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寻宝

  第1165章 寻宝
  卢冲疑惑道:“这玩意有什么来路不正的?”
  杜忠国苦笑道:“那个人告诉我,那种东西是从一些黑道大人物手里黑吃黑弄来的,一旦被对方知道,他性命不保。!再说,现今世界佛舍利子多,而佛骨舍利极其罕见,据说屈指可数,所以一旦传扬出去,可想而知,那些有名的主持、活佛、佛协、宗教局的人都会蜂拥而来,到时候,他除了把这东西交给官方,没有别的出路。想必你也能明白,好东西被官方收缴颁发锦旗的痛苦。”
  在国外,如果在自家宅子里发现的宝贝,那完全属于自家所有,可如果在国内,在自家宅子里发现了宝贝,一旦被一些人知道,五百块和一块锦旗在路了, 这一点,所有期望祖传点东西的人们,完全是绝望的。
  巴蜀省彭州通济镇麻柳村一个村民吴高亮从自家承包地里发现了一根长达34米,重达60吨的乌木,异香扑鼻,专家初步估计市值数百万元。天降横财,吴高亮自然喜不自胜,可是马镇政府找了门,拿出明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吴高亮一下子傻了眼。
  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法都明规定的“先占”制度,即对无主物,先占者先取得所有权,但是华夏《物权法》却没有涉及,翻遍法条,无主物还是要归国家所有的。最终,镇政府出面,动用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起重机,耗费近百万元才将那根乌木运到通济镇。乌木的保护最重要的是要尽快进行去除腐皮、放蜡等专业处理,尽量让它少跟空气接触,以免快速氧化掉。结果呢,那根价值连城的“活化石”锁在了镇汽车站的院子里,风吹日晒雨淋,快速氧化着!
  个世纪九十年代,乌木价格还没这么高的时候,乌木的挖掘、买卖,官府从来不闻不问,直到近些年乌木价格大幅度攀升,官府才开始重视起来,这不免让人心生疑问,官府是真的要保护乌木,还是看了乌木蕴含着的巨大的经济利益?现在很多物在官府手里都面临着发霉、变色、病变的命运,这又让公众如何相信官府有能力保护好这些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
  所以,卢冲更相信私人收藏和私人博物馆,毕竟是自己的东西,会尽最大能力去保护,反倒成了公家的东西,不是属于自己的了,谁都没有心理动机去保护,连故宫那样的地方都屡有内部人员监守自盗物的事件,更别说其他地方了。基本,公家的物部门,跟红某会一样,卢冲是从不信任的!
  卢冲问道:“现在拍卖会,这种东西一般都是什么价格?我心里好有个底,不至于被他宰。”
  杜忠国苦笑道:“现在,那些大的拍卖行从来不拍卖这种东西了,毕竟这是涉及信仰的,很容易遭到抵制。几年前,有个小拍卖行拍卖某个活佛的舍利子,结果和尚来了一大堆,拍卖完全进行不下去。而如果是佛祖的舍利拍卖,那全世界的和尚和半和尚都会抵制,所以没有什么拍卖行愿意做这种引火烧身的事情。”
  卢冲了解清楚各种情况后,便说有空去琉璃厂看看。
  杜忠国见卢冲最终还是不愿出手救杜穆,绝望而去。
  其实,他要有自知之明,也不该求人,毕竟杜穆一家三口挖空心思榨取民脂民膏,蚕食鲸吞合法商人的合法资产,因此出了人命,而后胡咏梅又杀死杜穆的情妇和腹的孩子,这一切都令人发指,随便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愿为这样的家庭伸出援手!
  这些天在故宫等地参观,卢冲发现,那些被历史名人用过的物,通过蕴藏着极大的气运,打个方,如果演义说的没错,吕布用的是方天画戟,关羽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张飞用的是丈八蛇矛,他们的兵器如果留到现在,那必定是杀气、战气冲天的气宝。当然,真正杀气、战气冲天的兵器应该是杀神白起等杀人盈野的大军事家所持兵器或权杖,不过,那样的东西更是可遇不可求。
  朱丹青虽然看去是江北的,实际从小是在京城出生长大的,人脉很广,于是,卢冲跟他聊了一些收藏的事情,让他找朋友们帮忙留意那些被历史名人用过的古董,特别是兵器,卢冲愿意花重金收购!
  朱丹青当然连忙答应下来,然后马离开,去联系他在京城物圈子的朋友。
  随后,卢冲和方冰冰一起去杜忠国说的那个琉璃厂,寻找那个什么舍利。
  京城琉璃厂化街闻名外,位于和平门外,西至西城区的南北柳巷,东至西城区的延寿街,全长八百米。
  它的历史远在辽代,那个时候,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清初顺治年间,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荟萃的化街市,与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茹古斋、古艺斋、瑞成斋、萃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清末,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