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寒门枭士> 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

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

  这时,有士兵在门口禀报,“王副统和赵使君来了。”
  “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王贵和赵开先后走了进来,目前赵开出任陕西路转运使,负责筹办京兆军的钱粮物质。
  两人见了礼,李延庆笑着请他们坐下,又让亲兵了茶。
  “王副统,说说现在民团的募兵的情况?”
  由于李延庆太原府招募的五万军队交给了张叔夜,他返回京兆府后便着手在陕西路也招募五万新兵,并筹建十万民团,招募新兵由刘錡负责,两个月前已基本完成了,民团则进展较慢,到现在连一成都没有完成。
  王贵叹口气,“还是那个问题,正规军士兵可以免税,还有每月六贯钱军俸,民团士兵心很不平衡,光给免税还不行,他们要求至少每月两贯钱,否则很难招募到民团士兵。”
  民团士兵也是预备役军人,一旦京兆军兵力不足,会抽调从军,不需要训练,他们平时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大量训练,基本已经是准正规军。
  如果每月两贯钱,那十万民团是二十万贯钱,这个数额很大,李延庆又向赵开望去。
  赵开面露难色,朝廷已经把巴蜀三路的一千万税赋全部给了西北三路,陕西路独得六百万贯,平均每月五十万贯,但光新招募的五万士兵,每月要三十万贯的军俸,还有之前的京兆军,也是每月三十万贯,这是每月六十万贯的固定军费开支了,陕西路自身的税赋很低,只能靠几座银矿的额外收入,但所有的财政收入不能只用来养军,还要关注民生,还要基本的官吏薪俸开支和政务开支,还要大笔武器军备开支,现在已经入不敷出了,哪里还拿得出每月二十万贯的军费。
  赵开只得苦笑一声,对李延庆道:“这件事只能和朝廷商量,看朝廷能不能每月再支援我们三十万贯军费?”
  李延庆摇摇头,“我前些日子和官家进行了鸽信往来,官家说最多给我们一些特殊的权力,但钱粮还得我们自己想办法。”
  “要么只能压榨巴蜀三路,但现在巴蜀百姓的税赋也很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若再加军费,恐怕会造反了。”
  李延庆没有接话,他沉吟一下道:“今年半年的税赋成都府路好像还没有缴解给我们,我记得没错吧!只有梓州路和夔州路送来的。”
  赵开点点头道:“按理应该八月份送来,我已经连催两个月了,他们只得答应马送,可到现在还没有给。”
  “看来我得亲自跑一趟了。”
  李延庆随即对赵开道:“后来出发去巴蜀,赵使君一起去吧!”
  “卑职没问题,且容卑职先回去把事情安排一下,后天跟随都统南下。”
  赵开的官衙里还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解决,他便行一礼,先告辞走了,这时,李延庆对王贵冷冷下道:“调集一万骑兵在蓝田县等候,随即听候我的命令!”
  ...........
  两天后,李延庆踏了巡视巴蜀的路程,这是他第一次前往巴蜀,当然也是他出任川陕经略使以来第一次南下。
  朝廷任命李延庆出任川陕经略使,更多是出于财政对陕西路的支持,以巴蜀的钱粮来支撑陕西路的西北心地位,并不是把巴蜀划入他李延庆的势力范围,他只是巴蜀名义的最高政务官,至始至终,巴蜀的官员也并没有向他汇报过什么政务。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路途不便,但更重要是朝廷对巴蜀从未放手,这一点李延庆心知肚明,他虽然主管川陕政务,但却不能真的把手伸进巴蜀,那会成为朝廷大忌了。
  巴蜀由于封闭的自然环境,在天下大乱之际很容易出现独立的趋势,所以便有天下未乱而蜀先乱,天下已治而蜀未治的说法。
  自古以来,央朝廷都对巴蜀在行政采取分治的手段,两汉分为西川和东川,隋唐则分为山南西道和剑南道,在宋朝也分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和夔州路三个大的行政区,算到后世,也要把巴和蜀分开,成立各自的行政区。
  李延庆走子午谷南下,三天后抵达汉南郑县,汉地区属于利州路,算是进入巴蜀了。
  李延庆这次只带五百女兵南下,但这只是公开部分,而在此之前,燕青已率领五百最精锐的斥候军先一步分散进入了巴蜀。
  另外和他一同南下的官员除了主薄曹叶外,还有是陕西路转运使赵开了。
  这次李延庆南下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催促钱粮,要求成都府路尽快把半年赋税转运到陕西路,这也是朝廷定下的国策,以巴蜀三路的全部财力支援西北三路。
  另外,朝廷已决定在巴蜀三路推行盐茶改革,增加税赋收入,但却迟迟推行不下去,地方阻力太大,有点不了了之的迹象,新朝廷在临安刚刚成立一年多,央权威远远不如东京的北宋朝廷,所以地方官府完全可以不理睬朝廷的某些决定,朝廷也无可奈何。
  但盐茶改革推行不下去的后果却直接影响到了西北三路的切身利益,李延庆无法袖手旁观了,这次南下他不仅要催促钱粮,而且还要用强力手段推动盐茶改革。
  赵开却不看好李延庆的巴蜀之行,当初他任成都府路转运使,是为了推行盐茶改革而被巴蜀官场排斥,最终被贬到汉当个小县尉,李延庆这个外来户又怎么动得了盘根错节的巴蜀官场利益?况且朝廷并不支持李延庆对巴蜀官场管得太多。
  “赵使君能不能给我说说巴蜀盐茶改革之事?”李延庆和赵开骑马并肩而行,微微笑问道。
  赵开笑了笑道:“经略可知巴蜀有个说法叫做穷庙穷和尚富方丈,这句话怎么理解?”
