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唐朝最佳闲王> 第四二五章:你不说朕就不知道吗?

第四二五章:你不说朕就不知道吗?

  当船厂那边遇到问题的同时,老许他们在长安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手机端 br>
  小型蒸汽机等例放大制造,并且放在铁轨之后,最大的问题却出现了。
  漏气严重,结果导致动力不足。
  原本按照预估,一台这么大的蒸汽机,可以轻易的拉动十节以的车厢,可结果仅仅只是拉了五节,速度直线下降,甚至还不如驮马的拉力足。
  车厢是最新制造的,并不是之前测试的那种马车车体,一节车厢长十步,宽三步,全部采用钢铁制造,自身的重量不是个小数目。
  而在如此大的重量面前,车头自然也趴窝了。
  想了无数个办法,进行了无数次的测试,结果不是不行,是跑不了多大会儿的功夫被气压给冲开,结果导致蒸汽泄漏,动力直线下降。
  气缸是直接带动车轮转动的,随着冷热气体的交替,动力轴也是在不停移动的,不是固定的,这给密封性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对此,李元吉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因为他也不懂,只能等科研人员一点点的去解决。
  火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大唐来说,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必不可少。
  而火车蒸汽机的蒸汽泄漏,其实跟轮船的进水没什么本质的差别,这两个问题只要解决了一个,另一个也自然会随之而解。
  “陛下,吐蕃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差不多了,朝廷的政策在那边很受欢迎,更多的农奴也愿意接受大唐的治理,虽然有些农奴主心有不甘,可在苏将军的镇压之下,那些刚刚起了苗头的气焰便被压了下去,而且效果好的出,现如今苏将军甚至已经不需要再派出去大量的斥候去侦查,很多农奴主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农奴汇报来。”房玄龄一如既往的汇报着近期的工作情况。
  皇帝懒政?从某个方面来讲,李元吉这个皇帝的确挺懒政的。
  他亲政的时间每个月只有四天,初一的一次大朝会,以及每月三次的内阁会议。
  除了这四天以外,李元吉很少会去参与政事,但是李元吉的权力以及威望却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反而进一步的得到了加强。
  当然,其余时间不管政事,不代表不操心政事,监事台会时不时的将最新的情况直接汇报给皇帝,宫廷内部到底有多少眼线?这个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朝廷都在李元吉的视线之下,哪怕他有懒政的行为,对于整个朝廷也依旧是了如指掌。
  除了这两个渠道,作为内阁首臣,房玄龄可以在任何时候,对皇帝汇报任何他觉得重要的事情,而只要房玄龄汇报了,李元吉也都会作出指示。
  可即便是这样,每个月李元吉的清闲时间也依旧有半个月左右。
  对此,房玄龄只能一边表示无奈,一边继续埋头苦干着。
  继续道:“何新还在去吐蕃的路,不过根据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结果并不怎么好,即便常年待在隽州,吐蕃的地理环境还是给何新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他们只能缓慢的前进,稍有不适,便要停下来进行休整,今年能不能走到还是个问题。另外驻军那边也需要进行考虑了,苏将军虽然做的不错,可却并不适合镇守在吐蕃。”
  “吐蕃情况不同于其他地方,身体有所不适倒也正常,便是朕与你去了,结果也未必会何新好,再者吐蕃暂已安定,接下来需要的是长久的梳理,不必急于这一时一刻。”李元吉摇了摇头,毫无疑问的选择了支持何新。
  倒不是因为何新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而是在这件事情,李元吉的心是十分的震怒的。
  满朝武,推脱了半年的时间,竟然还是没有能够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难道真的没有人吗?有人,合适的人还不是一个两个,可所有人都认为吐蕃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连军队去了,都要提前两年进行训练,苏定方那边倒是没有两年,可他们也在吐谷浑待了几个月。
  所有人都知道吐蕃的环境恶劣,且对于那里的了解也更是几乎全无,没有人想去,没有人愿意放弃长安这繁荣似锦的生活,前途。
  即便是自己下达了诏令,可响应者却是寥寥无几,而这个时候,即便那些郁郁不得志,且只会空谈的人,在李元吉看来也是值得培养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李元吉直接将高山州大都督定格为从二品,一个从二品的大都督,即便位置在偏僻,即便那里再不如其他地方,可现在却没人敢说这个大都督的前程不行了。
  羡慕吗?晚了……
  李元吉话语里的酸味,房玄龄又怎能听不出来?
