年富贵,如何取舍,想必匡梁将军心应当有数。”
这番话显然打动了匡梁,匡梁一咬牙,终于还是下达了命令:“来人啊,打开城门,升白旗!”
城门被打开了,齐国的旗帜缓缓降下,一面白旗在高宛城的空高高的飘扬。
城外的赵军大营之,正在静静注视着这一切的李牧露出了笑容,对着身边的赵括说道:“赵括将军想必现在已经知道,吾为何会下令今日暂停攻城了吧?”
站在李牧身边的赵括一脸佩服的表情,说道:“大都督如何知道这后胜一定能够成功?”
“一定?”李牧失笑道:“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一定的事情?只是从胡衣卫的情报来看,后胜此人素来贪财弄权,乃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如此之人竟然能够甘冒险进入高宛城之,那么证明了他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很大的把握。既然后胜能够用自己的性命去赌这样的把握,那么吾便给后胜一天的时间又何妨?好了,传令下去,先派一万人入城接手城秩序吧。”
看着赵军的士兵们一队队的开进高宛城之,李牧也是不由得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其实李牧的心很清楚,算是高宛城现在不投降,那么最多再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自己也能够把这座城池给打下来。
但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对于李牧来说无疑是更好的,毕竟早一天拿下高宛城,那么赵军的士兵们能够少一些伤亡。
在这灿烂的阳光之下,李牧转头看向了东方的地平线,心默默的想道:“接下来,只需要拿下临淄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