  “是不是指百姓穷、官府穷,但官员却很富?”
  赵开点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其实不光官员富,还有地方豪绅也富可敌国,巴蜀盛产盐、茶、生铁、糖和酒,这几种物产都是巨大的税源,按理应该由官府专卖,也是由盐铁司和茶酒司主管,又直接隶属于朝廷计司,各州府不能插手,但元丰改制后,削弱三司,把计司职权归属户部,各州府的户曹司也能名正言顺地插手盐铁司和茶酒司,年长日久,巴蜀这边的盐铁司和茶酒司已名存实亡,地方主官拿到专卖权,自然会千方百计为自己揽财。”
  “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
  “拿酒来说,官府掌握酒曲,然后酒曲卖给正店酿酒,正店再把酒卖给各家酒馆,但正店由谁来指定?当然是官员的三姑六婆开正店,然后官府低价卖曲饼给正店,正店酿酒后再高价卖给各家酒馆,酿酒之利大半被正店拿走了,其实是被各个官员得到了,盐也是一样,少数大盐商拿走了暴利,官府和众多小盐商无利可图。”
  “那当时你打算怎么改革呢?”李延庆又问道。
  赵开苦笑一声道:“所谓改革其实是重新分配利益,我当时在成都府路打算发行酒曲引和盐引,取消正店和大盐商的控制权,所有酒馆都能直接向官府买酒曲引自己酿酒,所有小盐商也可以向官府买盐引后直接去盐场提货,正店和大盐商无法从获利,结果这个方案提出来不到三天,有人举报我的手下在粮仓损耗做手脚,饱私囊,御史来查了一个月,抓了不少人,却始终找不到我谋私的证据,但还是弹劾我负主责,把我贬去汉,我提出的盐茶改革也不了了之。”
  李延庆笑道:“其实你的想法和我一致,这次我去巴蜀,是打算重建盐铁茶酒使司,把专卖权重新从地方官府手夺回来,使君觉得可行吗?”
  “方向是对的,可怕朝廷不力啊!我听说朝廷也发现弊端,要求巴蜀三路推行盐茶改革,但地方官府根本不睬,朝廷也没有办法,毕竟太远,朝廷权威也不够,对地方官府控制不力。”
  李延庆摇摇头,“我不是要把茶酒司交给朝廷,而是由京兆军进行军管,用军队的力量强行推行。”
  赵开吃了一惊,实行军管,那朝廷那边怎么交代,但一转念,他便明白了,李经略并不是鲁莽之人,一定是已经得到了官家的许可,否则他不会拖到现在才去巴蜀。
  赵开沉思片刻道:“军管只是一种保护手段,具体实施还得让官来执行,以免被朝廷抓住把柄,对经略的名声不利。”
  李延庆微微一笑,“我已经和官家谈妥,在巴蜀三路设立都转运都使司,下设盐茶提举司和仓漕提举司,隶属于川陕经略府,五年后将都转运都司交给朝廷,这次官家也会派御史来成都府协助我。”
  “原来经略已经和官家沟通好,卑职还白白担心了。”
  李延庆笑道:“正如你所言,军队只是保驾护航,具体还得由官来实施,都转运使由我兼任,赵使君出任副都转运使,负责具体事务,使君能接受这个烫手的职务吗?”
  赵开哈哈一笑,“只要经略把棒子刺统统削掉,我愿意为经略舞好这根大棒。”
  李延庆脸色露出淡淡的笑意,棒子的刺可不是能轻易削掉的,这次巴蜀之行,恐怕意味着一场血雨腥风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