  可听出来了又能如何?他能怎么办?
  混的再好,不过也是个臣子,有些事情,根本不是他能做主的。
  况且李元吉的性格他也很清楚,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自己是别想将他拉回来的。
  当然了,在此之前,李元吉决定的事情也更是鲜有失手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面对科学院这头吞金巨兽的时候,即便是在现如今财政如此紧张的时候,大臣们也不敢去随意的缩减科学院的预算。
  外面的人或许只看到了科学院是个无底洞,根本看不到需要投入多少钱才能满足他们,可身为大臣,谁又不知道科学院的重要性?
  可以说,科学院才是大唐真正的核心。
  一个在军事,经济,科技,民生等诸多方面都有优秀表现的皇帝,哪怕他平时表现的并不强势,可在这样一个皇帝面前,谁又能没有压力呢?
  皇帝身边的近臣,真的那么好当吗?
  人前的风光,谁又能看到背后的辛酸?
  “不知陛下对高山州驻军有何安排?臣好着手安排一些其他的事情。”房玄龄再次提起驻军的问题。
  驻军很重要,谁都知道,但是高山州,情况却不一样。
  或者说,在李元吉位以后,在军制改革以后,整个大唐的规矩都已经变动了。
  虽然早在李渊时期有变动的迹象,可那时候变动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
  原本李世民倒是想借着精简朝廷一事来彻底的推动这种改进,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结果这一切却便宜了李元吉。
  当然,到也不能说是谁便宜了谁,李世民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却不如李元吉做的这么精细。
  现在是军政分离的,各地都督刺史什么的,手也仅仅只剩下了行政管理权,而没有了军权。
  军权不掌握在某一个人手,而是在兵部手,当然,之前李元吉曾提起过,这只是暂时的改动,之后还会进行细腻化的改动,而下一次才是最终的定格版本。
  李元吉微微眯着眼睛,显然心已经看到了房玄龄的目的,关心是假,推荐才是真的。
  “说说你看的人选吧!”
  “臣身为官,又怎敢在这种事情发表意见呢?臣之所以询问陛下,主要是捉摸着下一年度的预算要开始了,当初陛下不是说等那些将士们回来要宴请他们的吗?所以臣想先算一算,看这事该怎么筹备才妥当。”李元吉和声和气的问他人选问题,可房玄龄却被吓的后背冒出一阵冷汗。
  别看李元吉这满脸的笑容人畜无害的,可以房玄龄对他的了解,只要自己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哪怕原本皇帝心想的人是他,最终也绝对不会派他去。
  李元吉最痛恨的,是那些走歪门邪道的人。
  有什么本事可以堂堂正正的拿出来,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但绝不能是那种见不得光的技巧。
  房玄龄也是觉得自己有些大意了,险些连自己也给赔进去,好在脑袋瓜转的较快,及时的给掰了回来。
  可再怎么掰回来,皇帝又岂会看不到这些?
  “回去告诉他,不要觉得有些事情你们不说,朕不知道,去高山州是不可能了,朕不杀他谢天谢地去吧,竟然还敢妄想其他,真以为朕不敢痛下杀手吗?”李元吉一直在等,在等一个人来。
  原本他以为这个人会是张亮,或者是其他人,可让李元吉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是房玄龄。
  从他提起高山州驻军一事的时候,李元吉已经隐隐的猜测到了一些,虽然最终他还是没有开口,可两次的欲言又止,最终又强行扯到其他地方,站在皇帝这个位置,见多识广,又怎能看不出这些?
  “臣知罪……”房玄龄心暗暗的叫着苦,可脸却只能连连应声。
  他倒是没忘隔墙有耳这件事,可他还是没想明白,皇是怎么知道的?
  当然了,李元吉其实并不知道,他只知道房玄龄去见了侯君集,而不久之后来自己这里提起高山州驻军的事情,有了前因和结果,过程是怎样的,重要吗?
  侯君集都做了些什么事情,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